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全面戰爭之伐清》第493章 戰爭在即
最新網址:

「動起來,動起來!」

漢城,禦營廳與守禦廳的朝鮮官軍們在連綿不斷的軍鼓聲中提著各自的武器從營房內奔跑而出,在那寬闊的校場內排列出一個個整齊劃一的隊列。

「這是怎麽了?」

「不知道啊,聽說是要開戰了。」

「開戰?跟誰開戰?我們周圍哪有敵人,倭寇不是已經被徹底打敗了嗎?」

隊列裡,士兵們議論紛紛,他們看著全副武裝站在演武台上的軍官們,心中隱約有些臨近開戰前的不安感。

待士兵全都集結起來後,各營千總小跑到訓練大將面前,行禮後齊聲說道:「大將,各營集結完畢!」

訓練大將(訓練都監的實際指揮者)點了點頭,用他那充滿威嚴的目光在人群中掃視了一圈,凡是他目光所及之處,士兵們皆閉上了嘴巴,低下頭不敢和他對視。

隨後,訓練大將收回目光,轉身走向演舞台,向上面的都提調、提調行禮,高聲道:「都提調大人,禦營廳、守禦廳等兵丁七千人,皆已到場,請都提調大人檢閱!」

被王妃金氏任命為都提調的金錫胄點了點頭,他上前一步,掃視了兵丁們一圈,隨後說道:「將士們,夏人覬覦朝鮮國土,尋釁擄走王上,又欲吞並朝鮮,罷黜王上之位,若是我等再忍氣吞聲,則朝鮮國將不國,我金錫胄奉中殿娘娘之命,任訓練都監都提調,是要抗擊夏人狼子野心,保家衛國!」

冠冕堂皇的一番話,讓底下的士兵們聽了卻是一點反應都沒有,混在人群中的千總、把總們見狀,連忙帶頭呐喊,這才讓士兵們跟著稀稀落落的喊了起來。

金錫胄看著士兵們的反應,嘴角抽了抽,知道用國家大義激勵這些丘八完全是白費口舌,因此他馬上變了個套路,道:「中殿娘娘懿旨,凡戰事中表現出色、殺敵驍勇者,皆有厚賞,殺一員夏兵賞銀十兩,殺二人加官一等,殺五人封爵,賜封邑!」

他話音落下,底下的士兵頓時就呼吸急促了起來,這賞賜可太豐厚了,先不管朝廷能不能做到,至少有個盼頭不是。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封賞的激勵下,士兵們頓時提起了戰意,山呼萬歲,要是他們眼前剛好有夏軍的話,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將其剝皮分屍。

金錫胄滿意的看著山呼萬歲的士兵,雖然鼓舞士兵的手段不是那麽好,但這只不過是美中不足的而已,他身後的兩位提調連忙向金錫胄發出恭維,稱他為朝鮮難得一見的帥才,要是他早生了幾十年,壬辰戰爭中的名將李舜臣也無法匹敵。

這番話雖然是純純的拍馬屁,但還是讓金錫胄聽著非常受用,他哈哈大笑,伸手捋著胡須,道:「這點小事不足掛齒,我怎麽敢和李忠武公相比擬呢?你們簡直是折煞老夫了。」

不僅訓練都監遭到了集結,在王妃金氏的授意下,起兵的旨意通過各種渠道送往朝鮮八道,要求各道的兵馬節度使或兵馬防禦使起兵進攻駐扎在各道的夏軍。

同時,決議參加起兵的各個地方豪族也跟著招兵買馬,駐扎在沿岸軍港內的水軍也開始集結起來。

全羅道水軍左營,水軍統製使李安看著從漢城發來的朝廷調令,眉頭緊蹙。

在這之前,李安其實也聽說過一些風聲,他通過自己交好的官員口中聽說了朝廷準備以武力抗擊夏軍的消息,李安在聽說這件事後,第一個反應便是反對,作為在征日戰爭中協助夏朝水師大敗日本水軍的朝鮮將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夏軍的強大。

