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漢武帝旁的侍中金日磾應了一聲。
就在此時,太仆上官桀前來,向漢武帝拜道:“陛下,太子、史皇孫劉進皆有奏疏。
且史皇孫有言,有祥瑞獻於陛下。”
漢武帝有些詫異,對於太子的奏疏,漢武帝並不奇怪,作為三十多年的太子,這點政治敏感性若是沒有的話,漢武帝早就將其廢掉了。
但是劉進上奏疏,獻祥瑞卻讓漢武帝有些想不到。
漢武帝道:“呈上來吧。”
太仆上官桀將奏疏及祥瑞遞了上來。
漢武帝翻看了一下太子劉據的奏疏,就是一封請罪的奏疏,沒什麽心意,漢武帝隨手就仍在桌上。
接著將劉進的奏疏翻看了一番,奏疏內容自然是什麽感覺竹簡寫字不方便,縑帛寫字又頗為昂貴,因此苦思冥想之下,夢中得神人所授,利用樹皮,造出紙張,兼具竹簡之便宜,縑帛之便利,以為祥瑞,敬獻給自己。
漢武帝有些驚奇,將封上來的紙張拿出來,左右翻騰了一番看了看,接著便想書寫試試。
“拿筆墨來。”漢武帝吩咐道。
侍中金日磾趕緊取來筆墨。
漢武帝將紙張鋪在桌面,拿起毛筆,沾了沾墨水,試著書寫起來。
這一番書寫,發現那紙用起來極為絲滑,感覺甚是舒爽。
放下毛筆,漢武帝讚歎說道:“若此物真如進兒所說,成本如竹簡一般,定為神人所授,或可稱之為祥瑞。”
想了想,漢武帝道:“傳詔,明日太子劉據,史皇孫劉進一起早朝議事。”
“唯。”金日磾應了一聲,接著下去安排去了。
太子宮中,劉據和劉進接了漢武帝的詔書,兩人連夜商議起來。
劉據開口:“進兒,看來紙張果然引起父皇的幾分興趣,不然明日也不會令你與我一同早朝議事。”
劉進點點頭:“父親可想好明日當如何辯駁?”
劉據開口:“明日無論父皇及百官如何說,我皆認罪沉默以對。但我已經安排人將造紙與地震聯系起來了。
屆時,由臣子替我辯駁,必然比我親自辯駁有分量。”
劉進點點頭:“父親所言甚是,可還有何事要教我?”
“屆時,父皇問你什麽你便答什麽,除此之外你只需表達孝心便可。”劉據思索了一下。
劉進點了點頭:“兒曉得了。”
第二日早朝,文武百官按照品秩列坐,劉據在坐上首、劉屈氂在右上首。
漢武帝還沒到,眾人靜默的等待著。
“陛下到。”宮中侍從喊了一聲。
眾人起身,漢武帝到了正坐,太子領眾人向漢武帝拜道:“陛下萬歲。”
漢武帝瞥了躬身行禮的眾人道:“眾卿平身,坐吧。”
這時候眾人才坐下。
接著漢武帝開口:“昨日京中地震,房屋倒塌無算。朕已經令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著手賑災之事。
昨日丞相、禦史大夫皆上書地震乃是朕處置太子過輕,至上蒼不滿。
諸位怎麽看待?”
還沒等漢武帝說完,眾人便紛紛向劉據這邊看去。
劉據首先起身,向漢武帝說道:“陛下,若此地震皆因兒臣過失,臣願一力承擔。”
說完五體投地向漢武帝拜下。
劉進見此,起身向漢武帝說道:“陛下,臣願替父承擔罪過。”
丞相劉屈氂見此,起身道:“陛下,
既然太子願承擔罪過,臣以為不如廢棄太子之位,以告上天,平息天怒。” 此時站在最末尾的高寢郎田千秋卻站了出來,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丞相之言有所偏頗。
地震之事便真是上蒼感陛下處置太子過輕,怒而發動?
丞相可有何證據?若無證據豈不是造謠生事?”
田千秋依舊是高寢郎,漢武帝暫時並未令他擔任任何職務,但卻未讓他再在高陵做事,反倒是留在了漢武帝身邊。
否則此次早朝,他本無資格參與。
丞相劉屈氂扭頭一看,直接說道:“《春秋》之言,豈能有誤。”
由田千秋挑頭,忠於太子的眾官員紛紛為劉據辯護起來。
場面一時之間僵持不下。
漢武帝劉徹見此,皺眉道:“此時稍候再議。來人將紙給眾卿拿上來。”
“唯。”漢武帝身邊人應了一聲,趕緊按照漢武帝吩咐去取紙去了。
待取來,漢武帝接著吩咐道:“給諸位分下去。”
侍從聽令,將紙張分發下去。
眾人看著漢武帝分發的紙張, 驚奇的看了看,摸了摸,然後相互之間又看了看,甚至有人已經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肅靜!”太常繆侯酈終根喝道。
太常乃是掌禮儀之官,朝議秩序自然由他來官。
眾人這才停止說話。
漢武帝道:“此物乃史皇孫夜夢神人所授,可承墨,據史皇孫劉進所言,其原料為樹皮,造價幾與竹簡相同,然卻與縑帛一邊方便。
諸位有何看法?”
眾人一聽,一陣愕然,看著紙張,大受震撼。
少府公孫遺作為掌握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一把手豈能看不到其中的利益,當即站起來說道:“陛下,此乃上天賜予皇家之祥瑞,不若由少府掌紙張製作之事宜,供天下人書寫文章。”
大司農自然不服,作為掌管國家財政的官員,又豈能不知道少府所想,當即起身反駁道:“陛下,此上天賜予皇家之祥瑞,便是想讓陛下惠及百姓,鹽鐵諸事均由我大司農所掌,不若依照鹽鐵舊歷,紙張之事由大司農掌握,更能惠及鄉裡。”
丞相劉屈氂、禦史大夫商丘成則皺眉,沒想到劉據這邊竟然能夠整出了祥瑞這樣一個大殺器。
但是劉屈氂知曉,不能再繼續歪樓了,當即起身說道:“即便有此祥瑞,亦不能抵消太子之罪過,抵消上蒼之怒。臣以為可廢太子後,對祥瑞一事再行賞賜。”
太常酈終根則開口道:“陛下,臣以為上蒼之意不可輕視,但是否因陛下之事,尚需明辨,待卜者佔卜,請示宗廟,降下啟示再行商議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