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王慶吩咐,李助拍馬出陣迎戰關勝。
關勝厲聲高叫:“無知反賊,今日天兵已至,還不快快投降。”
二騎相迎、二將在塵土中,來來往往,直殺的天昏地暗。左盤右旋地鬥了六十余合,未分勝負。
賊陣中一勇將,見李助不能取勝,忙拍馬提刀,搶來助戰。
宋軍陣中,金槍手徐寧見狀,請命而出,敵住那將。
四將在陣前惡鬥,又過了數十合,宋軍陣上、沒羽箭張清見那將甚勇,武力不輸徐寧。暗暗地取石打去,正中那將身體。
金槍手徐寧趁機一槍刺去,只見一條血柱激出,那員賊將頓落馬來。
王慶軍見已方將領死於馬下,士卒霎間散亂,衝動了自家陣腳。
那李助已與關勝鬥了八九十合,早已氣力不支,見已方將領被殺,忙打馬逃回本陣。
王慶見李助不敵,急傳令退軍。
賊軍後方,幾員將領已將王慶軍堵的死死,哪兒還能衝的出去。
就這樣、兩軍鏖戰多時,賊兵大敗,官軍大勝。
王慶雖想退回城內再作打算。但因宋軍的摧枯拉朽,橫衝直撞。他的那幫賊兵、已被殺的四分五裂,七斷八續,雨零星散,亂攛奔逃。根本無法再帶回城中!
林衝、秦明帶隊殺入王慶禦軍,殺散其羽翼軍兵,逕來捉拿王慶。
那號稱金劍先生的李助,見宋軍後方堵截之將欲擒賊擒王,忙上前替王慶抵住。
急性子的秦明、揮動兵器,橫掃李助。那林衝卻趁此時、驟馬上前,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隻一拽,活挾過馬來。生擒活捉了這廝!
秦明見李助被林衝生擒,忙拍馬去尋捉那賊首王慶。
此時的王慶、正領著百騎精銳,衝出了重圍。直奔南豐城逃命!
到達南豐城邊地王慶,見城外有宋兵在此,驚得魂不附體。轉身一望、後面宋軍又正追趕而來。
看著自己左右、僅有的百來騎,王慶也來不及傷感,直奔它處而去。
近侍們保護著王慶、一路馬不停蹄,人不敢歇足,直走到天明、才到達雲安。
等到近城,王慶等人卻又見城下駐扎著宋軍。一路奔馳、都快累壞了的王慶,看得驚心肉跳,半晌動彈不得。
王慶身旁近侍道:“大王、此袍服太顯眼,事不宜遲、請我王速卸下袍服,急投東川去。”
王慶點頭而言:“愛卿所言極是。”
隨即卸下那一身袍服,猶如喪家之犬一般地從小路抄過雲安城,望東川逃奔。
連續的奔走,直走的王慶人困馬乏,腹中饑餓。
滴水未進的眾人,不住地有人散去。最後、王慶隻帶了二十來騎來到一處江邊。
前有江水阻擋,手下皆騎兵的王慶,自言自語:“上哪兒弄船渡過去啊?”
一夥人正想砍樹而渡之時,後面一騎士指道:“大王,那邊有漁船。”
王慶望所指方向看去,果有幾隻漁船。便教眾人高聲叫喊:“漁戶、快快撐船過來,渡我等過了這江,我們有的是銀倆給你。”
幾個漁戶見有人喊話,紛紛劃船而來。
待得漁船靠岸,王慶身為賊首、自然是走在眾人之前。
那幾個近待、皆在王慶身後跟著上船。
豈料賊首王慶剛一邁上小船,那漁人便執著竹篙望岸上隻那麽一點,那船早已離岸數丈。
其余幾個在後小船,皆隨著紛紛往江心而去。
王慶的那些個隨從,皆在岸上看傻了眼,紛紛亂叫:“快將船劃過來,我們也要過江啊!”
船上的王慶,一見形勢不妙,忙叫道:“你們這些漁人想幹嘛?”
那漁人將船一踩,王慶一個不慎、跌入江中。
船艙中、幾個壯漢於此時走了出來,紛紛跳下水去,將水性不高的王慶按在水中一頓惡揍,直打的幾乎不醒人事。
原來,武松早已料定王慶會往別處城池而逃,便於各水路陸路埋伏下了人馬。
此撐船之人,正是阮小七帶著他的一幫水軍弟兄。
被水泡了一陣的王慶,又被阮小七教人綁送到了武松處。
早已在帳中、盼著能夠捕緝賊首王慶的武松,正在納悶之時、忽得王慶被擒之消息。
當下便入昏德公處,匯報給了皇帝趙佶。
恰在此時、童貫也在昏德公處稟報著戰況。其部下擒拿住了一員賊將,正是駐守東川守將的弟弟。他蒙天朝不殺之恩,願往東川招降其兄長來降。
得了雙喜臨門的趙佶, 龍顏大悅。當即下令:將賊首王慶處決,並讓這將帶著王慶首級去招降各城。
至於王慶挑選的那一幫偽妃、本也應斬首示眾,卻被重口味的昏德公窺視了一番後,花了幾日時間、一一灑上了自己地雨露。收入了后宮!
而賊首宮中的一幫宮女宦官,則皆被武松遣散回籍,以此增加淮西人口與人力。
此次征討有功地各將,也俱各得了論功升賞。
昏德公又設慶功宴,慶賀圍剿成功,賞勞三軍將佐。
好善積德的武松、命那公孫勝主持醮事,打了幾日幾夜醮事、超度那些陣亡將士,以及淮西此次戰火,屈冤而死的平民百姓。
大軍修整了幾日後,武松便與童貫等人來找昏德公:“皇上、今我朝四大反賊,已定其三。
江南方臘造反,佔據州郡、擅改年號,如待其羽翼豐滿、早晚必渡江,來爭天下。臣等望聖上即刻帶領我等眾人,前去蕩平方臘。”
昏德公聽罷,大喜道:“前次張招討、劉都督征進,皆以失敗告終。今正可趁著滅王慶之威南下,一舉蕩平方臘。朕再在此消遣兩日,便帶著諸位南下建功立業。”
原來、昏德公趙佶這些日子裡,盡與王慶妻妾廝混打鬧。那賊首王慶本就是個風流之人,異術頗多的他,妻妾也是不一般地厲害。勾的昏德公早已不知何年何月!
只是眾人皆知皇帝歷來如此昏庸,便無人相勸罷了。武松更是喜聞樂見!
幾個重臣見皇帝如此說來,都紛紛點頭而退。只等著皇帝再消遣幾日,便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