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家兄朱由校》第164章 事畢
【冬月二十四,泗城州陷落叛軍之手,十數萬百姓被掠】

【冬月二十七,慶遠府陷落叛軍之手,十數萬百姓被掠】

【臘月初三,安龍司、上林司土司叛亂,黔國公調廣南、廣西、臨安三府土司馳援,入廣西平叛。】

【臘月初九,叛軍圍困柳州,兩廣總督胡應台領兵破賊於柳州城外,解柳州之圍】

【臘月初九,賊首安邦彥、宋萬化領兵三萬馳援鎮遠,與川兵交戰三合,川兵從容撤走】

【臘月十一,孫應元領兵抵達靖州】

【臘月十三,五省總督朱燮元下令臘月二十、六部兵馬並進,圍剿奢崇明】

一份份八百裡加急的軍報,在極短的時間內送到了朱由檢的手中,而此刻已經是臘月十八了,距離朱燮元圍剿奢崇明只剩下兩天。

“殿下、從沙盤來看,只要朱總督圍剿了奢崇明,那就可以集結兵馬,走永寧宣慰司、遵義軍民府南下圍剿安邦彥和宋萬化了。”

王承恩高興的轉頭看向了坐在主位上觀摩軍報的朱由檢,而他身前則是一個長寬一丈,高四尺的西南沙盤。

沙盤之上,插著大大小小數百塊木牌,顏色各異。

城池、關隘,這些都是隨軍工匠們用木料雕刻的,而山川則是用石頭和沙土堆砌,河水則是撒上了紅色的朱砂。

眼下、在軍帳中,觀摩沙盤戰場的,不止是歸來的王承恩,還有六衛軍的大小將領和陸文昭等人。

王承恩的一席話,讓眾人看向了朱由檢,想知道自家殿下會說些什麽。

倒是朱由檢,聞言之後沒有立即起身,而是看了一眼地圖道:

“永寧一戰,奢崇明尚有兩萬六千多人,而我大明六部兵馬,分別是曹文詔朵甘營二千六百人,杜文煥一萬兩千人,吳阿衡三千二,孫傳庭三千七,楊文嶽三千,洪承疇三千二,總計二萬七千七百人。”

“孫傳庭所部還需要留五百人守住摩尼所,因此兵馬差距不大。”

“這種以幾乎同等的兵馬數量圍攻一地的情況,倒是很值得我們觀摩。”

“你們認為,這一戰後我軍折損是多少?”

朱由檢一開口,讓眾人啞然,畢竟還沒開打,就先說折損,屬實有些不吉利。

但眾人也明白自家殿下的性格,斷不會因為這種事情責怪他們,因此一名指揮使便走出作揖道:

“末將估計,恐怕會折損三成兵力。”

“末將以為會折損四成。”另一名指揮使走出。

“末將以為……”

他們二人的開口,便引出了其他人的陸續作答,不過哪怕他們之中猜測最多的人,也不過隻敢猜到四成罷了。

對此、朱由檢對他們笑道:“沒有人敢猜五成嗎?”

五成、那就是傷亡過半,這種猜法如果被禦史知道,恐怕帳內所有人都要遭受彈劾。

不過對此、朱由檢並不忌諱道:

“這一戰已經打了整整兩個月,雖然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但是你們別忘了。”朱由檢抬頭看向眾將道:

“別太低估自己的對手。”

說罷、朱由檢繼續道:

“盡管奢崇明所部攻城未果,折損了不少兵馬,但與他對抗的,卻也是訓練了九個多月的各地老卒。”

“眼下我軍的老卒也拚的差不多了,實際上雙方戰力不分伯仲,關鍵還是得看杜文煥所率的那一萬二千川西北的松潘人馬。

” “況且、永寧城之外,四面還有四個易守難攻的石堡,駐扎在此地的兵馬九千余人。”

“盡管不如海龍屯險要,但如果奢崇明鐵了心要守住永寧衛,等待安邦彥北上,恐怕守上幾個月也十分容易。”

說到這裡、朱由檢掃了一眼眾人,又開口道:

“你們可知眼下奢安之亂已經用去了多少錢糧?”

“……”

一個問題、把帳內諸將問住了。

長期以來、大軍錢糧的事情都是朱由檢、王承恩、曹化淳三人在管理,加上諸部之中又只有羽林衛真正參與過大戰,因此一時間只有羽林衛指揮使開口道:

“回稟殿下,末將看過戶部的邸報,據說已經用去雲南和四川的田賦和所有加派,並且湖廣和兩廣也用了大半。”

一句話,雖然道不清個大概,但至少羽林衛指揮使有在記這些東西,這是值得欣慰的。

為將者如果不能考慮身後的後勤補給能否撐住,那對於朝廷而言,無異於是一種負擔,而對於戰略而言,更是無比重要。

“眼下已經花費至少九十二萬兩了。”

“什麽?!”

