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零開始的模糊會士》一百二十五.展望年產1億和10億噸鋼鐵的時代(下)
  【作者提示:本章為正文劇情需要,不讀問題不大,直接去讀正文124章“作家的話”裡參考的那篇演講稿和看對應的視頻就好。】

  “前不久,我在缺乏研究思路的時候,順手寫了一篇還未發表的短文。這篇即將在修改後於幾天后正式投稿的文章,核心觀點只有一個:過去的所有或真或假的‘傳統文化’,在今天都不夠用了,必須發動所有人來制定新的‘禮樂’,也就是道德和價值觀,社會才能繼續前進。否則我們的對外開放在文化和社會層面必然停滯不前。如果我們不希望中國也進入混亂分裂的後現代文化狀態,就應該創造一種新的、積極的文化生產模式。

  “前面我提到,優秀的文藝作品,會反映動態的社會,或者是動態社會的截面。所以,能引導社會積極向前的文藝作品,一般不會忽視社會主要的變化動力。工業社會裡,最核心的變化動力是科技進步,這一點和我們現在所處的工業化時代沒區別。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越過社會邊界的時候,他們可以對比身後靜態的農業社會,體會到這是一個動態的世界。一旦所有人都進入工業社會了,一起隨著科技進步往前走,很多人會失去對比的參照物,會覺得進步停滯,說這是一個像亞細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一樣——‘內卷’的世界。所以,這個時代,積極的文藝作品,應該更充分地展示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互動。

  “另外,能廣泛傳播的文藝作品,必須深入分析現實社會的矛盾。在消極方面,要把最嚴重的隱患暴露出來,給全社會足夠的警告;在積極方面,要設想在技術變革背景下,人和社會如何解決眼下的問題,走向更好的未來。這樣的文藝作品,我認為應該歸類為科幻作品。

  “據我所知,目前我們對科幻文化有兩種典型的錯誤認識:第一種偏見認為,科幻是小孩子看的科普故事,類似於童話,不是嚴肅作品,不需要認真對待,但要像其他兒童產品那樣嚴格審查。這種偏見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推翻,但我估計不會超過一代人的時間。

  “第二種偏見認為,科幻作品的核心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小說的科學細節一定要多,工程邏輯上要自洽。但卻完全忽視基本的數理邏輯,甚至缺乏對情節以及其中細節和人物形象的打磨和考量。如果拍成科幻電影,一定要用技術元素製造大量視覺效果,但是情節和人物塑造反而不那麽重要。這個偏見會是未來發展科幻文化的另一個更重大的障礙。

  “科幻作者雖然往往熟悉科技,但畢竟其中的絕大多數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專職工程師。我早在發表小說時就明確說過,我是為了給希羽組籌集科研經費、科研人員的生活費用等各類大大小小的開支而寫小說的,不能指望其他科研作家像我這樣有著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我相信就算是真正的工程師來寫,也不可能熟悉所有領域。如果你指望他們寫一本無可挑剔的技術說明書,他寫不出來,寫出來也沒人看。但這不影響他們成為科幻作者,因為真正經典的科幻作品,核心內容都是人和社會的變化,技術的變革只是背景設定。當然,技術背景如果盡量合理,盡量逼近現實,科幻作品會因此加分;但簡單、落後甚至是錯誤的技術背景,也不一定影響作品的價值。

  “比如說,最早期的科幻小說,威爾斯1895年發表的《時間機器》,英國發明家用金屬和象牙做的曲軸連杆就穿越時間,技術上根本不可能。

但小說挖掘了人類社會的現實問題,認為激烈的階級矛盾可能導致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一起退化。這個探討很有價值,所以到今天也是經典作品。本世紀50年代,也就是將近三十年前,阿西莫夫寫了《基地》系列,到現在也是凡爾納之後在國際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說系列——至少我不覺得自己的小說能和他的比肩。《基地》系列描寫了一個管理幾百萬顆行星的銀河帝國,但並沒有詳細解釋帝國的交通和通訊基礎。但是,阿西莫夫的小說依然有價值,因為裡面提出了兩個值得思考的設想:社會龐大到一定程度,會依據統計學出現絕對化的歷史發展規律;如果規律決定了社會要衰落,任何人的個人意志都不太可能扭轉歷史趨勢。  “又比如喬治·奧威爾寫的《1984》一般也歸為科幻,但是很少有人在意裡面的技術問題。這本書只是告訴我們:技術可以造福人類,但是現有的技術和社會以特殊的方式組合起來,也完全可能給人類塑造一個永久的極權地獄。以及,反向選擇安那其同樣沒有出路。 考慮到這本書的時代背景,人類應該感謝喬治·奧威爾用小說提出的警告。

  “從這些科幻作品的內容看來,科幻的‘科’字,代表的依然是科學,但不僅僅是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歷史科學。我們建國初期的中科院就包括社會科學,第一任科學院院長是文學家兼考古學家。科幻作者把技術進步的可能性,和社會科學規律結合起來,探討人類的各種未來,研究歷史的各種可能性,是非常符合工業社會需求的藝術形式。從西方的社會文化發展史來看,後現代藝術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反映現實的鏡子,變成了認識現實的工具。我們完全可以主動利用這個規律,讓文化工具變得積極一點,進而把它變成我們這個時代最現實的、最能向我們展現未來的藝術……

  “我覺得,每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無論主題是樂觀還是悲觀,都是我們向未來派出的一個偵察兵……最後,我要以許多聽眾再熟悉不過的兩段名言為收尾:‘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鬥爭。’,以及‘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同志們的傾聽。”

  在確認了上述每一個字後,沈涵曦給出了自己的評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