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之海權時代》第110章 瓊州工業
張煌言當然知道漢人商賈坑騙苗黎百姓的事情,不過這些事他還真的沒有在意,總覺得既然是交易,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官府不該干涉。

可是鄭經的一番話讓張煌言明白了,商業活動沒有那麽簡單,任何的行為最終都會導向到官府,百姓被奸商坑騙, 他們在恨奸商的同時也會恨官府。

不管這個官府是否無辜,這筆帳都會算到官府頭上,官府收了百姓的賦稅,自然要承擔百姓的一切不滿。

大明朝的官府就是因為隻想著收稅,不想著負責任,致使百姓對官府徹底的失去信任, 最後權力落到了士紳與宗族的手中。

一個宗族族長竟然有判人死刑的權力, 這樣的宗法凌駕於國法之上的行為絕對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控衛在此》

官府不想承擔責任,這部分的權力空間就會有人填補, 鄭經當然不願意將官府的權力拱手讓給士紳宗族,瓦解宗族最好的辦法就是推動工業發展,讓各個小家庭在不依靠宗族的情況下能夠獨立生存。

苗黎山寨就是一個典型的宗法社會,只要鄭氏官府推動工業生產,吸引大量的百姓下山加入工業化浪潮,必然會影響山寨首領的權威。

山寨首領的權力就會大幅縮水,最可能反對苗黎百姓下山的一定是山寨首領,他們會用各種的方法汙蔑官府的行為。

官府要做的事就是在推動苗黎百姓下山的同時,宣傳百姓下山的好處,只要百姓下山就一定能過上比在山寨裡更好的生活。

當然這個宣傳必須要落到實處,只要苗黎百姓發現下山的生活強過在山寨裡的生活,山寨首領再說什麽話都無法阻擋百姓的下山的決心。

張煌言並不明白,工業化生產將會釋放出多麽龐大的生產力,在崖州建廠首先要選擇有河流的地方, 然而崖州並沒有太大的河流,只有一條安遠河。

不過以目前鄭氏的生產能力,這樣一條小河提供的動力足夠支撐起一個小型的棉紡廠運轉。等到規模發展起來, 瓊州府的諸多河流都可以成為建廠的選擇。

華夏百姓對於水力的利用已經非常成熟, 主要鄭經提供一個合適的點子,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了工官何斌率領工匠進行水車的建造。

紡織機械,鄭經暫時決定先使用華夏傳統的紡織機械,這些機械雖然比起西夷的紡織機械已經落後於時代。

不過勝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作為培養紡織工人的入門機械,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機械。

等到紡織工人熟練之後,相信約翰牛那邊也該有了消息,約翰牛的紡織機械也差不多運到,東西方的紡織機械放到一起進行比較之後,也許就能給工匠們提供出不一樣的靈感,再有鄭經從旁點撥,相信珍妮紡紗機會第一個在華夏大地上誕生出來。

安排完紡織業的布局,鄭經又去鹽場視察了一圈,經過鄭經與工匠們對鹽場流程的優化,整個鹽場能用機械的地方就絕對不用人力。

提升海水采用的是風車動力,鶯歌海守在大海之濱, 常年都能保證有風, 風車動力對於工匠來說就是一個水力動力的變種,難度最大的不是讓風車轉起來, 而是讓風車無論多大的風都保持一個速度轉動。

巨大的風車一旦轉動太快,很容易由於巨大的張力造成事故的發生,而且風車轉動的快慢不一,又讓動力不能保持勻速輸出。

這個要求並沒有難住聰明的工匠,工匠們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那就是將風車上層製成了能夠進行旋轉的裝置,通過調整風扇葉的迎風角度控制風車的轉速。

同時風車內部還有製動裝置連接到風車下方,在不需要風車提供動力的時候,或者調整方向的時候,進行進行緊急製動,控制風車的運轉。

鹽場的曬鹽已經形成了規模,一年能夠為鄭氏生產食鹽上億斤,這樣曬鹽效率在整個世界來說都是相當的高。

整個鹽場分為過濾池,蒸發池、結晶池三大部分。風車將海水提升到過濾池的過程中,進行第一次過濾,這一次的過濾能夠海水中的雜質以及被抽水機抽上來的小魚小蝦過濾掉。

過濾掉後的海水分別流入幾個巨大的蒸發池,當蒸發池中的海水達到標準之後,便會再次經過過濾流入結晶池中進行結晶。

結晶後的沉澱物便是食鹽,而上層的沒有結晶的水就是俗稱的苦鹵,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鹵水點豆腐的那個鹵水。