朱由檢直接道出答案,而這筆支出更是讓眾人幾乎停止了呼吸。

九十二萬兩,這基本是眼下大明朝二十分之一的賦稅了。

要知道這才打了兩個月,而在諸將的估計看來,這一戰最少要打一年。

也就是說、真的打到結束,朝廷最少需要花費五六百萬兩銀子。

哪怕規模會越大越小,但花費也不會低於四百萬兩。

四百萬兩……

這筆支出的規模,讓諸將紛紛咽了咽口水,而朱由檢更是道:

“若是打上兩三年,你們認為會如何?”

兩三年,毫無疑問、如果真的打那麽久,那大明朝剛剛有所好轉的局勢會變得有些不妙。

盡管這種不妙處於可控范圍內,但卻要耗費大明更多精力。

“行了、你們下去研究吧,切記日後行軍打仗,一定要記住本部兵馬的錢糧,還有當地的錢糧支出,萬不可施行當地賦稅不可完成之舉。”

“我等告退……”

聽到朱由檢這麽說、眾將作揖退出了大帳,最後只剩下了王承恩和陸文昭兩人。

在他們走後,朱由檢也拿起了桌上的文冊,掃了一眼。

王承恩見狀、也上前開口道:“歷經兩個月,在十余萬兵馬的丈量下,山西、北直隸的軍屯田一共是2364萬8709畝4分。”

“二省衛所子弟,以及發田百姓,宗室子弟,一共723萬2492人。”

“參軍田85萬畝,軍屬發206萬4329畝。”

“宗室田畝發放72萬3320畝,佃戶田發放2001萬0060畝4分。”

“還有……”

“行了。”朱由檢放下了文冊,看向了王承恩道:

“那些百姓、宗室子弟,有沒有和他們說清楚田畝的定性。”

“說了、需要將三成田賦拿出繳納賦稅,所有田畝都歸禦馬監,不可買賣。”王承恩回應道:

“明歲秋收,應該能收到九百來萬石的田賦,交了賦稅後,還能有個七百來萬。”

“算起來、明歲開始,算上私鹽,折色之後,應該能歲入一千五百萬兩左右。”

王承恩的一席話,讓朱由檢有些咂舌。

他是萬萬沒想到、僅僅整頓了山西和北直隸,就能達到這麽高的歲入。

不過反應過來之後,他便明了了一切。

明初軍屯田因為土地荒廢,重新開墾有難度,所以自家老祖宗朱元璋定的軍屯籽糧並不多,衛所還算舒服,但後面隨著軍官腐敗就不行了。

如果自家老祖宗朱元璋按照自己的收法,估計佃戶都造反了。

至於為什麽自己收三成而佃戶沒有不高興,是因為正常的地主都是四六,有的甚至五五,乃至六四、七三。

相較之下、三七分的禦馬監簡直就是天地良心。

“世道險惡,我稍微展露善意,卻成了百姓們的活命稻草……”

朱由檢在心中輕蔑一笑,隨後對王承恩道:

“皇店於遼東販賣糧食的事情,進展如何了?”

“販賣了五百二十萬六千多石,換得銀兩七百九十七余萬兩,遼東的糧價已經跌到了七文一斤。”王承恩回應著,臉上盡是笑意。

朱由檢知道,他笑是因為禦馬監有銀子了,而且這銀子還會在後續不斷增加。

“得到的銀子,讓盧劍星派人去湖廣購糧,湖廣的糧價若是漲了,便在江西買。”

朱由檢一邊說著,一邊在腦中盤算。

眼下已經是臘月下旬了,還有一個多月,遼東就開始解凍,三個月後開始春種了。

到時候遼東的糧價,應該能穩定在五六文一斤了,甚至如果皇店後續依然輸送的話,將糧價打到四文一斤也不是不可能。

“呼……”

朱由檢松了一口氣、因為他知道,人心就是糧食,穩住了糧價,便是穩住了遼東的人心。

只要穩住了遼東人心,那麽接下來裁撤遼東衛所就可以循序漸進了。

只要裁撤結束,之後再設立遼東承宣布政司,讓遼東成為一個單獨的行省,那麽遼東對大明的歸屬感,也就會慢慢回來了。

不過、要裁撤遼東衛所這件事情……

“李如柏那邊還沒有來消息嗎?”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而陸文昭聞言便回禮道:


“李如柏得知消息後,便寫了手書送往遼鎮,但遼鎮的將領目前還沒有給他回信。”

陸文昭解釋了事情的經過,而朱由檢搓了搓手指,玩味道:

“看來這遼鎮之人,也不全是蠢貨……”

對此、陸文昭也按照錦衣衛所打探的消息道:

