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家兄朱由校》第321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愛筆樓]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畝產多少?」

 「九十八斤……」

 九月十四,當大明在朱由檢的布置下,四處開疆拓土的時候,東北平原上的兩句對話,瞬間讓人臉色發黑了起來。

 上京城外的稻田裡,黃台吉的手插在糧車的一袋糧食中,從中收回時,一顆顆飽滿的米粒讓人垂涎欲滴,但產量卻讓人忍不住皺眉。

 東北的農作物是一個農業周期性的問題,在氣候溫暖的時候,比如漢唐時,唐朝和渤海國都種植有水稻,而且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水稻源頭就是東北。

 但是隨著之後氣溫下降,加上渤海國、遼國、金國等諸多國家滅亡時被滅亡,而蒙古人長期不管理東北的局面下。

 不過百年的時間,東北再度變成了一個半原始的環境。

 直到黃台吉和努爾哈赤帶人北上,重新在開墾領地,這塊地方才恢復了局部的生機。

 至於金國在耕地上種植的作物,基本是從朝鮮那邊獲得的粳稻。

 金國沒有大明那樣的底蘊,因此遷移開墾田地後根本沒有挑剔的資格,從第一年開墾就開始種植農作物。

 第一年的粳稻畝產不過六十余斤,而第二年的粳稻畝產則是達到了九十多斤,第三年則是達到了巔峰性的一百一十六斤。

 按照道理來說,作為第四年的今年,糧食畝產應該會再創新高,畢竟新開墾的田地一般第三年開始才會穩定下來。

 然而現實給了黃台吉悶頭一棍,上京城已經開墾了四年的那十幾萬畝耕地,糧食畝產居然從去年的一百一十六斤,暴跌到了一百斤上下。

 不僅僅是第四年的耕地如此,已經開墾三年的十幾萬畝耕地,畝產只有八十多斤,而開墾兩年的只有六十斤出頭,開墾一年的只有四十幾斤。

 原本以為今年大金終於能自給自足的黃台吉,面對這樣的局面,臉色異常難看。

 「五十九萬四千畝,原本以為今歲能有四十萬石糧,這麽看來最多三十二三萬石,

一定是這群奴才沒有好好照顧!」

 濟爾哈朗忍不住開口大罵,作勢就想拔刀砍死旁邊幾個餓得骨瘦如柴的漢人奴隸……

 「行了……」黃台吉開口製止了他們,而濟爾哈朗也停下了揮刀的舉動。

 只有那幾個跪在地上的漢人奴隸被嚇得直接尿在了褲襠裡。

 「和他們無關,應該是和天氣有問題。」

 黃台吉拍了拍手上的灰,擺手示意糧車和奴隸離開。

 盡管他不知道糧食減產和小冰河降溫的關系,但他也知道糧食比較吃天氣,天氣不好,收成不好也是應該的。

 小冰河可不僅僅對大明發出了數省大旱的異象天氣,關外和整個世界都受到了一定的關照。

 黃台吉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氣溫有些冷,去年和往年的這個時候,上京城白天穿件衫子就足夠,眼下卻需要加衣了。

 「今年的冬季應該會在十月初降臨。」黃台吉緊了緊衣服,轉頭對濟爾哈朗道:

 「汗阿瑪眼下中風在床,興京城由代善和范文程在管理,興京城和輝發城,還有蒲兒河的田地,應該能產出不少糧食。」

 「只要今年有六十萬石糧,我們依舊能過得不錯。」

 「就是漢人奴隸不多了。」濟爾哈朗都囔著,而在他說這句話的背影不遠處,那被開墾出來的耕地上,可以看到的是整個上京城的漢人數量比起去年,減少了整整一大半。

 「剩下的漢人,得對他們好一些了,不能再那麽苛刻,他們在才有人開墾田地,況且眼下他們的數量只有七萬了。」

 黃台吉看向了那群骨瘦如柴的漢人奴隸,而濟爾哈朗也道:

