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水滸武松指點江山》第一百七十七章 升官
“陛下恩德,臣無以為報,這次、定要將燕國之地徹底平定了。”武松向著昏德公信誓旦旦地說道。如此厲害,能夠隨時為昏德公趙佶排憂解難的武松,頓時讓趙佶感動地不要不要的。他看著武松,再看了看這幫臣子,頓時一口老氣不住地歎下。他趙佶感到:在這個大宋,仿佛若有一人願意為他效死的,那就只有武松了。底下的這幫飯蛋是指望不上了!趙佶於是又說道:“柱國,這戰場上凶險的,能不能讓別人去帶兵呢?我大宋畢竟還是軍中有將才的。”八壹中文網武松卻是直接回答道:“皇上,這次臣恐怕非去不可了。”“為什麽?”昏德公問道。“我若不去,這滿朝文武沒有能擔當此重任的。最重要的是,本來就是大敗,這會讓女貞人小看我們的,而且如果再敗的話,臣恐怕剛剛歸複的女貞人契丹人,都會騷動的啊!”武松回答道。“嗯嗯,有道理。”昏德公萍萍點頭著。一群大臣聽得武松如此說話,皆望向了他,眼中恨的要命!這表現太好,就會和其他大臣形成鮮明的對比,就會惹的別人嫉妒,所以、武松就是這樣子了。“皇上,臣為大宋死又如何!為將者當馬革裹屍還,我這個柱國太尉,就當如此。”武松又對著眾人說道。這一席話,感動了不少人。昏德公也被感動壞了!皇帝趙佶,看著底下的這幫縮頭烏龜,只有武松一人站出來請戰,感慨萬千的同時,又慶幸大宋有武松這樣的才俊。“愛卿,柱國,我大宋不能沒有你,這次出征,一定要保重啊!”昏德公趙佶看著這個扶大廈之將傾的功臣,深情地說道。開完會後,趙佶看著眾人道:“你們都下去吧!武愛卿留下。”眾人下去後,偌大的宮殿內只有武松和皇帝太監等人。武松看著眾人都走了,便出來說道:“陛下,這次燕國之亂,乃是官員腐化之故,以後萬萬不可如此了。”“對對對,愛卿說的非常對,等童貫回來,朕一定要好好懲罰他。”昏德公信誓旦旦地道。本來,此地是武松讓韓世忠鎮守的,可昏德公聽信讒言,讓童貫帶兵去代替韓世忠。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現在武松如此說來,也是讓昏德公臉色驚紅,很是過意不去。畢竟,如果沒有自己的聽信讒言,也不會有今天的局面啊!武松又窮追猛打地道:“陛下,燕國之地叛亂,乃是百姓被掠奪的原因。如果我大宋繼續如此,那麽此地便永無凌日了。”昏德公趙佶見武松跟自己提這話,一時間也是不知說什麽好了。這大宋的制度,貪無腐化嚴重,他這個皇帝是知道的,但是卻不能說出來。昏德公想繞開話題,便問武松道:“叛軍能澆滅嗎?”武松十分肯定地道:“這些都是烏合之眾,剿滅容易,易如反掌,關鍵是:馬上打天下容易,坐天下,治理江山難啊!”昏德公歎下一口氣道:“若不是祖宗之法,朕非得殺一兩個大臣視為。我大宋確實是需要變革了,哎!”大宋太祖給後世留下:1.保全柴氏子孫;2.不殺士大夫;3.不加農田之賦。所以,昏德公也不敢當眾人面殺大臣,更不敢隨便殺大臣。這便是著名的勒石三誡!《避暑漫抄》中記錄的第一條是這樣的:“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第一條規定是針對前朝皇室柴家的,趙匡胤之所以可以順利稱帝,很多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周世宗柴榮的提攜。後來趙匡胤奪取了原本屬於柴家的皇位,將柴家給予的恩惠全部拋棄。趙匡胤的心中還是過意不去的,為了彌補柴家人,只能設置此規定。按照規定就算柴家人犯了錯也不能處罰,就算犯了逆反之罪,也不可以公開處死。可以看出,趙匡胤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是感到愧疚的。士大夫和上書之人不得殺之趙匡胤在位期間軍事領域發展得非常好,但是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文人一樣重要。因此三條戒律中的第二條就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這條規定基本被設置成宋朝的基本國策。北宋期間很少有文人被處死。後來宋朝皇帝重視文人也是因為這一條規定。覲見的大臣們提出的意見皇上不得不聽,小小的書生可以直接將自己的意見上書給皇上,宋朝的皇帝被文人們壓製得死死的。 到了南宋時期,宋高宗趙構就不按套路出牌了,直接殺死兩個上書的書生,改變了文人自大的趨勢。但是這也使得高宗得到報應,生不出孩子,只能將皇位又傳給了太祖這邊。武松又說道:“陛下,治理燕國之地,之後一定要選著賢才,這樣,我大宋才能長治久安。北方糧草不足,當從中原之地弄些過去,百姓只要有飯吃,便不會造反的。自古官逼民反,便是如此。”昏德公聽得不住地點頭,緩緩才開口道:“柱國說的及是,朕就依你所言,先暫時讓柱國作為節度使,管理燕國之地。”昏德公被武松說的不行,實在不好意思,只能將節度使給拖出來了。節度使,是宋朝之前的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製,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即節製調度的軍事長官,初設時為負責管理調度軍需的支度使,同時兼管理屯田的營田使,主管軍事、防禦外敵。唐朝天寶後,又兼所在道監督州縣之采訪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超過魏晉時期的持節都督,時稱“節鎮”。到唐朝後期勢力大大加強,已經到獨攬大權的地步,唐玄宗時期、邊鎮十節擁兵四十九萬,而中央禁軍不過十二萬人,典型的外重內輕。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安祿山史實明敢於造反,而大宋卻是外輕內重,所以,大宋是不可能有什麽節度使的,但是現在,昏德公趙佶卻能如此,也是絕了。“節度使!!!我……”武松聽得愣住了,深知歷史的他、萬萬沒想到,昏德公趙佶能夠如此對自己。這讓他十分地不敢相信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