“這也正常,畢竟自從當年寧遠伯李成梁第一次被彈劾下野後,遼鎮內部就分為了三派。”

“一派為遼東李氏諸將,一派為遼東後起之秀,一派為外鎮諸將。”

“與戚少保相比,寧遠伯……”

說到這裡、陸文昭不知道該怎麽說了,而朱由檢瞥了他一眼,知道他的意思是什麽。

說白了、李成梁在遼東的時候所立的戰功大多都是在塞外,很容易粉飾真實情況。

如果敵寇進入內地,他就以堅城清野作為依托,擁兵觀望形勢然後出擊,甚至可以掩飾敗績變為功勞,殺良民冒充敵軍的首級,縱兵擄掠遼東百姓。

閣部的官員都被他所蒙蔽,遼東鎮的督撫、監司稍微有與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擠出去,以至於都不能檢舉他的不法行徑。

萬歷十九年好不容易將李成梁罷免,結果第二年寧夏之役爆發,明朝無人可用,只能讓李如松帶領李氏諸將征討,間接擴大了李氏的勢力。

好在之後李如松輕敵冒進而死,不然以他朝鮮之役的功勞,恐怕現在的遼東將會是鐵板一塊,而非眼下的分為三派。

既然分了派系,那麽就可以拉一派打一派。

眼下、站在自己這邊的,是榆林派系的賀世賢、尤世功等人,兵馬也被自己打散,分離後填入新卒,根本無法脫離自己。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以朱萬良的遼東後起之秀,以及祖大壽等李氏原派將領。

兩部的兵馬數量是一筆糊塗帳,別說朱由檢自己,便是連熊廷弼都理不清楚。

眼下秦邦屏將遼河以東的兵馬分為二十八營,打散後入駐遼東各地,這麽一來、兩派的實力都得到了壓製。

遼南的兵馬已經在被整編的路上了,掀不起風浪,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遼河以西了。

若是如歷史上一樣,或許盤踞在這裡的遼鎮將領,還能截斷遼西走廊,以此來威脅朝廷。

但問題是、眼下內喀爾喀和喀喇沁被朱由檢用互市的利益籠絡了,明軍可以隨意在它們的牧馬地疾馳。

加上大寧三衛的存在,以及登萊到金州海路的開辟,遼西走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只要此地的遼鎮將領敢有作為,四面八方的明軍會在努爾哈赤進攻前,先把他們覆滅。

“遼河以西、山海以北的兵馬有多少?”

朱由檢忽的詢問,而陸文昭聞言,也從懷裡拿出冊子,翻閱幾下後說道:

“按照黃冊,應該是六衛五營二百四十五堡,總計六萬九千兵馬。”

“六萬九……”朱由檢眯了眯眼睛,而陸文昭也道:

“按照遼鎮的脾性,應該和之前熊經略所上奏的兵馬數量差不多,四萬六千左右,其中一萬六千多人只能守備城池,三萬人馬可以出城野戰。”

“不過根據滿總兵對清河關後續軍報來看,這三萬人馬比當時的羽林衛還要差。”

陸文昭的情報,大概將遼鎮眼下兵力的戰力做出了一個劃分。

第一等無疑是白杆兵、浙兵,建虜的白甲巴喇牙。

次一等是建虜的普通八旗兵,賀世賢、尤世功等人的六千多老部曲。

二等便是眼下朱萬良、祖大壽的遼西家丁,滿桂的大寧三衛、寬甸戚元功等人的七營漢兵,山西三鎮援遼的將領家丁。

第三等,便是守備城池的遼東兵馬,山西援遼的普通士卒了。

這麽看來、不管是從兵馬數量,還是驍勇程度,都是朱由檢他們佔據上風。

但還有兩個變數,一個是朱萬良等遼鎮兵馬所掌控的遼西走廊,以及躲在山林之中虎視眈眈的野豬皮努爾哈赤。

上次一戰,雖然把努爾哈赤打疼了,也消滅了建虜近三十分之一的男丁數量,但終究沒有達到斷其一指的程度。

建虜實力尚存,防備他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所以、要對付盤踞在遼西的遼鎮兵馬,首要就是將目前的新老兩派兩鎮將領和兵馬分化。

哪怕朱萬良不願意離開遼鎮,但只要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祖大壽等李氏家將帶著遼西的近萬兵馬跟隨李如柏前往固原,那剩下的朱萬良就很好解決了。

“繼續監察李如柏,一有消息就通知我。”

朱由檢對陸文昭交代著,而陸文昭也作揖應下,不過又開口道:

“殿下、若是李平胡和祖大壽,朱萬良他們都不回應李如柏,那又該如何?”