鹵水有毒,但是卻是非常有用的一種化工原料,可惜如今的鄭氏沒有化工的能力,這些寶貴的東西除了點豆腐之外再無用處,只能再次排到大海中。

放掉鹵水後的結晶物再次經過晾曬就製成了潔白如雪的食鹽,當然這些食鹽裡還是含有一些其他的成分,不過對於百姓食用不會受到影響。

可以說這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食鹽,鶯歌海精鹽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各地商人的追捧,甚至有商人悄悄地滲透進了滿清的地盤,以其物美價廉的特點很快便受到了滿清市場的歡迎。

鹽場的收入成了鄭氏的一大財政收入來源,可以說這是鄭經繼位之後,最大的一筆工業化生產收入。

其他的如造船廠、槍炮廠、鋼鐵廠等產業都是純投入的產業,這些年鄭經已經快把鄭氏的老底掏空了,因為鄭經大手花錢發展工業,鄭省英沒少跟鄭經急眼。

不過在鄭經的一番勸說下,往往都會被鄭經說服,事實上鄭氏這幾年的發展也越來越好,說明鄭經的策略沒有任何的問題。

等到承天府的農業發展起來,鄭氏不再為糧食發愁,並且其他農副業也開始發力,鹽場也開始反哺的時候,鄭省英才松了一口氣。

然而以鄭經的能折騰怎麽可能讓自己的手裡有錢,若不是現在的鄭氏的金融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也沒有給百姓樹立起信譽,鄭經都想超發紙幣來發展。

可是想想被大明玩兒壞的寶鈔,鄭經還是按下了自己那蠢蠢欲動的想法,他可不想一手把自己建立起來的大好局面給毀了。

現在鄭經要的就是穩字當頭,眼下還沒有與滿清硬鋼的實力,只能暫時縮著頭猥瑣發育,順便在南洋打打野,刷點兒經驗值。

在鹽場陳莽與翁天佑進行了防務交接,陳莽部駐防瓊州府進行為期一年的換防,翁天佑則調回承天府。

經過這幾年的戰爭磨合,鄭經與劉國軒都發現如今在滿清前線配置的兵力有些多,對於前線的防禦水師要比陸師更加有用。與其將陸師放置在前線浪費,不如調回承天府進行整訓。

新式火槍的裝備,應該琢磨出一套配合新式武器的作戰方法,不能已經換了裝備,卻還是舊式打法。

從鶯歌海鹽場出發,一天時間不到便趕到了昌化江口,昌化縣如今成了一個圍繞著鐵礦服務的部門,就連縣令都是何斌指派的下屬官僚擔任。

可以說昌化縣成了工官的自留地,如今整個昌化縣圍繞著鐵礦展開了各種服務,這個時候的鄭氏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在昌化縣建立鋼鐵廠也提上了日程。

現在就等著陳永華與吳三桂搭上關系,就會打通紅河口到雲南的水路交通,此時的安南正值南北朝南強北弱的階段。

北朝莫氏已經名存實亡,若是沒有滿清站在莫氏之後支持,莫氏的末代之主莫敬宇估計連渣子都被鄭氏吞掉了。

而南朝黎朝乃是黎利在宣德年間建立,如今也是名存實亡,整個南朝又被阮鄭兩大權臣把控,北方是鄭氏掌控廣平以北地區,阮氏掌控廣平南部地區。

更南方是還保持著獨立的佔城,佔城乃是著名的水稻產區,一年能夠三熟的佔城稻就是出自這裡。

當然南方的阮氏和佔城暫時還與鄭經沒有多大關系,鄭經需要打通的是與安南北方鄭氏的關系。

更為重要的是北鄭控制的地區有一座超大型的露天煤礦,煤礦的煤炭質量非常優質,無論是煉焦。還是用做動力煤,都非常適合。

鄭氏如今的煉鋼主要還是依靠木炭,成本高昂不說,溫度還提不上來,若是有了焦炭進行冶煉,鄭氏的鋼鐵冶煉能夠提升一個台階。

這座煤礦的價值暫時還沒有被重視起來,這個時候鄭經怎麽可能放過這樣一座就在家門口的大煤礦。

在昌化縣,鄭經見到了來昌化主持工作的何斌,兩人誰都沒有想到能在昌化碰面。何斌趕緊給鄭經行禮:“臣何斌拜見王上!”

“何先生不必多禮,是什麽時候來昌化的?”

“臣在規劃昌化江口的鋼鐵廠的廠址,以後一些不重要的鋼鐵產品就放在昌化生產,不然來往運輸實在太浪費人力物力了。

還有一點需要王上想想辦法,那就是煉鋼需要大量的焦炭,不能總是使用木炭煉鋼,這會造成成本的極大的增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