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第109章 以策萬全的曹爽,蜀漢的實力
  只要安排一些下人照顧著,不讓他們在府中亂逛,安心在屋中歇息到第二天天亮便可,

  若是讓眾人在深夜再各自打道回府,那些住在洛陽城偏遠地段的官員,就有可能遭遇不測,被人暗算,

  無論是蜀漢還是孫吳的人下的手,曹昭伯自己作為晚宴的主辦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裡面,即使自己真的沒有動手,

  也會讓群臣覺得他有鏟除朝臣中的異己的嫌疑在裡面,若是孫、劉兩方再有點心眼在裡面,專門挑幾個與自己有隙的朝臣下手的話,

  那就更能坐實是自己下手的論斷了,若是再在洛陽城中散播些謠言,那自己就更難洗清這個罪名了,只有讓眾人在府中留宿一晚才能確保眾人周全。

  畢竟孫、劉兩家的諜報機構還是有這個實力在洛陽城有一定的機會將這些事情做好的,

  就像曹魏的校事府也有能力在建業、成都這兩個地方搞些事情出來,比如散播些謠言、刺殺個人之類的,

  現在的曹魏這方佔據著優勢,也沒必要這麽做,以免孫、劉兩家狗急跳牆,

  但是並不代表孫、劉兩家不會這麽做,畢竟孫、劉兩家現在在軍力還有其他方面上,諸如屯田積蓄糧草、人口方面都不怎麽佔優勢,

  尤其是碧眼兒,剛剛在江北一線經歷大敗,還徹底喪失了江北之地,實力大損,難免不會出一些陰招牽製、消耗曹魏的實力,

  就像之前呂蒙白衣渡江取荊州之時,沒有贏得光明正大,但那也是贏了,還斬了妹夫大耳劉備的一條臂膀、得力助手,也不是有意,

  但是做了便是做了,而妹夫大耳劉備也把殺結義兄弟之仇記在了碧眼兒頭上,畢竟他才是東吳的頭頭,掌權者,而荊州也是他下令要取的,

  若是沒有他的命令,那東吳上下是沒人敢擅自調兵取荊州,以碧眼兒生性多疑的性格,最忌憚的便是麾下武將不聽號令,擅自調動兵馬了,

  而今夜,隨著夜色的漸深,月亮的光照也漸漸的由明到暗,正是一個夜黑風高殺人的好時候,

  東吳解煩營也早已探得曹爽大辦晚宴廣邀群臣、世家的消息,也早以安排了解煩營內的高手埋伏在眾人回府的必經之路上,就等著眾人回府,

  打算就算是不能全部得逞,也要有針對性的除掉幾個與曹爽有隙的人,嫁禍給曹爽,把他對外攻伐的目光轉移到解決國內與天子、朝臣的矛盾上來,

  暫時沒有時間兼顧繼續對孫、劉兩家的攻伐,當然了主要還是為了他們孫吳,若是能兼顧到蜀漢,也算是他們的運氣,自己給盟友的一點甜頭,

  也能讓盟友看到,自己對此番再都度結盟是有誠意的,不是只出工不出力,就說這屯田,就算孫、劉兩家加起來也不一定能趕上屯田狂魔曹魏,

  畢竟曹魏屯田是有傳統的,從曹操便開始,到現在也有好幾十年的時間了,而孫、劉兩家的屯田則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沒曹魏屯田的成效大,

  蜀漢是三國當中公認的實力最弱的一方,這與蜀漢根基太淺有很大關系。

  在糧食、人口決定國力的年代,蜀漢政權最缺的恰恰是人和糧。

  早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即采納韓浩建議,在許昌一帶屯田(由士兵開墾荒地,耕戰一體),為曹操後續的一系列征戰奠定了農業基礎,這也是後來曹魏能夠強盛的根源。

  孫策在建安五年(200年)平定江東後,

也致力於發展生產。到黃武五年(226年),東吳已在全境設立屯田都尉,保障了吳軍的糧草供應,但糧草、人口方面還是比不上曹魏,  畢竟這時候曹魏掌控的北方才是天下的重心,而這時候孫吳掌控的揚州等地還未得到較大開發,潛力未發揮出來,

  與魏、吳相比,劉備起家最晚。建安十三年(208年)佔據荊州五郡後才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但卻並未實施屯田。

  這是因為荊州地處四戰之地,紛亂的環境和不間斷的對外用兵,使得劉備根本無暇分出兵力屯墾開荒。

  此後的奪益州之戰、漢中之戰甚至包括吳蜀夷陵之戰,劉備采取的都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竭澤而漁戰術,雖然創下了蜀漢基業,卻也付出了慘痛代價。

  漢中之戰,作為取勝方的劉備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曹操在撤退時已將漢中全部人口遷走;夷陵之戰更是讓蜀漢葬送了數萬丁壯,這對於原本就起步較晚的蜀漢政權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所以,諸葛亮主政時,接手的其實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正如他在《出師表》中描述的那樣:“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按照常理, 在連續經歷數次軍事重創之後,蜀漢應該充分利用蜀中易守難攻的地理條件,

  發展生產,打好根基,特別是成都平原沃野千裡,最適宜發展屯田。這也是歷朝歷代重農抑商而後強盛的必經之路。

  但是,蜀漢的屯田開始卻非常晚,直到建興十二年春(234年),諸葛亮才在五丈原屯田,這已是其北伐末期。

  顯然,這次屯田僅僅是為了與司馬懿長期對峙而采取的臨時措施。

  而下一次屯田,便是要到景耀五年(262年),但這次也是薑維為避禍黃皓而采取的臨時之舉。

  魏蜀吳三國當中,人口最少的是蜀漢。

  以蜀漢滅亡前夕的人口數據為例,在籍人口94萬,帶甲將士和官吏卻多達14萬,

  這其中固然存在未納入冊籍的隱匿人口,但在籍人口是蜀漢征收賦稅的依據,刨除老弱,蜀漢農業供養比例接近5:1。

  建興十四年(236年)、延熙十年(247)、五年後的延熙十七年(254),蜀漢數次將從魏國擄來的人口安置在廣都、新繁、綿竹,也佐證了成都平原民力不足,存在大量荒田。

  此外,無論是諸葛亮兵出祁山還是薑維發兵隴西,均飽受糧草不足之苦。

  吳蜀結盟,兩國開展貿易往來實屬正常。

  史載:東吳從蜀漢大量購買蜀錦和馬匹。

  對此,諸葛丞相曾言道:“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據《蜀都賦》記載,蜀漢僅成都一地,就集中了織工七萬六千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