鄭經也不願意太過的落了張煌言的面子,緩和了一下對張煌言說道:“滄水先生,儒生最大的作用是解決了我華夏百姓的思想問題。
華夏之所以稱為華夏,我們之所以稱為漢人,儒家起了很大的作用。沒有儒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的思想,我華夏也不會有如今這麽大的版圖。
即使是蒙元、滿清這樣的小族臨大族的政權,他們也得追求大一統,這就是儒家最大的功勞。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任何一個妄想著分裂華夏的人都會是華夏的歷史罪人,就是我們如果不追求統一,也一樣會被歷史唾棄。
所以說我鄭氏不管想與不想,都要以統一天下為目標,要麽我們打進中原擊敗滿清,要麽滿清擊敗我們。
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那就是華夏一定要統一,也必須要統一。
所以說儒家的功勞最大,其功勞在於潤物細無聲,有道是善戰者無赫赫戰功。”
鄭經的一番話說完,張煌言心裡舒坦了,鄭經的這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了,這與儒學的思想非常的契合,進則廟堂之高,匡扶天下,則歸隱山林,著書立說。
“延平王之言,臣甚是佩服,鄭氏有延平王為主,何愁鄭氏不興,何愁天下不定,儒臣最大的理想就是輔佐聖主,一統天下,燮理陰陽,造福蒼生。
只不過儒生們漸漸地忘記了儒學本身的追求,而變得固執偏激,又頑固而不思進取。延平王引入其他學說與儒學競爭,倒是能夠促進儒學的健康發展,臣舉雙手讚成。”
“蒼水先生能夠理解寡人之心,寡人就放心了,這忠烈祠的修建為的是讓後世子孫不忘先輩創業之艱難,凝聚天下臣民之民心。
大明朝為何會敗給關外一個不足百萬人口的小族,就是我們這些站在高處的人互相傾軋,致使天下一盤散沙。
才使得滿清能夠各個擊破,要想擊敗已經佔據了整個大陸的滿清,我們必須凝聚人心,所有的人都要勁兒往一塊使,心往一處想。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團結就是力量!”
張有德激動站起來說道:“王上這話說的太好了,臣認為王上這句‘團結就是力量’應該成為我鄭氏各個部門的思想口號。
把團結貫徹到每一個人的心裡,使每一個人都能發自心底的認識到,只有團結起來我們才能更加的強大。”
“瑞圖說的好,老夫讚同瑞圖的提議。”張煌言讚同道。
“末將附議!”
“臣附議!”
所有人都一致通過了張有德的提議,鄭經拍板道:“既然大家的意見一致,以後所有部門的公廨全部要懸掛‘團結就是力量’這一條標語。
大白話有時候才更深入人心,說的詰詘聱牙有幾個人能夠聽得懂。”
在戰後總結會議的最後,劉國軒提出了一個問題:“王上,經過實戰的表現,全火器軍隊的威力確實很大,不過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無法近戰。
在瓊山城的戰鬥中,我們雖然沒有受到什麽阻力,還是感受到了沒有近戰武器的不便利。若是能夠將火槍與刀劍結合在一起,就能解決近戰武力不足的問題。”
鄭經被劉國軒這麽一提醒,馬上想到了刺刀這種武器,後世的步槍上可是都安裝刺刀,用做近戰武器。
“觀光的這個提議非常好,確實如此,我們不能光想著與敵人遠距離作戰,還要想著如何與敵人近身肉搏作戰。
在火銃上安裝一個矛頭,平時的時候攜帶在身上,需要近戰時快速安裝在槍管上,火銃就變成一把短矛,再結合武器特點,總結出一套拚刺訓練。”
“延平王所說的這個在火銃的槍管上加裝矛頭的做法,大明在永樂年間就有人嘗試過,永樂大太監亦失哈在掌管兵仗局時,曾經嘗試過製造一個矛頭塞進槍管裡,做為近戰武器,解決神機營因為裝備火銃近戰不足,還要額外配備腰刀進行近戰的弊端。
然而由於槍管加裝槍頭無法做到牢固安裝,在訓練時經常會出現槍頭脫落的情況,由於這樣的情況大量發生,成祖認為這樣的裝備華而不實,戰爭中武器最重要的牢固耐用,而不是隨時都要擔心出現問題。
因此亦失哈的這個嘗試最後以失敗告終,最後不了了之。”
鄭經淺薄的歷史知識,哪裡知道這樣的歷史, 儒生記載的歷史對於這樣的發明創造大多都是語焉不詳,在他們看來這些奇技淫巧難登大雅之堂,不值一提。
不過張煌言的話提醒了他,鄭氏的標準化生產必須要加快施行了。一人一個尺,兩個人造出來的東西,誤差大到互不兼容,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錯誤。
“蒼水先生不說,寡人還不知道有這樣的過往,不過這是個小問題,回到承天府寡人就著手進行現有火銃改製。
造成這種結果的最大問題是因為我們的工匠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是華夏千年不重實學的必然結果,先秦時代秦人就知道標準化生產,所有易損部件都能互換。
而我們兩千年過去了,現在連秦人都趕不上,不得不說這是我們的悲哀。我們似乎一提到秦始皇就是滿臉不屑地說一句‘暴秦’,二世而亡是歷代君主的反面教材。
然而,我們卻忘記了秦帶給我們的思想,儒家隻將一天下思想融入到儒家中,卻把統一度量衡帶給我們的真正意義忘記。
漠視實學,將工匠踩在塵埃之下,就是我們今日落後西夷的根本原因,現在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了我們的落後,奮起直追還能趕得上。”
張煌言有些不理解,他怎麽也想不通泱泱華夏怎麽就落後於那些西夷了,於是辯解道:“延平王,西夷不過是長於器物製造,總體上還是一群野蠻人,哪裡能夠比得了我們泱泱華夏,禮儀之邦。”
“先生說的沒有問題,我們是禮儀之邦,可是依靠禮儀能打敗敵人嗎?儒生怎麽不用禮儀將滿清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