夏軍的強大並非隻專精一方面,

不論是陸地還是水上,夏軍的戰鬥力都要遠遠超過東亞的任何國家,就算是單獨拿一個出來對比,也是橫掃無敵手。李安正是清楚這一點,才會極力

反對與夏朝開戰,他勸說告知他的官員,希望後者能夠將他的想法上奏朝廷,但對方卻反而勸他不要在這個時候將他的想法表露出來。

他警告李安,對夏朝開戰是朝中各派的想法,他要是想要保住官位和小命的話,就不要去做這一個「忠臣」,不然的話,即便他是名將李舜臣的孫子,也保不住他的官途。

李安沒有繼承他爺爺的精神,在一番思索後,他還是選擇聽從了好友的勸告,閉上了嘴沉默不語。

現在,調令真的被放在他手中,他一時間有些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應該聽從朝廷的調令行事,還是應該消極應對,保全自己手下的水軍的實力。

「統製使大人,我們應該集結備戰嗎?只要您一聲令下,弟兄們馬上就能揚帆起航,向釜山開去!」這時,他的副手開口詢問道。

沒錯,朝廷的命令便是讓他們水師出兵襲擊夏軍位於釜山的軍港,除了全羅道水軍外,釜山所在的慶尚道水軍也會一同配合他們行動——只要能夠摧毀釜山夏軍軍港,朝鮮水軍就能進一步奪取朝鮮海峽的製海權,即便是駐日夏軍得到消息想要奪回製海權,北洋水師從橫濱基地出發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了。

不過,朝鮮上下似乎是高估了朝鮮官軍的戰鬥力,他們全然忘記了——或者說是選擇性忘記了壬辰戰爭中三個月淪陷大半國土,以及兩次胡亂中被清軍吊著打的過往,很樂觀的以為他們的官軍能夠消滅在朝鮮境內的第一鎮。

陸地上的戰鬥不關李安的事情,在聽到副手的詢問後,他沉默了片刻,說道:「讓弟兄們集結起來吧,軍令如山,我們必須要遵從朝廷的指示行事。」

「是。」副官行了一禮,答應下來,隨後轉身而去,向手底下的水兵宣布統製使的命令。

很快,水軍營內的士兵們便被集結起來,港口內鼓鑼聲震天,水兵們紛紛從營房內跑出來,登上戰船,他們茫然的看著宣讀命令的軍官,不清楚突然去釜山港是要做什麽——在抵達釜山之前,上面並不準備將開戰的消息透露給手下的士兵,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向外透露消息,又或是跳船當了逃兵。

不過,雖然上面的人沒有透露消息,但這世界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在船隊駛離軍港,向前往釜山港的航線開去後,關於與夏軍開戰的事情就在船隊中流傳開來。

水軍中的士兵大多是曾經有過與夏軍並肩作戰的經歷,因此他們自然明白夏軍的強大,在確定這個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後,水兵們就開始恐慌了,他們開始集中在甲板上鬧事,要求上頭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李安一開始並不準備出面,他沒想到消息居然會這麽快被泄露出去,當即震怒,要求各船主事***的流傳,希望能夠通過冷處理來讓事件平息下去。

然而事件的發展並沒有按照李安所想的那樣平息下去,水兵們非但沒有冷靜下來,反而鬧得更歡了起來,他們中更多人聚集在甲板上,要求統製使出面解釋,此事愈演愈烈,甚至讓船隊都因此陷入了停滯,停在海面上沒有繼續前進。

在這種情況下,李安隻好出面,他向水兵們承認了與夏軍開戰的事情是真的——這沒辦法隱瞞,就算能夠隱瞞一時,等到了釜山港被下令向軍港進攻,那水兵們肯定會認為自己遭到了欺騙、背叛,因此而鬧出更大的風波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與其這樣,倒不如趁勢向水兵攤牌,承認這個消息的真偽,至於是否要繼續前進,那就要看水兵們的選擇了。

正如李安所料想的那般,在他出面承認後,水兵直接炸開了鍋,人群一片嘩然,他們要求船隊調頭返航,拒絕與強大的夏軍開戰。

一部分還能聽從命令的水兵見狀,擔心他們會演變成嘩變,下意識拔出了腰間的佩刀,亦或是將

黑洞洞的鳥銃銃口對準這些聚集起來的水兵,他們的動作刺激到了後者,水兵們還以為上頭是準備用武力鎮壓他們,也跟著拿起了武器。

李安見狀,連忙出聲安撫受到刺激的水兵,勒令手下的士兵收回武器,面對將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的水兵們,他斟酌片刻,說道:「弟兄們,我比你們更清楚夏軍的強大,但這是朝廷的旨意,軍令如山,我們食君俸祿,就應該為君分憂,我無法拒絕。」

