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霞書院。
經閣。
風從洞開的窗口吹進來,燭光搖曳。
常星壽端坐於案幾之後的椅子上,在他面前,一張學子試卷展開。
“《國本》。”
“一國之土遼闊富遠,四海之疆,皆為國也。”
“國之可分為疆海,而民生之事始大……天下子民皆為臣民,有窮山惡水刁民潑婦之說,其大謬也!”
“……”
常生壽被文章所吸引,一字一句讀的甚是仔細。
“民風之說隨地域不同而有所迥異,但四海之內民風純樸固為堅實。”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君賢而臣不改其忠,父慈則子不移其孝,古往今來,君臣父子已本為一體,外敵入而民起奸之,臣子貪則民起而告之……君民齊心則天下定,此為國之大本。”
常星壽看完。
他負手起身,來至窗前。
窗外月朗星稀,徐徐夜風吹起他花白的頭髮,他仰望天穹良久。
這時,衛思君走了進來。
白天衛思君化名黃三,在縣城裡督考,晚上便回到洛霞書院。
明天考試就要結束了。
她也要離開雲弈縣,回京城去了。
這次她來,主要暗訪雲弈縣私售兵器之事,劉江已經落網,她也沒有再留下的理由。
但是,衛思君就是有些說不明白,自己內心裡有許多的不舍。
她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什麽絆住她的心。
“常老,馬上子時,你還是早些休息吧。”
衛思君關切說道。
常星壽回轉身來,對衛思君說道:“你看看那紙試卷。”
“出采?”衛思君問。
從常星壽的表情中不難看出,如果不是好文章,他也不會如此認真對待。
“何止出采,簡直是治理天下的絕妙文章。”常星壽無不羨慕說道:“我研讀權謀解析天下,攻讀學問一生,也未寫出如此之文章。”
這麽高的評價!
衛思君忍不住好奇,來至桌前,認真看起那篇文章。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豐而知榮辱!”
“妙啊!”
“如此之言,真的是童生所寫?”
“要是父王見到此等文章,定會龍顏大悅。”
衛思君看過之後,也是讚不絕口,只是她沒有看到卷子上的名字。
“不知是何人所寫?”
常星壽沒有回答,他只是說道:“這份是我手抄下來的版本,另一份我已經飛鴿傳書,送至京都。”
“此等文章,必要流傳天下。”
“能寫出如此文章之人,隻中秀才,怕是屈了大才。”
常星壽若有所思。
後天便是縣試開榜之日。
他還有許多文章要看,但他可以肯定,看過這篇文章之後,其他學子的嘵嘵之言就未必看得進去了。
“常老,這文章到底是何人所寫?”衛思君說道:“小小雲弈縣,倒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到揭榜之日,你自可知道。”常星壽賣了關子。
對於學子所作之文章,在沒有明確何人中得之前,任何人不得泄露學子之姓名。
“對了,三公主,劉江之事如何了?”
常星壽走出經閣。
外面的夜色,讓他精神抖擻,主要是剛才那一篇文章,讓他血脈激蕩。
衛思君回答道:“劉江之事太大,知縣吳忠不敢定奪,已經讓欒城回京上報,不日便有消息。”
“劉江之人,罪大惡極,亂民賊子,必要除之。”常星壽不只是個學富五車的人,他還年輕時文武全才,與蠻族交戰中以一敵百不落下風。
他腰間的長劍便是明證。
雖然,現在的常星壽舞劍要慢了許多,但他曾經的榮耀也無人可以抹去。
“嗯!”
衛思君應了一聲,又說道:“等欒城回來,我就要和他一起回京了。”
“回去吧,江湖險惡,人心叵測!你千金之軀,在此也不安全。”
“三公主,你回去之前,有沒有打算去看看沈公子?”
突如其來的問話,讓衛思君不由愣怔了一下。
“沈公子?”
衛思君馬上想到了沈軒,他那張玩世不恭的臉,沒來由便浮現在衛思君的腦海中。
“我為啥要去看他?”衛思君嘴巴硬。
其實,她已經明白,常星壽好像看出來了她的心思,她內心裡的所思所想,自然也逃不過他老人家的眼睛。
“只是隨口一問。”
常星壽於蘭亭內停了下來,背負雙手,一任夜風吹過自己蒼老的臉頰。
“剛才那篇文章,可以做治國之說,寫此文章之人如能入得朝堂,也是我衛朝之幸,萬民之幸。”
“國富則民強,群賢則臣忠!”
“三公主,老夫竊以為,天下年輕之人定為郎才女貌,你說呢?”
衛思君聽得有些迷糊,常星壽一向思維敏捷,說話向來都是邏輯分明,可是今天他怎麽東拉西扯。
先是問她要不要去看沈軒,又說到文章,再說到郎才女貌……衛思君似乎明白了些什麽。
“常老,剛才那篇文章想必是沈軒所寫吧。”
常星壽微微一笑,卻沒有正面回答。
“明天我要去縣城,從一眾學子中選出二十個秀才。”
中了秀才,也就有了進身攻考的資格,但是常星壽比任何一個人都明白,天下芸芸學子絕大部分都只會到秀才這一步。
中秀才並不難。
只要文章語句通透練達,字體工整,哪怕主體不那麽明確,也是有機會中秀才的。
一個縣,每年的定額是二十名秀才。
這些人將來主要的職業就是回家教孩童讀書。
想中舉人,百裡難挑其一。
更不用說進京考取進士,那樣的機率少之又少。
“子時過了。”
月駐中天。
夜風也開始變得微涼,常星壽去休息了,畢竟年歲不饒人。
衛思君卻是睡間全無。
坐在蘭亭石凳上,以手支腮,若有所思。
一輪明月當頭,彩雲無聲掠過,對此衛思君都視而不見。
“沈軒他真能寫出此等絕世之文章?”
“真是沈軒寫的嗎?”
“那家夥看起來很浮誇,他胸中果然包羅萬象,有治國之韜略?”
衛思君不停糾結這個問題,終是沒有答案,只能等開榜之日便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