 「北邊奴

 兒乾的郭桑岱聚集了十幾萬野人,阿敏現在連野人都抓不到了。」

 「足夠了……」黃台吉背著手往上京城走去,邊走邊道:

 「六萬旗丁,一萬五漢營丁,兩萬二蒙古營丁,還有三十四萬女真蒙漢的老弱婦孺,四十多萬人和九十多萬畝耕地已經足夠維持平衡。」

 黃台吉似乎在訴說著金國的強大,但話裡話外卻有一些寂寥。

 畢竟在複遼之役前,金國所掌控的漢人數量近四十萬,女真人二十六萬,加上蒙古人,實際上他們有近七十萬人。

 複遼之役結束,女真人的數量從二十六萬驟降到十八萬,旗丁只有四萬多人。

 他們足足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將旗丁補充到了六萬,將女真人的數量增加到了二十三萬。

 只是這些被充入建州八旗的野人女真,戰鬥力和素質比起在複遼之役中死去的那些建州女真來說,質量差太多了。

 三比一的耕戰結構讓金國發展的十分畸形,許多需要參與勞作的漢人和蒙古人,女真人,都遠不如以前。

 再這麽長期下去,金國的士兵就會漸漸變成晚明的衛所兵。

 黃台吉很清楚,但他沒有改變,原因就是他知道,大金沒有所謂的「長期」。

 「今歲若不是北方大旱,恐怕朱由檢這廝也準備再起戰火了。」

 黃台吉的話,似乎成為了朱由檢才是站不住道義的人。

 「……」聽到黃台吉的話,濟爾哈朗也沉默了片刻,末了才道:

 「去年寒冬大汗中風,清醒之後只有口能言,腦子也時而湖塗,時而清醒,今歲的寒冬,不知道……」

 「我已經讓范文程好好保護汗阿瑪了。」黃台吉帶著濟爾哈朗走進了上京城。

 在上京城內,街道上沒有什麽遊走的人,所有人都在耕種,城內一排排的木屋讓人不難想象,若是有一家起火,那將是一場全城的災難。

 從城中的布局,以及城外的場景來看,顯然眼下的金國完全就是一個奴隸社會體制,除了八旗高層,其他人都是耗材。

 二人向著宮殿走去,隨著他們的背影慢慢的走遠,同樣的事情也在燕山山脈之中出現。

 「今歲的田賦、戶部預計只有不到兩千六百萬石……」

 山林之中,當手持弓箭的朱由檢騎在馬背上掃視了一眼手中的奏疏,他當即看向了自己的四周。

 他的四周,陸文昭和曹變蛟在拱衛他,禦馬監的一員隨身太監和十幾名驍騎衛在四周。

 董應舉策馬剛剛趕來遞交了奏疏,四周的山林發黃,晚秋即將結束。

 這一幕幕畫面湧入眼中,讓朱由檢略感一絲壓力,不過壓力不是來自這群人,而是來自他的肩上。

 「禦馬監今歲估計能有多少田賦?」朱由檢將奏疏遞給了董應舉,對禦馬監的隨身太監詢問。

 對此、這名隨身太監當即回稟道:「尚未統計完畢,不過近萬萬畝軍屯田中,有近三千萬畝今歲絕收,恐怕今歲的歲入……」

 隨身太監猶猶豫豫,抬頭看了一眼,確定朱由檢沒有生氣後才說道:

 「恐怕今歲的田賦歲入,只有三千萬石左右……」

 一句話說完,讓壓在朱由檢肩頭的擔子更為沉重,按照常理來說應該能收入八千萬石的田賦,今歲只有不到六千萬石。

 「若是全國大旱,會是何等光景……」朱由檢忍不住在想。

 如果小冰河繼續下去,加上全國大旱,恐怕朝廷的田賦歲入連兩千萬石都無法保證。

 這一刻的朱由檢,算是略微體驗到了歷史上崇禎的無奈。

 「兩司、市舶司、雜項的歲入大概能有多

 少……」

 朱由檢將希望放到了稅收上,而董應舉的話,也略微緩解了一下他的焦慮:

