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請了慢讀群的黃虎老師做分享。
為了主持這次直播,我做了不少功課,包括了解了黃虎老師的很多故事,上架了他的的書《問學論樂——黃虎音樂學文集》等,準備給大家推薦一下這位學藝雙馨的老師的理論、實踐、調研等等。
因為沒有根據檢查清單一項項地排除可能失敗的原因,和做好冗余備份,導致直播間被限流的大型翻車現場就不說了。
好在黃虎老師有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啥時候停都能繼續——沒有很長時間的積澱根本不可能做到——連聽直播的我親弟都跟我私信說,“老姐,你有點緊張,淡定一點。”
黃虎老師的分享主題,我一看就很喜歡,“今天,你音樂了嗎?”他把一個生活中已經被默認的名詞,變成了動詞。
我就很好奇“音樂”這個動詞該做何解。黃虎老師說:
音樂就是你有沒有用音樂這樣的材料,獲得情緒上的體驗。
這個解釋,我原來從來沒有想到過。
邊聽邊瘋狂記筆記,腦子裡高速運轉,我的生活,“音樂”了嗎?
還真有,但是我從來沒有留意過。
比如我早上直播一般是6:00開始,但是4:15就起來了。夏天亮的很早,鳥兒的歌唱也格外歡快,我記錄過,這個月4:25左右,一定會有第一聲鳥叫傳到6樓。
原來我只是覺得鳥兒的叫聲很歡快,伴著它們的叫聲準備早餐,給花澆水都有股特別恬靜的味道。沒想到,這,就是音樂。
做功課的時候,我還特意查了《窮查理寶典》裡對於“音樂”是怎麽看的。芒格在第二講“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與投資管理和商業的機會”時說:
“如果我不得不靠當音樂家來謀生……假設音樂是衡量文明的標準,那麽我不知道必須把標準降到多低,我才能夠有演出的機會。”
他說不得不靠當音樂家來謀生時,衡量的標準得非常低才可能有演出的機會。
但如果不是當音樂家,而是靠音樂謀生呢?
比如說帶著像我這樣已經對自然、對音樂、對美近乎麻木無感的人,重新去認識世界,認識自然,認識音樂,不也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
有價值就能交換價格,謀生自然不成問題。
有意思的是,直播的時候恰逢BJ下雨。我一面聽著黃虎老師的分享,一面聽著窗外傳來的雨聲和雷聲,視聽和今晚分享前期的翻車,給了我一種完全不同以往的體驗。
如果說,我生命中有那麽一刻,讓我開始相信自己也能欣賞音樂的味道,那一定是伴著黃虎老師娓娓道來的聲音、秋如拿著冰附在手機背後,窗外的電閃雷鳴、雨聲交織在一起的。
到此刻,我可以肯定地說,“今天,我音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