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廳裡的香案已經布置好了,香案是一座方方正正的黃花梨雕桌,香案上方的牆上掛著一副至聖先師孔聖畫像。
香案一字排開三樽古樸香爐,香爐上並未插著香,香案下擺著一張同樣式黃花梨的大椅。
在那張大椅低一些的地方,又在旁邊放置了一張小些的椅子。
再往下才是堂中,兩邊設有一應客椅,這些椅子是為觀禮的賓客親友準備的。
正廳陳設非常的端重,平日裡擺著的盆栽,花瓶盡都撤下,換成了書本筆硯這樣的擺放在銅盆裡,用木架頂著。
兩邊的牆面上,則有李守忠平日喜歡的山水圖,名畫名字裱在牆上。
堂中兩列座椅中間還擺放著一口大箱子,箱子裡擺放著各種行拜師禮所需的東西。
賈代儒和賈政徐光啟一起到了正堂,囑咐了座位。並沒有小廝上來奉茶,今日這座正廳裡的茶,只有一個人可以吃得。
“幾位老友,家裡下人少,多有怠慢了。”
“今日隨你怠慢,若他日再怠慢,我們可不依,今日的大事為重,我們只是閑人。”
賈政聽著李守忠話語,不由也開啟了玩笑之言。
身邊眾人聞言也是大笑。
李守忠聞言也是哈哈大笑:“存周,你啊你,這才有當年幾分風范。”
賈政聞言面上一愕,倒是不在說話,立於旁邊,以作觀禮。
李守忠與徐光啟相視一眼,也不在言語。
賈瓊與賈珠兩人俱在廳內等候,正廳裡,師長父祖,皆是他們長輩,這裡並不是榮國府的內宅,此等讀書人的場合,沒有師傅父親叔祖說話,後輩插嘴的道理,
正在拜師之禮將將開始之時,門外又進來一人,這個人一臉方正,稍顯斑白的須發同樣修剪的乾乾淨淨,臉上笑意盈盈,人還未進來就大聲說道:“守忠兄,弟沈珫來也,不知可否遲到。”
堂內數人皆是心中大喜,急忙迎出廳外。
“季玉,你也來京了。多年未曾見到了,你又如何知曉今日之事。”李守忠開心的雙手握住此人之手。
來人也是激動的,拍了拍李守忠,又與徐光啟,賈政互相見禮。遂才慢慢說道:“我昨日方進城,一是回京述職,二是為了送小子自征,小女宜修進京,三是想和你了解些情況。
最近山東有點不太平啊,放京中我也放心些。好了,閑話少敘,不能誤了你們的吉時,但是今日你既然收弟子,那便將小犬一並收入門下吧!我正自擔心,送入京中無人教導呢,這次倒是讓我趕上了。”
“無甚,無甚,你沈季玉親自教導的底子在,再學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既如此我就一並收了,珠兒今年十二歲就是大師兄,自征今年九歲為二師兄,瓊兒今年七歲就作為小師弟吧。他們就作為我的關門弟子了,今日算是數喜臨門啊!宜修,你去找你紈姐姐去吧,你也是知曉地方的。”
賈政賈代儒徐光啟沈珫也不再敘舊,因為吉時已到,需認真觀禮。
香案前的黃花梨大椅並無人去坐,李守忠立於香案之前,作為主禮的賈代儒立於香案左側,賈珠,賈瓊,沈自征站在堂中,其他諸人立於兩旁。
賈代儒古樸蒼老的聲音慢慢道出:“祭聖人。”
正廳裡瞬間變得鴉雀無聲了起來。
“上香。”
李守忠拿起三炷香,於香案上的燭火點燃,左手覆在右手之前,作打揖狀,躬身三拜。
“叩首。
” 賈瓊,賈珠,沈自征跪在堂中,雙手覆在額頭,伏身五體投地,三叩首。
“呈帖。”
李守忠退到一邊早就備好的小黃花梨椅,安身端坐。
三人起身,一一接過旁邊遞上的拜師帖,走到李守忠面前,將拜師帖雙手奉至頭頂,奉帖。
李守忠接帖,三人分別叩拜。
“奉束脩六禮。”
賈政等人早就指揮著下人們將角落裡的箱子抬到堂中央,搭手遞給三人。
“學生拜奉香芹,有志業精於勤。”
三人各接過一把芹菜,奉給李守忠,李守忠含笑收下,又有徐光啟從李守忠手中接過。
“師傅收受蓮子,承諾苦心教育。”
三人又各自捧著一盤蓮子,李守忠接過。
“學生拜奉紅豆,師徒鴻運高照。”
三人又各自奉上一盤紅豆,李守忠接過。
...............
經過半日的操勞,幾人皆已頭皮發麻了,就連李守忠都有些吃不消,不過總歸是快要結束了。
賈代儒咳了兩聲, 清了清嗓子又道:“敬茶。”
三人舉杯齊眉,以腰為軸,躬身將茶奉到李守忠的面前。
李守忠分別接過幾人的拜師茶,輕輕地抿了一口,微笑著對三人點了點頭。
“珠兒,自征,瓊兒今後你等就要入我門下了,從此我為你等師,珠兒為師兄,自征第二,瓊兒你是為師的關門弟子。為師希望你等以後勤於學業,做人清白,有始有終。”
“這毛筆是為師的回禮,汝等去淨手吧。也幸好在家,書房裡有數支備用毛筆。”
“恭喜守忠喜獲三位良徒。”周圍幾人皆是拱手恭賀,面露祝福。
“多謝多謝。”李守忠也笑著拱手感謝。
賈瓊三人雙手接過毛筆,微微躬身,就下去淨手。
李守忠府上有喜宴,留待賓客們享用,其實也都是至交好友。
而賈瓊,賈珠,沈自征三人淨手之後倒也互相行禮,互相了解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
前廳的宴席還在繼續,三人卻被諸位長輩趕了出來,美其名曰你們熟悉熟悉,日後皆是師兄弟。
於是三人來到院內的石桌旁,分左右坐下,賈珠立於中間,為兄長,沈自征坐於左,賈瓊立於右,三人互相攀談起來。
三人皆有才情,自忖不弱於人,未曾想今日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所談涉及面之廣,三人各自也都暗自心驚,詩詞歌賦,醫卜星相,算術九章,互相皆能接下話來。正在幾人交談正歡之時。
旁邊傳來一陣宮佩交錯之聲。
轉角處卻走出兩名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