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第71章 給軍墾農場支招②
  看到眾人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李昭也很無奈,沒辦法,現在的農村太窮了,很多東西搞出來也沒法推廣。就說這幾樣設備吧,都很簡單,破碎機或者叫切草機,就是一個架子,加上電機,然後電機連接一個刀架,上面固定刀,再在刀架周圍圍上薄鐵板,甚至鐵皮就可以,只要設計好轉速,就算完成了。

  再有攪拌機,那就更簡單了,有立式和臥式,立式就是一個大圓桶,放在架子上,電機固定在下方,然後圓筒中間搞個軸,軸上固定幾個攪拌的葉片,下方安裝皮帶輪,然後電機帶動皮帶輪就能攪拌了,只要在圓筒上留好出口就基本完成了。而臥式的可以和立式搞相同原理的,也可以搞成外筒可以轉動的,總之都很簡單。

  複雜一點的也就是造粒機,但也只是相對的,一種是直接用螺杆送料,把料擠出來的,這種比較複雜,李昭也不準備搞。另一種簡單的就是電機帶動磨盤和壓輥轉動,磨盤上有小坑,料下來後,磨盤和壓輥將料搓成顆粒。

  李昭也是說到做到,很快就把幾種設備的草圖畫了出來,傳動都是使用皮帶傳動,這樣製作更簡單,成本更低,只要算好皮帶輪比例,減速也很簡單。這時張師長也讓警衛員把簡圖拿給維修部門,讓他們看看能不能製作。

  “最後還是要強調這個病蟲害,養魚和養其他的動物還有很大不同,那就是一旦生病,死亡的速度可能會非常快,這一點農場只能和大學裡的專家合作,讓他們研究解決辦法,我這裡並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這樣我們可以大概計算一下,我們的投入與產出。據我所知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草魚每年大概可以長三斤左右,而草魚每天的食量大概是體重的3%。”

  “如果我們投入的魚苗按二兩一條計算,每年的生產時間能達到大概兩百七十天,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公式,0.1*(1+x)270=3,那麽草魚每天的生長量就能算出,大概是是百分之一點三。”

  “按每天的進食量是體重的3%,那每年吃的食物量也能計算出來,大概是ΣM=0.1*3%(1.0131+…+1.013270),最後得到的結果是每條魚每年大概吃掉七斤食物,如果我們放養二十萬尾草魚的情況下,我們大概需要投放七百噸的料。”

  “你們可以詢問專家該怎麽養殖,我就不多說了。不過最後估計可以得到不少於十四萬條的魚,這大概是四十二萬斤。鰱魚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到時候只能看實際情況才能知道鰱魚長的怎麽樣,這個我倒是不能肯定。到時候魚喂養習慣了,捕魚也簡單,只要喂魚的時候,準備好網,先放到水裡,再喂魚起網…”李昭這時露出了一個大家都懂的笑容,眾人也明白這個意思。

  聽到李昭給出的數字,在場的人哪裡還能淡定的起來,不禁議論起來,李昭給出的數據有些嚇人,他們守著這個湖也有好幾年了,但從沒想過這裡居然有可能養這麽多魚。特別是最後的計算,讓大家既感到不可思議,又覺得合情合理,讓人無法反駁。

  李昭這時直接給出了養魚所需的一切條件,連需要的飼料量都計算好了,看樣子應該還很靠譜的樣子,估計差也差不了多少。而且結合李昭給的公式,基本每天需要的飼料量也能大概計算出來,這對養殖簡直太重要了。

  其實這些是李昭在大學時候就計算過得,魚的食量也是他偶爾在網上看到的,

他早在規劃李家村發展的時候就計算過這些。不過說真的,這個時代的農業真的和六十年後差的太遠了,李昭只是隨便在幾個方面出出主意,都能給相應的地方帶來很大的發展。  就說這個養魚,如果六十年後有這麽大面積,養殖戶也肯投錢,那養出來二三百萬斤魚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只是這個時代不太可能,李昭也不敢把步子邁那麽大,養得好還好說,如果養出問題,後果李昭可承受不起。所以李昭不僅給了增氧方案,更是將養殖量降到了十個立方養一條魚的地步,比六十年後低了一百倍,這已經不能說是保守了,這是留了百倍的再發展空間。