“不離開?”朱由檢輕蔑道:“不離開,也不敢造反,那就等著被蠶食吧。”

“一部部的換調兵馬,等到退無可退的時候,要麽造反,要麽低頭。”

“眼下大寧有三衛兵馬,沈陽有三萬兵馬,遼陽一萬四兵馬。”

“他們想要投虜,也得過得去才行。”

朱由檢很是自信,這樣的自信是源於早就布置的遼東局面。

倒是他在回應了陸文昭的疑惑後,便再度看向了王承恩,對其詢問道:

“馬鈴薯、番薯的種植選定地方了沒有?”

“回殿下,選在了順天府,馬鈴薯和番薯,按照殿下您的意思,大概需要布種一百七十萬畝耕地。”王承恩回應道:

“明歲秋收後,應該就能布種五百萬畝,最多後年就能布種一千三四百萬畝。”

作物的推廣是緩慢,聽到王承恩的話,朱由檢並不覺得奇怪。

況且、他也並不需要推廣太多的番薯和土豆,只需要讓這個比例達到大明的10就足夠了。

說到底是輔糧,主要用於災荒之年賑災,和平之年喂牲畜。

這個佔比也不算低了,按照大明的民田、軍屯田、官田相加,可以達到七千七百萬~一億一千萬畝之間。

到時候僅憑這10的輔糧,就能養活大明上億百姓三四個月。

它們的出現,會降低百姓對於稻、麥、高粱等作物的需求,變相能用有限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

不過僅僅是這樣,依舊無法保證讓大明上億百姓渡過十七年的大旱。

因此、最為重要的還是對東北、西南、南洋、西域、河套等地的開發。

“滿桂那邊,記得先保障他們的紅薯、土豆耕種,另外永平府的辣椒、西紅柿、等來年開春也可以送往一些種子去大寧。”

朱由檢開口交代,而王承恩微微頷首回應。

辣椒和西紅柿,是附帶找到的傳入作物,不過產量沒有後世的恐怖。

這個時代的辣椒畝產在一千六百斤左右,西紅柿則是三千斤。

辣椒可以禦寒,增加熱量,西紅柿則是畝產多,完全可以成為蔬菜市場上的大頭輔食。

總之、一系列的作物,都是為了接下來幾十年的嚴寒,十幾年大旱做準備。

所要做的就是增加輔食,減少主食攝入。

盡管對於王承恩來說,他並不知道自家殿下為什麽那麽在意這些玩意,但他依舊盡心盡力的去做。

回應了朱由檢後,他對朱由檢也開口道:

“殿下、您說的花生,我們的人在登萊找到了。”

“花生找到了?”聽到這話,朱由檢眼前一亮。

花生在這個大豆畝產一百五六十斤,出油只有18左右的年代,可以說是能讓百姓渡過大饑荒的好寶貝。

人的肚子裡要是有了油水,對糧食的需求就會大大的下降。

“當地的花生畝產幾何?”朱由檢急切的詢問,而王承恩也道:

“這玩意倒是好養,四月種,八、九月收,一畝能有個一百斤出頭的樣子。”

王承恩匯報的消息,並沒有讓朱由檢灰心,因為按照大明的稱重和後世比,這一百斤大概就是後世一百二十斤的畝產。

花生的畝產雖然比大豆低,但奈何它的出油率高達四成,也就是一畝花生快比得上兩畝大豆了。

“好消息啊……”朱由檢攥緊了拳頭,隨後對王承恩道:

“在登萊一地收購足夠多的花生種子,在北直隸南部的官田耕種,等一下我會寫一個怎麽榨油的冊子,你讓人按照那個冊子來就可以了。”

“奴婢領命。”王承恩作揖應下,而這個時候大帳外也飄來了飯香。

朱由檢嗅了嗅,肚子也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

他倒不覺得尷尬,對陸文昭和王承恩一笑隨後擺手道:

“走!先吃飯,既然軍屯田的事情要解決了,那我也該帶六衛軍返回順天了。”

說罷、他一馬當先的走出了大帳,而陸文昭和王承恩緊跟在他的身後。

只是當三人剛剛走出,不遠處就有人一路快走而來,而陸文昭也下意識護在了朱由檢的前面。

來人是身著百戶服的錦衣衛百戶,他走到了朱由檢面前後,便先行作揖行禮,隨後掏出手書道:

“殿下、天津來信,臘月二十六、天津船塢的十四艘民船下水。”

“這麽快就好了?”聽到這個消息,朱由檢接過手書,撕開後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果然、信中的船塢掌事已經回應,說是十四艘民船已經完工靜置三天了。

眼下就等待臘月二十六那天的下水了。

民船是製造風帆戰列艦的經驗累積,對於大明未來的無敵艦隊,朱由檢十分重視,因此對王承恩道:

“收拾收拾,明日我們先行出發,前往天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