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水滸武松指點江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2國假意出兵
  就這樣、西夏國也大宴女真使者,假裝與他們合作一起夾擊契丹人。

  西夏、是我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建立的朝代,因其在西北,故稱之為西夏。

  他前期與遼國、北宋,後期與金朝、南宋並立。

  共經十位皇帝,享國189年。但是、如果從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起,李氏政權共計346年歷史。

  在唐朝末年、由於黃巢起義,朝廷征召大量外族來協助自己平定天下,當時的黨項拓跋首領李思恭、因平定黃巢有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封五州之地。

  自此之後、黨項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政權與北宋。在諸間四處逢源遊蕩!

  在北宋除建國之時,由於實力比較強大,便將西夏五州之地吞並了,使得當時的李繼遷、只能出走創業他處,一直沒有什麽發展的李繼遷,在後來、只能求救於契丹的遼朝,契丹是東亞最強,所以封了李繼遷為夏王。

  幫助他陸續佔領河西走廊諸州,協助李元昊稱帝建國。

  在最初的西夏戰爭中,西夏由於開國君主的英明,便在對外戰爭中連續獲勝,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遼國起來,西夏便誠服於遼國,金國起來,西夏便服從金國。

  至於後來激怒的成吉思汗鐵木真,在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後,西夏最終亡於蒙古人之手。

  西夏疆域范圍雖小,但人民卻也十分地彪悍,對外關系上,表面對遼宋金等都稱臣,可實際上、卻對內自己獨立稱帝。

  自從女真得到兩國支持後,便厲兵秣馬了起來。西夏在見到宋國答應幫助女真,也是進行了一番騷操作。

  宋朝派兵十萬,以鎮守邊關為由,進抵燕雲長城一帶,牽製著契丹人的南京之地。

  西夏王見宋朝出兵十萬,也是與眾大臣商議:“今宋朝為了配合女真人,派出了十萬大軍支援女真,大軍已在燕雲長城一帶,不知諸位愛卿覺得我西夏該當如何?”

  話畢、西夏丞相便出來道:“既然宋國已經出兵了,那我們也應該出兵,一旦契丹人不行了,就三國瓜分契丹領土。”

  西夏丞相說完後,另一大臣卻出來笑道:“宋朝向來膽小怕事,那幫漢人,弱不禁風的跟羊群一般,哪兒會真的出兵。”

  西夏王聽得此話,便詢問這名大臣:“宋朝已然出兵十萬,愛卿如何說,不是真的出兵!”

  “大王、宋朝只是裝裝樣子罷了,他們自己不是也說了嗎,是防守邊疆,並沒有什麽出兵。”這名大臣說道。

  西夏王聽得不住地點頭稱是,他問左右大臣:“那我大西夏該如何,怎麽應對呢?”

  左右大臣商議一番後,皆言:“我們也可派兵幾萬,稱防守邊關,一旦有什麽異動,我們也可發兵搶些財務。”

  西夏王道:“難道我西夏不能佔據草原嗎?”

  西夏丞相道:“按道理來說,我西夏離草原最近,我們的生活也更加的偏向草原風。契丹人的土地,應該被我們佔據才對。但是、女真人肯定會佔據著東北亞的,而我們若想著佔據契丹人的草原,就必須有足夠多的人口與實力,但我們西夏國小,還沒有統一草原的實力。”

  西夏王不解地問:“我們西夏如此兵強馬壯,人口眾多,為什麽契丹若敗亡的話,我們還沒有取他而代之的可能呢?為什麽我大西夏不能統一草原,女真人佔據著東北亞,我們佔據著北邊,這樣不行嗎?”

  面對著西夏國王的詢問,

西夏丞相也道:“東北亞之地,全是女真人和渤海人,他們已經經過很多年的融合了,而我們西夏原本是外來戶,與草原上的契丹等部族不容易融合。且契丹北方之地,不僅僅有契丹,還有蒙古、蔑兒乞、韃靼人、太陽汗等部落,契丹人內部,部落眾多,就連他們自己都有時搞不定,我們又怎麽可能搞定呢!一個蒙古部和蔑兒乞部加上一起,就足以抵押上我西夏一大半人力了。”  這西夏王,自小養尊處優,從沒有離開過孕婦的地方,所以對天下大事一無所知。

  西夏王聽得此話,也是霎間明白了什麽似的:“原來如此,契丹內部如此散亂,誰都統一不了了,看來,我西夏也隻好先捅敗契丹了。”西夏王自言自語道。

  契丹如今的天下,相當於漢人的分封制度。

  有女真部落,有渤海人,有蒙古部落、蔑兒乞部落……北方完全就是個大熔爐, 而契丹只是當家的老大罷了。

  事實也是如此,後來契丹滅亡,女真人也是無力統一草原各部,他們只能統一了東北亞,又佔據聯絡宋朝的北部。

  至於那草原上,各個部落太多了,他們也無法統一。

  契丹滅亡後,草原各部便喪失了約束,搞得草原廝殺了百年,直到後來、殺出了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在喪失契丹帝國的管控、約束後,面對著廝殺成一片紅海的草原,女真人能做的,就是每年去草原上屠殺一次人口,使得草原無力南下侵犯他們。

  到了後來,這種減丁政策、倒是變成了一種象征性的北方了。

  金國軍隊,只是到草原散散步,便回來了,甚至是殺良冒功!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那蒙古的幾代可汗,都死在了金國人手裡。這也成了成吉思汗攻打滅敵女真建立的金國的一個理由。

  兩個民族的人民之間,積怨非常深,導致了後來的後金努爾哈赤認識到了祖先的錯誤。

  他從一開始便尋找蒙古人合作,以致大清的皇帝,既是中原皇帝,也是蒙古各部的可汗!

  還每年舉行一次會面,清朝皇帝個個能弓馬,每當這時、都得展示一番。

  用以征服蒙古各個部落,讓他們始終誠服大清。那接受皇命抵擋外國軍隊的增格林心,還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只不過在八裡橋、在所帶領的蒙古鐵騎,當時人們驕傲的鐵騎,在洋人面前,在洋槍隊面前全軍覆滅了。

  自己還是因為子彈打中了懷中的金屬,才免於一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