  如果農場裡的人按照李昭的說法,慢慢試驗養殖的密度,未來也可能達到更高的量,而且隨著對養殖熟悉起來,這裡的人們也不可能看不出來這裡養殖的潛力,當然李昭不可能一開始就給出很大的量,說多了也要人相信才行啊。

  眾人議論一會後,李昭接著說道:“這樣的情況下,有幾個問題還是要解決的,第一就是水裡的淤泥估計每年都要清理,不然淤泥會積累的非常快。其次就是養殖技術,需要和相關專家討論,這魚容易生什麽病,還需要你們自己摸索,但我給的方法絕對是可行的,這就是最大限度的人工乾預魚的生長過程,給予最好的生活環境。”

  話說到這裡,農場裡的領導,以及軍區的這些人都心動了,很簡單這樣的養殖項目實在太動人了。看李昭的意思,估計投入的糧食應該也不多,不然不會把這個項目說的那麽細致,簡直就是說生態農業養蚯蚓時的翻版,那絕對很有操作的必要。

  “我想的第二個項目就是菌類養殖,你們在李家村也看到了,李家村搞得那個試驗,裡面已經在出蘑菇了,那個也可以搞。不僅如此,咱們還可以搞木耳、香菇、甚至靈芝的種植。”

  “蘑菇估計是這幾種裡最麻煩的,村裡現在正在試驗用什麽作為培養的基料,估計需要試驗不少時間,只有合適的基料、溫度、濕度才能保證蘑菇長得又快又好。以後我們擴大種植規模,農場也可以跟進。”

  “而木耳應該是最簡單的,只要比照著野生木耳來就可以了,保證濕度,選取和野生木耳相同的樹種,砍伐之後晾乾,再浸水接種木耳就可以,平時注意灑水就可以。香菇、靈芝的種植據說最好用柞木,這個和木耳其實差不多,你們也可以請教專家。”

  “第三個就是蔬菜大棚或者說玻璃暖房,這個你們應該都聽說過,可以直接找到地方學技術,我這就不班門弄斧了,他們肯定比我專業。”

  說到這裡,李昭掃視了眾人一圈,接著說道:“我之所以選這幾樣,我想你們也能理解,養魚是充分利用湖水,而種植菌類,我想可以放在山坡上,或者石灘上,哪怕是這些地方種上果樹,也不影響我們搞這些東西的種植。而蔬菜大棚則是直接改建你們的菜地,這樣可以一年四季都有蔬菜產出,軍隊的消耗巨大,你們那幾百畝菜地如果全部改建,投資估計可不小。”

  李昭說完,會議室這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李昭的這些意見,再加上已經在實施的生態農業,這簡直就是將以前農場的模式按在地上摩擦。特別是養魚,看李昭的意思,準備主要用牧草,那麽估計有個三五百畝地就能提供充足食物了,如果將現在農場所有項目都實施完,這個農場的產值簡直不敢想。

  當然,對於軍墾農場來說,更有意義的是可以安排人啊!養魚看樣子安排不了多少人,估計有個一二十就行了;但菌類種植需要的多啊,現在農場可是還有幾千畝的石灘地,這些如果都用來搞菌類種植,那不是需要幾百人忙活,這些可是不容易用機械播種、收割的。

  再有就是蔬菜大棚,他們本來就有意搞,這回李昭又提出來,那就說明他也極其看好這個行業,那就更有搞的必要了,李昭的眼光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會開到這裡也基本沒有什麽事情了,這些人大多第二天都要上班,所以就乘車分別離開,當然李昭還叮囑了老爹注意陌生人進村的事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