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烽火十國》第278章 矛盾
  【烽火十國】 【】

  說實話,李源看到那一批破爛盔甲兵刃時,其實心裡何嘗不想罵娘,甚至有一種將這些破爛堆在一起當著兩名朝廷官員的面前焚燒成灰盡的衝動。但李源明白決不能這麽做,穿越而來經歷過這麽多的事情,本就處事有計的李源已經變得愈發老謀深算,對事情的考慮也深刻了許多。

  任何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自然都有其發生的緣由,在不了解這種緣由的情形下做出不恰當的舉動,那是一種莽撞幼稚的行為。

  譬如眼前的這件事情而言,皇帝李璟愛子心切,如今鄭王李從嘉仍遲滯在朗州未歸,而天使韓熙載正是帶著使命起來,為的便只是順利將鄭王帶回金陵,所以按理來說,李璟是絕不希望在這節骨眼上發生任何變故的,至少眼下朝廷與李源之間仍有些甜情蜜意,哪怕是表面。

  何況李璟仍然把李源當槍使,馬上便要進軍桂管,南下攻漢,送來這麽一批上不了台面的殘次品,對接下來的戰事必定不利。

  皇帝既然是這個想法,底下的朝臣則更沒有理由如此,因為如今的朝堂幾乎皆為鄭王一黨所把持,鄭王李從嘉的利益乃至生死,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左相徐鉉等人是絕不可能做出這種舉動,竟然任由這一批破爛物資替換錢糧送至朗州,這是不合邏輯的一件事情。

  那些老狐狸並不愚蠢,不可能不知道李源接到這批物資時的反應,也應該知道此事對鄭王回朝並沒有好處,但這些破爛卻依舊送過來了,其中必有緣由。

  故而,在沒弄清楚這緣由之前,李源是不會輕易表現出任何情緒的。

  畢竟再破爛的物資也是物資,這些盔甲兵刃雖然破爛不堪,但還是有些用處。這些東西可以重組,盔甲可以重新修補,那些鏽跡斑斑的兵器也可以磨得鋒利,再不濟可以在軍器監回爐重鑄,總是能物盡其用。

  如今軍器監正在全力加緊研製生產軍備,但供給的重點以擴軍整編後的武平正規軍為主,並無法照顧到各州縣的團練兵馬,故而這些物資還是有點用的。至少從這方面考慮,便沒必要衝動而去拒絕這些物資。

  午後的宴席上,李源也確實問出了緣由。雖然這兩名朝廷官員說話很是謹慎,但在堂堂朗州大都督的殷勤招待下,在美酒佳肴的伺候下,他們還是招架不住,話裡話外透露了不少的信息。

  在兩名官員醉醺醺的話語中,李源得到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金陵軍器監製造出的盔甲兵刃最近正在全力供應駐防洪州的鎮南軍,這支人數共達十五萬的兵馬正在全力更換武備。二是,樞密使魏岑親自下的命令,要求全力供應洪州的兵馬,並親自下令讓這批破爛物資替換部分錢糧運往武平。

  雖然兩位官員並沒有說明這兩件事的具體情形,但李源自然敏銳地感覺到朝中發生了大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烽火十國】 【】

  鎮南軍是衛國公宋齊丘手下統領的節度兵馬,所轄水路兵馬十五萬三千人,治所在洪州府(今江西南昌),位於長江中遊腹地,是威懾吳越、閩地的最重要的力量,在李源的武平軍橫空出世前,亦被稱為各節鎮中最驍勇善戰的兵馬。

  這幾年雖然戰事頗多,但擁有十五萬兵馬的鎮南軍卻鮮少出動,因為這支兵馬的忠誠度,連皇帝也吃不準,

這還得追朔到宋齊丘的父親宋誠,英年早逝的宋誠昔日便是唐朝的鎮南節度副使,因此宋氏父子在鎮南軍中的影響力非同一般,這支兵馬也是為何皇帝對宋齊丘極其忌憚,卻不敢唐突動手的重要原因。  宋齊丘自請隱居於池州境內的九華山後,卻沒有舍去鎮南軍節度使一職,隻把鎮南軍兵馬盡數交托於幾名心腹大將,傳命日夜操練安撫地方,如今鎮南一鎮算是安寧,除了江南人多糧足之外,也是因為這十五萬兵馬的巨大威懾力。

  現在,這兩位官員透露出朝廷正全力給鎮南軍兵馬

  換裝備,按照正常狀況下南唐節度兵馬五年一換裝的原則,這次換裝來的有些突兀。

  上一次鎮南軍的裝備全面更換還僅僅在兩年之前,這是李源上任武平節度使之後才知道的南唐節度兵馬換裝的原則,而宋齊丘所屬的節度兵馬提前換裝,顯然是違背這個原則的。

  只有一種可能才能解釋這次朝廷的決定,那便是這鎮南軍兵馬要打仗了,而且敢通過樞密院敕令正大光明地發出,說明這場仗還是經過皇帝允準的,這是唯一可能的解釋。

  至於為何樞密院會給武平運來這些破爛的裝備,李源卻還是難以索解。這些裝備明顯是不能裝備兵馬的,就算拿換裝之後的舊武備運往武平,也比給這些壓倉底的破爛裝備要好的多,莫非只為了惡心李源這等狹隘心思?不知徐鉉等人到底用意是什麽。

  不得不說,李源的嗅覺是靈敏的,從兩名官員透露的消息中也確實判斷出了一些風向。但李源卻並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勢遠比他所想的那般撲朔迷離。這一次朝廷給鎮南軍兵馬換裝也確實是即將督促鎮南軍展開軍事行動,但這其中的台前幕後的具體情形,李源自然是一概不知。

  ......