 「兩司今歲到年末應該能歲入八百四十萬兩,市舶司的歲入在二百萬兩上下,雜項歲入應該在一百六十萬兩左右,合計約一千二百萬兩……」

 「禦馬監呢?」朱由檢轉頭看向隨身太監,而對方也作揖道:

 「皇店和北場的官場、南場的紡織場、還有六大船廠的歲入,合計應該不足八百萬兩。」

 「也就是說今歲的稅收合計在一千九百萬兩左右,田賦不到六千萬石……」朱由檢皺眉。

 「應如是……」董應舉作揖回禮。

 面對這樣的賦稅,朱由檢表情不太好看。

 天啟五年時,大明歲入一千四百萬兩銀子,八千萬石田賦。

 天啟六年時,大明歲入一千六百萬兩,六千九百多萬石田賦。

 到了天啟七年的今年,歲入一千九百萬兩,不足六千萬石田賦。

 這個規律下,天啟五年反而成了大明財政最好的一年,而從田賦驟降和稅收增長的情況來看,大明正在從重田賦的財政轉變為田賦和稅收均衡的財政局面。

 「還是得加大推動的速度……」

 朱由檢舒展了眉頭,腦中不斷的想還有什麽可以增加稅收的東西。

 不過他想來想去,實際上也只有礦稅和契稅,商稅、以及酒稅罷了。

 四者中,酒稅已經在進行中,估計明年開始就能征收,而契稅雖然存在,但征收的一直不嚴。

 所謂契稅,便是相當於後世對簽訂書面合同的交易,朝廷根據金額征收百分之三的稅收。

 只是自張居正去世後,這類交易稅名存實亡,其中百分之九十都逃稅逃掉了,然後剩下的百分之十,也是百不解一。

 哪怕地方有在收稅,但朱由檢從每歲的戶部上疏中能清楚的看到這稅收數量並不多,多半不是進入地方官員私人腰包,而是充當地方財政經費。

 這類交易稅,朝廷能得到的比例不過是應有數額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按照朱由檢前世所看史書中,茅元儀調查過後的結果,嚴格的執行契稅,完全能獲得五六百萬兩的收入。

 不過、有一點就是朱由檢要考慮的,那就是禁止民間土地買賣。

 如果禁止了這點,那麽契稅基本上就是針對城鎮人口的稅收了,因為買賣房屋店鋪最好收稅。

 只是以大明眼下不足人口百分之十的城鎮化,或許契稅的收入會打個三折,只有一二百萬兩的歲入。

 至於礦稅……這是朱由檢最頭疼的一點。

 拜他皇祖父萬歷所賜,礦稅這兩個字簡直比屎還讓人覺得惡臭。

 朱由檢如果打出收礦稅的名號來收稅,天下百姓能把他老朱家從朱由檢罵到朱元章去。

 怎麽把礦稅的收取影響降低到最小?這點朱由檢已經有想法了,無非就是礦鐵官營罷了。

 和鹽酒茶一樣,直接收歸朝廷,這麽一來就是朝廷內部在玩了,朱由檢就可以把官民矛盾轉化為反腐問題。

 倒是最後的商稅,如果鹽鐵茶礦都官營,那麽商稅的收取直接定為十稅一就足夠,而所有雜項都要廢除,田賦也直接調整到十賦一。

 眼下的百姓壓力,主要還是在雜項上,雜項的存在,讓本來只需要承擔3%賦稅的百姓,直接拔高到了15%~20%。

 更重要的是,雜項大多進入了地方胥吏的腰包,這點是朱由檢最無法容忍的。

 「一步步來,明年先解決酒課司的問題……」

 眯了眯眼,朱由檢心裡有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在十年內把以

 上的財政問題都解決。

 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大明的稅收完全可以達到五千萬兩銀子,如果農民把糧食直接以銀子的方式來交,免去折色的環節,那大明的稅收能達到八千萬兩銀子。

