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功遂身退》第1章 當局者迷
  隆盛五年,洪州大旱,餓死之民不計其數。次年六月開始,洪州又暴雨不斷,鯤河水位不斷抬升,加之洪州位於其下遊,連年未得到妥善治理的鯤河終於爆發了。

  鯤河水漫過河堤淹沒了無數良田,等待了數月雨水的農民萬萬沒想到老天這麽喜歡捉弄人,直接盼來了洪水。

  上天總是如此的不公,總要拿弱者開刀。即使它想降災一個國家,也總是拿老百姓的性命威脅皇帝,這有用嗎?

  隆州闔都,馳國都城,繁華依舊,好像洪州與闔都是完全存在於兩個世界一般,可事實是洪州就是馳國的一州。

  馳國現在有兩類人,一派就是認識到洪州是馳國的,洪州的百姓就是馳國的百姓;而另一類人卻是徹底掉入溫柔陷阱裡,他們體會不了與闔都遠隔數千裡的洪州苦難,他們簡單的認為自己穿暖吃飽全國都不會餓,那些為洪州擔憂的純屬多余。

  馳國建立快滿近百年了,一百年最少也能容下三代人了,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這是有些道理的。能一直保持清醒的人都少有,更何況一個家族,一個國家呢?

  馳國大部分的貴族和大臣都認為洪州連年災害並無需過多重視,至於治理鯤河這種勞民又傷國財的事那更是萬萬使不得。而以馳國宰相鬱忠為首的少部分官員則力主支援洪州,撥糧賑災,治理鯤河。

  隆盛六年九月,闔都乾宮奉天殿,殿外大雨盤陀卻也有些蓋不過殿內的激烈爭論。

  “陛下,臣以為,洪州之難乃是上天警示我朝政令有虧,陛下應下令及時妥善治理洪州水患,回應上天,萬不可拖延。”宰相鬱忠再次率先進言,緊隨其後的幾個大臣也紛紛進言附和。

  按理說宰相都這麽開明了,洪州水患應該不會被拖延如此之久,現在都九月了治理洪州的計劃還未敲定。原來這救災的計劃好,不過這救災的錢糧誰出是個最大的問題。鬱忠的計劃是從其他州調集賦稅所得和降減一些朝廷不必要開支,湊足賑災錢糧,本來還想從皇帝的內庫裡也加點錢出來,不過就因為要在別的州賦稅中抽調賑災款就惹得一大群人不滿了,不能把皇帝也惹毛了。

  反對的勢力就是以壁王為首的大部分馳國貴族與六部官員,因為鬱忠此舉嚴重損害了他們的收入,他們不想將自己的錢分給那些與他們“八竿子打不著”的洪州人,即使鬱忠帶頭裁減自己的俸祿也不成。

  因此皇帝支持誰就成為了這場博弈的關鍵,兩邊勢力你來我往,據理力爭,拉扯了足足三個月。

  不過今天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一直以來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鬱忠的壁王乖乖的站在原位,沒表示反對也沒有表示同意。

  這種狀況的出現使得坐在龍椅上的馳國現任皇帝馳順帝邕祿和下方的宰相鬱忠都給整得不適應了,朝堂陷入一片奇怪的寧靜,只聽得外面一片雨聲擊打石磚的聲音。

  等眾人反應過來壁王集團默認了宰相鬱忠的賑災計劃時,自然是皆大歡喜,鬱忠沒想到自己的堅持會這麽快得到了回報,不過卻未多想。耿直的他認為是自己的理由說服了壁王集團,使他們默認了自己的計劃。

  馳順帝邕祿雖然有些失望,不過也並未太驚訝。這場災難對於洪州是災難,但對於馳順帝來說是個揚眉吐氣的機會。壁王和鬱忠一個是他親叔叔一個是大權在握的宰相,如果這是一股力量的話,對於他邕祿來說並非好事,而恰恰這場災難牽出了個矛盾,

把這股力量扯成了兩股力量,所以邕祿才遲遲不站隊,任憑他們爭論下去,最終讓自己一錘定音以展現自己帝王的威嚴。  當然,邕祿也並非是僅僅專注於權利鬥爭,他心中也早已打算賑災,只是想要利用這場賑災來完美的展示一下自己的威嚴而已。

  只是邕祿沒想到自己的叔叔這麽容易妥協,使他有些失望。

  正當邕祿打算同意宰相鬱忠的意見時,一個很沒眼力勁的人站了出來,吏部員外郎張賢提出了不同意見,他支持賑災不過要另設臨時賑災司,使其可以直接調配各州抽調出來的賑災糧餉,並派得力官員主持賑災司;另外治理鯤河不可操之過急,應緩慢進行,不可大規模征集民夫。

  張賢的建議可謂考慮周全,百無一漏,按理說他這應該得到采納並升官發財。可是不幸的是他生不逢時,張賢這樣清醒的人本應該是宰相鬱忠的隊友。不過造化弄人,張賢的父親與鬱忠以前同朝為官,張賢父親是禦史丞負責彈劾百官,曾彈劾過鬱忠,就此鬱張兩家有了齟齬。鬱忠雖然一心為了馳國,但本人也不是那心胸寬廣之輩,因此即使張賢三番兩次拜訪也被鬱忠拒之門外。

  宰相不支持張賢,壁王就更不會支持了,而且可以說張賢就是專門來堵他財路的,壁王之所以不再反對賑災計劃,就是想著朝廷在下撥賑災款時,中途可以伺機貪回本的。現在倒好,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吏部員外郎居然提出設立臨時賑災司這種“歪策”, 真是豈有此理。

  壁王立即跳出來反對,說道“張員外郎是在懷疑本朝官製的執行力嗎?居然如此草率的提出設立什麽賑災司,簡直豈有此理!”

  有壁王帶頭許多官員也紛紛站了出來反對張賢的意見,甚至許多言官還站出來彈劾張賢。

  宰相隊伍的官員冷眼旁觀,壁王集團極力反對,皇帝邕祿可不會為了一個區區的吏部員外郎自損威嚴,對於他來說計策好壞和利弊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說了算,做到“皇帝劍鋒所指,百官心之所向”。所以剔除張賢的意見是必要的,罷免張賢官職平息眾怒也是必要的,都是我邕祿說了才算。

  所以眾人皆大歡喜,只有張賢被罷免了官職,皇帝邕祿還大方的提出從內庫中撥出賑災款來救援洪州,百官感激涕零大呼萬歲,大家都很滿意這個結果。

  其實如果沒有因為一些奇怪的因素摻雜其中,宰相和皇帝都應該要力挺張賢的建議,因為這樣對於他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賑災款下撥交由賑災司單獨調配,皇帝再派得力官員主持賑災司,這樣至少不會使自己辛辛苦苦調集的賑災銀不僅沒能賑濟災民,平穩民心,而且連官員的心也沒能收買。

  因為以馳國現在的吏治而言,賑災銀途中被百官貪墨是不可避免的,若是設立賑災司至少能降低被貪的數量,而且還能使賑災任務明確,效率會大大提高。相反直接按正常途徑下發賑災銀,不僅災款貪汙嚴重,而且百官承的還不是皇帝的情,而是壁王的情,所謂“當局者迷”不過如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