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我的想法也是租聘,租給商眾使用,另外每四座驛站之間,設立一個騎兵驛,負責每日來回巡視道路情況,解決道路上發生的問題,瓊海不適合養馬,沒有馬兒奔跑的地方,但不代表騎兵不重要,道路修建後借此還能訓馬!”朱允熥說道。
科技樹這東西,簡單的好弄但運力這一塊,真的需要無窮的積累,朱允熥會開車但造車算了吧,有生之年能在大方向上點出火車頭就不錯了,汽車完全就是做夢,因此騎兵是怎麽也不能少的。
騎兵最大的難度不是養,而是怎麽讓馬跑起來,時刻鍛煉的肌肉,還有馬背上的人。
“按照這條直路540華裡,每30華裡修建一座驛站,當建十八座,建立四到五座騎兵驛,每驛站五十騎,一人兩馬,我們完全能支撐起來!”解縉算了算這辦法可行。
“但要知道這是第一條,然後瓊海的交通將形成兩縱兩橫,全部修繕好了將超過三千華裡,這樣就騎兵驛就需要多了!”
騎兵的數量需求,朱允熥至少要一個師,就是五千多騎,,未來還有台灣,還是一句話先訂立一個模版。瓊海不夠訓練
“可行,我們掌握騎兵驛,他們租聘剩下的驛站,租聘也不需要太多,完成修繕和滋養騎兵驛就可以,只是貨運這一款,大王到底是什麽想的?”黃子澄問道。
如果說第一條,第二條反對的是他們,但第三條反對完全就是朱允熥的意思。
“在規劃裡,南渡河將用來修建碼頭和船塢!”朱允熥悠悠的說道,“總不能全都我們出錢吧!”
“……”
眾人沉默,這是要將商眾薅死啊,不過讓商眾負擔一點也不是問題,目前的情況完全說的通。
“那就剩最後一點,對於商眾子弟當官黃某不反對,但是我覺得需要一個制度,不能一上來就行。”
“按照你們的辦,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會珍惜,但是也不能失公允!”朱允熥將最後一點敲定。
“臣等明白!”
矛盾點都不是關鍵,關鍵是借助這些矛盾點得到好處。
……
當時間進入六月,兩方的談判進入尾聲,六月初一正式形成文字約定。
亞龍灣一代,以修建一條直道,南渡河一,二,三碼頭的營造所需為代價,租聘給中原商眾,期間十五年,年限以直道貫通之日計算。
同時,亞龍灣內將修建一座新城,朱允熥為城主,得每年南洋貿易利潤的一成。
沿直道設立十九座驛站,騎兵驛五座,商業驛十四座,每座以每年200兩白銀的價格租聘給商眾負責打理,時限也是十五年。
南渡河碼頭作為商眾南洋貿易品登陸的專屬碼頭,登陸物品以中原售價的百分之五交納入關稅收,南下貿易利潤不計。
另外,參與其中商眾後代可交一百石稻米可加入瓊海國,加入之時需要宣誓履行瓊海國公約,加入後這些後代有參與編修公約,做官的資格,一切規則按瓊海國規則來辦,朱允熥保證立法院他們至少擁有五張席位,更多的席位看手段。
文書簽訂的第二天,這些剛剛加入瓊海國商眾便開始進入立法院,開始為自己的利益做出努力,對此朱允熥也沒說什麽,因為他的心思已經落在攀升科技樹上的。
正如張定邊分析的那樣,立法院看似公正,但實則是將暗中爭鬥擺到明面上,而真正的操手還是朱允熥,同時也將某些矛盾約束起來,
一時利益有損也可以等下一次編修扳回來,避免死仇的出現,出了大禍朱允熥也可以鍋甩出去。這些商眾在這套規則裡翻不了天,就算看透了只要還有既得利益者,或者有成為既得利益的可能,聰明人都會沉默,因為不玩這一套剩下的選擇只有掀桌造反。
“大王,這黏土還是不行,耐不住高溫……”
又是一爐粗胚爆裂,負責煉鋼的劉漢撿起一塊破碎的瓦片搖頭道。
“看樣子只能去是中原找了!”
看了手中斷裂的瓦片,朱允熥苦笑道,“繼續琢磨工藝,這黏土的問題我來解決!”
想點科技,基礎的煉鋼法就必須點出來,點不出鋼,鍛不出合適的基礎鋼材,後面一系列的謀劃都是空。
煉鋼這一塊,瓊州已經完成理論的驗證,風箱結合焦煤完成控溫,十人一組每天都可以搞出三四十斤合格的鋼鐵,可這效率太低,大規模的生產想都別想,必須使用高爐。
可高爐所需的耐熱黏土器皿,就成為了攔路的第一隻大老虎。
“大王放心,工藝上我們會繼續改進,只要合適的黏土搞來了,咱瓊州一定能煉出中原都練不出鋼!”
劉漢為章丘的鐵匠,打了一輩子的鐵,偶爾也能砸出鋼來,但沒經過總結的一切都是偶然。
瓊州要做的就是將過去的偶然變成必然!
三年前的黃河奪道,失了所有的的家當,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來了瓊州,生活再一次變好,又學到了了不得技藝,若是不能給大王將鋼量產出來,劉老漢覺得往後的飯他是沒必要吃了。
“你之前說淄博可能有合適的黏土對吧?”
黏土的運用,最早起於商朝用於煉銅、
從古至今冶金一行,鮮少能擺脫源與黏土的限制,清末煉鋼選址湖北漢陽鋼,重點考慮就是湖北境內存在有高品質的耐火黏土。
朱允熥沒研究過這些,只能通過劉方等老老鐵匠口述去打聽消息。
好在方向已經有了……淄博!
“淄博肯定有,老漢的祖先曾說過,淄博小山口一代產出的黏土最佳,此事老漢還和幾個鐵匠討論過,全都提及到這一點!”劉老漢錨定道。
“我知道了,如果真的有本王一定給你們搞過來,天氣越來越熱了快去休息吧!”
自五月,海口的氣候一天比一天炎熱,加上海面不斷蒸發水汽,整個瓊州形同一個大蒸鍋。
“那老漢先做別的去了!”
“去吧!”
閱讀我在大明當皇帝最新章節 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