  實際的情形是,南唐朝廷之中的局勢自從徐鉉、魏岑、李征古等人上位後便產生了化學反應般的效果。隨著馮延己流放、陳覺病休,在很短的時間內,朝政便正式由以徐魏李三人為核心的鄭王一黨接掌,而皇帝李璟不知是否裝聾作啞,竟然對他們肆意任免官員、結黨營私的行為默許了下來。

  例如沉肇,這位徐鉉的好門生,為官以來無甚政績,卻得以升任吏部尚書進入核心決策層,明顯是有所偏私的。

  對於心計深幽的皇帝李璟而言,雖然對於哪位臣子上位,實際上他並不在乎,只要江山穩固、政令順暢下達,爭權奪利那是底下人的活計,他要的只是南唐國祚順利延綿下去,但如今朝局鄭王一黨的獨大,顯然不是他所放心與希冀的平衡態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烽火十國】 【】

  更何況李璟心裡清楚,新上位的徐鉉等人,似乎與九華山中的衛國公宋齊丘關系曖昧,這便觸及到了他的底線,要知道烈祖李昪臨終時的告戒之一,便是讓嗣君警惕宋齊丘朋黨,所以從他繼位登基後,盡管沒有辦法將在南唐朝廷立足多年不倒的樹大根深的宋齊丘擊垮,卻也要將他牢牢摁在深山老林之中。

  作為皇帝而言,李璟深知,無論宋齊丘的風頭有多麽強勁,他到底只是一介臣子,往往只需要抓住對方的一個弱點,便可一擊斃命。

  於是李璟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多數時間在澄心堂中靜思,只是暗中命令祖重恩盯著朝中的一舉一動。

  不久後,李璟終於找到了契機,因為他發現,自己退避三舍之後,反而促成了鄭王一黨的內部交鋒,而新任樞密副使李征古,似乎便是突破口。

  說到李征古,這位極其渴望權力的兵部尚書初入樞密院時,很快現出了原形,對於各種權柄之事應抓盡抓,不應插手的事情亦是趾高氣揚地強硬參與其中。

  樞密使魏岑當然采取的是聽之任之的態度,旁人不知道九華山下發生的事情,他可是心知肚明,如今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都是倚仗衛國公的朋黨,犯不著互相爭鬥。

  但隨著近日以來,李征古似乎愈發受到皇帝李璟的看重,李璟難得開口的幾次,皆是稱讚李征古的言語,魏岑倒是沒有感覺,而左相徐鉉心中卻產生了異樣的感覺。

  徐鉉是不折不扣的文人,文臣侍奉皇帝,就像是貴婦人身邊豢養的一群面首,就算他們都知道自己是一類貨色,但還是會相互爭寵。新來的人居然還越過自己的風頭,老人豈會甘心?

  一個月來,李征古愈發囂張,竟然開始干涉中書門下的政務,而他與徐鉉的政見不同,引發

  了數次爭執,很快私人矛盾便擴大為中書門下與樞密院的正式矛盾。

  徐鉉本就是個表面謙恭私下記仇的人,很快便找到樞密使魏岑訴說,言語極為誠懇,道是傾向於入朝已久的魏岑,為何魏岑對於李征古的坐大視之不理雲雲。關鍵時候,近日一言不發的魏岑竟然表現出同仇敵愾的態度,這令徐鉉欣喜若狂。

  此後在這些爭執中,李征古始終寸步不讓,徐鉉與魏岑亦沆瀣一氣,本應團結一致的鄭王一黨似乎出現了裂縫,開始分化為兩派。

  當李源在溪州烏山腳下與彭清盈過著兩日平靜時光的時候,京城中的徐鉉和魏岑已經達成了一致對付李征古的協議。老謀深算的魏岑很快便提出了方案,那便是如何讓李征古遠離京城。

  魏岑的建議是,李征古如今的身份是樞密副使兼任兵部尚書,要想讓李征古名正言順遠離皇帝的視線,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便是,讓李征古帶著兵馬去打仗。這樣,李征古便不得不離京去指揮戰鬥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烽火十國】 【】

  讓李征古領兵打仗不難,因為眼前就有個現成的理由,那便是先前北伐大敗的事情,北伐慘敗對於皇帝李璟乃至整個南唐而言,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巨大傷疤,也是李璟近半年來渾渾噩噩、夜不能寐的緣由。於是左相與樞密使同時進攻,遞交了要求出兵北國痛擊報復的奏折。

  徐鉉不懂軍事,直覺上卻認為這是絕佳的妙計,壓根兒不知凶險還在後頭,也壓根兒不知魏岑與李征古私下不知密談了多少回......

  左相樞密使代表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同時對一件事上奏,態度堅決地要求出兵,這在李璟登基以來還是頭一回。

  要知道以前都是李璟主動提出打仗,往往都會引發激烈的爭論,例如國庫空虛,例如人困馬乏,而這一次中樞重臣難得立場相同,提出理由也很正當,又得到了大半朝臣的附議,甚至連遠在江北的幾位節度使都特為此事上奏聲援。如此眾志成城,倒是讓李璟很是意外。

  李璟原本便為先前北伐大敗的事情耿耿於懷,只是考慮眾多的現實因素才遲遲不敢動手。但現在百官請命要求出兵北國,就算李璟對於先前的大敗,氣已經消了大半,也不願讓眾官員覺得自己甘願讓大唐受辱。

  於是乎,對周國發兵報復之事,便迅速被敲定下來,成為當下南唐朝廷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

  免費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