 不過、這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明流通的銀子規模,不足以讓百姓每年拿出八千萬兩銀子的現銀來交稅。

 也就是說、在滿足以上條件下,朱由檢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貨幣的問題。

 發行貨幣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由朝廷作為暴力機器來保證貨幣的信用,確保貨幣的流通。

 大明要發行貨幣,也不可能是隻控制貨幣本身,而必須是對物資的生產流通本身就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否則這貨幣也必然惡性通脹貶值。

 紙幣是如此,金屬貨幣未嘗不是如此。

 想要鑄造錢幣,壟斷民間的假幣問題,就需要朝廷作為暴力機器來壟斷銅的開采,流通,使用。

 然而明代對於這點,基本是一團亂帳。

 先不說大明對重要產品的生產流通沒有多少影響力,就是貨幣的控制權也是完全喪失的,這不是在大明中後期才開始,而是洪武之後一以貫之的趨勢。

 嘉靖似乎是明代權力比較大的皇帝,要禁鑄私錢,結果是每次嚴禁喊得震天響,最後民間都在禁止私錢,官員則是以「小民不便」的理由來將政策不了了之。

 到了嘉靖六年,朱厚熜更是在一份奏疏裡批示「惟禁私鑄之偽惡者,余不必禁。」

 也就是說、朱厚熜自己也默認了朝廷不收回鑄幣權,而改為「禁止私人鑄造質量過於低劣的銅錢」,至於其他的鑄造得比較好的就不禁了。

 結果從嘉靖十五年的官員奏疏來看,大明朝廷實際上就連這點也根本沒有做到。

 嘉靖十五年以前的私造假錢,至少造得還和朝廷鑄造的真錢差不太多。

 結果嘉靖十五年以後的假錢,造的錢幣粗劣至極,造的人肆無忌憚,用的人也毫無疑慮,反倒是官府鑄造,質量很好的製錢和過去朝代的錢幣流通受阻。

 朱由檢早就翻看過明代戶部存檔關於「鑄幣」的所有奏疏,十分清楚眼下的鑄幣市場是劣幣驅逐良幣。

 原本朝廷應該直接壟斷的東西,到了明代反而成了官府要和私鑄錢按市場規則競爭了。

 明代官員不想著直接壟斷,而是希圖提高鑄錢質量,提高鑄錢成本,來自然淘汰劣質私錢。

 可問題是大明朝廷又不壟斷銅的開采、流通,而大量銅礦又是掌控在士紳和豪強手中。

 說白了、弄到最後就是想要收回鑄幣權,就得壟斷所有銅礦,而壟斷所有銅礦,就需要踩在士紳豪強的肩膀上拉屎。

 朱由檢別的不敢說,要論踩在士紳豪強肩膀上的本事,他比哪一任皇帝、宰相玩的都六。

 「你若是口頭強硬,他便更加強硬,你若是單純舉刀,他便寧死不屈……可如果你一邊口頭強硬,一邊舉刀夾在他脖子上,他就懂得乖乖跪下。」

 這就是朱由檢在看完了六部所有關於朱元章存檔奏疏所得出的結論。

 只有刀,那你就是朱元章、秦始皇、漢武帝……

 只有嘴,那你就是宋仁宗、明孝宗、明世宗……

 得又有刀,又有嘴,才能治住這幫子士紳豪強,而所謂刀就是軍隊,所謂嘴就是名聲和輿論權和屬於自己的人。

 恰好、這些東西都有,唯一不便的就是他需要等。

 「酒課司的事情必須提上行程,今歲燕山學子恩科過後,除了補官缺,便盡數入酒課司。」

 朱由檢對董應舉開口,而董應舉也作揖應下。

 「眼下

 全國官吏有多少?」朱由檢忽的又詢問,而董應舉也下意識回答道:

 「文官二萬三千四百余人,需要發放俸祿的書吏十九萬三千七百余人,不需要俸祿的胥吏一百四十九萬六千余人。」

 「胥吏多了些……」朱由檢轉頭對陸文昭開口,而陸文昭也心領神會的作揖應下。

 在他應下後,朱由檢才對董應舉開口道:

 「上次朝會我說過,百官俸祿確實低了,戶部準備準備,擬一個章程,按照如今的物價,重新制定一些百官的俸祿。」

 「另外、從今日起,將正從九品,分為正九品、從九品、次九品。」

 「書吏為歸入次九品,正常在吏部造冊,次九品年俸祿十二兩銀子,各級官職,就按照這個逐級往上增加吧。」

 「殿下、這麽一來、恐怕百萬胥吏不服啊……」董應舉苦口婆心的勸導,然而朱由檢卻說道:

 「禮部和吏部給胥吏發放燕山教材,明歲十月考核,若是達不到丙等的成績,盡數裁撤。」

 「達到丙等成績的胥吏,盡數歸入書吏,入次九品。」

 朱由檢算是忍不了這百萬胥吏了,盡管大明沒給他們發俸祿,但他們在下面貪銀子的事情,朝廷可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麽多年來、他們貪銀子就算了,現在還阻礙了朝廷財政改革的步子。

 剛好明年十五萬燕山學子又要畢業了,到時候即便百萬胥吏全部撂挑子,三十四萬燕山學子加上招募民間秀才,也足夠填補空缺。

 大明一億多人,哪怕只有兩萬官員,五十萬書吏也能管的很好。

 更何況若是書吏管不過來,那麽就由拱衛營軍管多一年便是。

 不過、董應舉不是朱由檢,他是戶部侍郎,需要計算朝廷的賦稅能不能養得起書吏,因此他開口道:

 「若是書吏數量達到百萬,每歲支出便是一千二百萬兩的俸祿,這……朝廷恐怕負擔不起。」

 「放心吧,不會有這麽多的。」朱由檢看出了董應舉的顧慮,因此安撫道:

 「書吏的數量會嚴苛控制在六十萬以內的。」

 六十萬胥吏,這個數量基本能做到和百姓數量一比兩百到三百。

 在這個時代,這個比例已經足夠做好朝廷交代的事情了。

 更何況、人少忙點好,忙點也沒空去琢磨怎麽貪腐了。

 「官員和書吏的俸祿,戶部算好一點,最好不要超過一千萬兩,另外……」

 「弟弟!看看我打到了什麽!」

 正當朱由檢要和董應舉繼續交代的時候,卻聽到朱由校高興的聲音在山林之中響起。

 朱由檢回頭去看,卻見到朱由校在幾十名大漢將軍的拱衛中,騎在馬背上持著弓箭,而身後的板車上則是放著豹子、斑羚等獵物的屍體。

 「別超過一千萬兩就行。」交代一句,朱由檢便策馬向朱由校趕去。

 陸文昭和曹變蛟等人緊隨其後,而董應舉也在作揖之後,調轉馬頭返回了大定宮。

 「怎麽?有事情嗎?」

 當朱由檢策馬抵達朱由校面前的時候,朱由校也看到了調轉馬頭離去的董應舉背影,好奇對朱由檢開口詢問。

 朱由檢聞言, 便把自己和董應舉說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告訴了朱由校。

 對此朱由校倒是沒有表現出對哪一條政策不滿,而是笑道:

 「總之弟弟看著處理便是,不過眼下還是先看看我這些獵物。」

 說罷、朱由校揮手指向自己的獵物,高興的心情從臉上洋溢的笑容便能看出。

 「馬上冬季了,算算時間也差不多可以回京城了。」

 面對自家哥哥的高興模樣,朱由檢不免澆了一盆冷水,這讓朱由校笑容凝固。

 不過他也知道,入冬之後燕山也就沒有什麽好玩的了,因此只能擺手:「弟弟安排便是。」

 說罷、他便招呼著朱由檢和他一起向著林子深處遊獵而去……

 免費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