「但這明擺著是讓我們去送死!我們不能接受!」

一名士兵高聲喊道。

「對,我們不能接受!」

其余士兵也跟著大聲嚷嚷道。

李安預料到了他們的反應,他的臉上露出幾分無奈的神色,道:「我如何不知道這是在送死,但你們要想想,我們的家人都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若是我們違背軍令,你們認為遠在家鄉的親人會有什麽樣的下場?」

一提到家中親人,水兵們就啞了火,他們著實沒想到這一點,他們要是違抗軍令拒不出擊,他們的家人很有可能遭到朝廷的毒手。

見水兵們陷入沉默,李安繼續說道:「違抗軍令的下場你們知道了,可要是按照朝廷的軍令行事,我們雖然戰死了,但我們的家人都能得到朝廷發出的撫恤金……」

他話還沒說完,很快就有士兵反應過來,他打斷了李安的話,喊道:「夏軍如此強大,朝廷怎麽可能擋得住夏軍的攻勢,要是朝廷滅亡了,我們的撫恤金又應該讓誰發?難道讓夏人嗎?他們不去追究我們的親屬的責任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對啊對啊,不能與夏軍開戰。」

其余士兵附和道。

「左不行右不行,難道這世界上就沒有我們的容身之地了嗎?」一名士兵悲戚地喊道。

「投夏軍去!」又有一人喊道。

「你瘋了!投夏軍去,朝廷要是知道了肯定會滅我等滿門!」另外一名士兵當即駁斥道。

「那你說我們要去哪?」那人反問道。

「我們誰也不投!」不知誰喊了一嗓子:「我們有船有人,哪裡不是我們的容身之所,往北去,北邊雖然冷,但夏軍肯定不會追到那裡去,朝廷不知道我們的行蹤,也不會貿然拿我們的親人怎麽樣,我們也沒有得罪夏軍,親人也不會遭到波及!」

此言一出,水兵再次炸開了鍋,但越來越多人回味過來,也認為這個提議不錯,他們吵鬧了一陣後,很快就有大部分人同意一路向北而去,躲避夏軍和朝鮮的紛爭。

人總是從眾的, 隨即,水兵們紛紛要求船隊向北開去,不要再按原計劃攻打釜山,他們為了防止李安拒絕,紛紛圍了上去,儼然一副你要是不同意我們就要兵諫了的模樣。

李安見狀,也知道自己沒有其他選擇,隻好苦笑著答應了下來,以統製使的名義命令船隊越過朝鮮海峽,朝著北方開去。

……

李安率領水師叛逃的消息被隱瞞在茫茫大海之中,沒有人知道這件事,而在陸地上,得到朝廷旨意的各道兵馬節度使、兵馬防禦使開始集結軍隊,向夏軍駐地展開包圍態勢。

不過也有部分官員反對與夏軍開戰,他們拒絕朝廷的調令,按兵不動,準備坐山觀虎鬥,靠近夏朝邊境的鹹鏡道與平安道正是如此,當地的官員非常清楚,一旦與夏朝開戰,與夏朝接壤的他們將首當其衝,直接面臨夏朝的報復性進攻。

更重要的是,他們根本擋不住夏朝的進攻,北方二道的軍事力量早就在兩次胡亂的侵擾中損失慘重,剩下的軍力甚至無法應對駐扎在這裡的夏軍,因而北方二道是最先擺爛的,他們中甚至有官員選擇偷偷向駐守的夏軍通風報信,希望以此來作為投名狀,在這場戰爭中獨

善其身。

而各道夏軍也先後收到了來自平壤府的密報,隨即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各道夏軍指揮官清楚他們人數較少,無法與人多勢眾的朝鮮人抗衡,因此開始收縮防線,挖掘壕溝,加固營寨,準備應對朝鮮人的第一波攻勢。

作為數百年的屬國的朝鮮與其宗主國之間的戰爭,在緊張的氣氛下一觸即發。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