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烽火十國》第61章 軍器監
  許匡衡沒有辜負李源的期望,不僅將原朗州軍的所有工匠統統召集了起來,由於不清楚李源具體要做些什麽,還在城中張貼告示,只要是懂得打鐵、木器製作、冶煉法的民間工匠,均可到城東兵曹司找活計。

  一個下午過去,李源抬頭看見站在跟前這足足一百多號人,欣喜若狂。當即下令,今日起重新設立武平軍器監,將今日應征到來的所有匠人統統納入,每人賞錢五貫,這些人大多都是自行營生,見這位李大帥初見便如此慷慨,紛紛感激不已。

  (注:五代十國時期,除了中原王朝之外,只有南唐沿襲唐朝制度,中央及個別州府設立軍器監。而類似楚國、蜀國等,軍備大多由各地節使刺史自行製造)

  接著,李源領眾人來到了朗州城東一處最大的兵工坊。

  此處原是馬希萼治朗州時所興建,專門負責製造朗州兵所用軍械裝備,規模不小,一應爐火齊全。只可惜劉言上位之後,便讓自己的小舅子吳興隆負責此處,而此人吝嗇貪財,不時打罵並克扣眾人例錢,甚至無故冤殺了幾名工匠,鬧得個人心離散,工坊一時停滯。

  吳興隆內心發虛,卻反倒向劉言倒打一耙,稱工匠不和難以管理,而劉言這個人才竟然覺得,反正庫存甲胄武器夠用,於是最終下令,乾脆遣散了這兵工坊。

  回到現在,李源揮了揮手,製止了面前眾人的竊竊私語,先開口道:“古人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本帥奉陛下之名鎮守此地,今後大小戰事還多得很,而善戰之師豈能無強兵硬甲?以後軍器監便重設於此處!本帥向來最器重你們這些匠人,諸位既有一技之長,只要用心為本帥做事,今後必定不會虧待諸位!以後我武平治下,諸軍的供應還需仰仗諸位!”

  見這位李大帥說完還謙恭地拱手見禮,所有匠人詫異的同時無不深感榮幸,趕忙齊聲回應遵命。

  緊接著李源朝眾人笑道:“爾等有自認為技藝嫻熟的,可上前一步來!”

  人群中幾陣躁動,接著當先走出一名矮壯的男子,李源觀其容貌,臉上道道斑駁,雖然精神頭十分充足,但兩鬢已微有斑白,而最引人矚目的,是此人的兩隻大手黢黑又飽滿,手心手背皆伏滿了厚厚的老繭。

  這男子連忙走到李源跟前,低頭拱手道:“大帥,小人名叫胡貴,原是朗州兵曹司的,在這工坊也做過十來年。”

  見眾人都目光不移地瞧著胡貴,李源疑慮地問道:“你們都認得他麽?”

  有好事者大膽地應聲道:“大帥,這是胡主事!兵工坊的老人了,厲害得緊!”

  只見胡貴淡定地轉身,在人群中指指點點,隨即又有十余人站了出來。

  接著朝李源躬身道:“大帥,這些人都是曾在兵工坊做過的。”

  李源松了一口氣,欣喜地點頭道:“好!既如此,胡貴,本帥便任你為軍器監丞,這軍器監便暫交由你打理罷!莫要令本帥失望!”

  胡貴臉上遮不住的喜色,趕緊拱手道:“謝大帥厚愛!”

  片刻,只見工匠們在胡貴有條不紊地指揮下,開始忙碌了起來。此處到底荒廢了一兩年,久無人問津,有些設備都已老化廢棄,在李源的授意下,林嗣昌也帶著親兵們,七手八腳地幫著工匠們翻修器械,考校爐火,一時間忙得熱火朝天。

  李源尋了個空當,將早已準備好的一疊圖紙徑直遞給胡貴。

  胡貴忙擦了擦前額的大汗,

雙手接過後翻看了幾遍,最後狐疑地問道:“大帥,這是?”  “這是我武平軍今後的一應盔甲武器式樣。本帥只是草草擬了幾張,胡監丞不妨先仔細看看。若有疑問,稍候本帥與你再做探討。”

  胡貴連連點頭,接著繼續來回地認真研究著圖上所繪細節,只見其時而瞪大雙眼,時而張大嘴巴,好不滑稽。

  李源淡淡一笑,便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著,他的心裡早已有了盤算。當今若想爭雄於世,手下不可無強軍,而擴軍的同時,便要注重軍隊的裝備質量。因此募集優良工匠,設立軍器監,便是當務之急。

  這幾日李源一直在認真準備,對今後治下的武平軍采用何種盔甲武器,思量甚久。

  所謂軍國利器,首先是盔甲,其次是強弩。在古代,兵器刀刃並不禁止,無論是江湖人士還是讀書人,隨身攜帶長劍彎刀都合情合理,卻獨獨不允許任何人私藏甲胄。這便是唐律中的“帶刀事小,藏甲者大逆”。

  盔甲難得,故而李源第一個考慮的便是盔甲。

  自唐朝以來,由於統治者十分重視軍事裝備的製造,灌鋼法和複合鋼鐵鍛造技術直接繼承於魏晉南北朝,生產速度也有了質的飛躍,只是受限於鋼鐵產量。因此李源十分慶幸生在了五代十國,又生在了南唐,南方地區相比北方戰事少了許多,南唐、楚國、蜀國各地的鋼鐵冶煉中心已逐漸成規模,原料自是不缺。

  如今南唐的大部分軍隊,所用盔甲仍然沿用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雖然防禦力在諸國中算是上乘,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防得了刀劍搏殺,卻防不了強弓硬弩。而將來李源的敵人,例如周國遼國等,身強體壯的北人最為擅長的,除了馬上作戰,便是強大的弓弩。

  於是李源在選定盔甲式樣時,曾經想到了宋朝壓箱底的裝備——步人甲。步人甲可謂是史上最重的鎧甲,同樣是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的劄甲,但其甲葉數量竟多達1825枚,防護范圍包括全身,重量幾乎在六七十斤左右!

  如此厚重的鎧甲,對人體素質的要求也極高,自然鑄就了宋朝強大的重甲步兵軍團。由於宋朝先失幽雲,再丟河套,優質產馬區統統扔給了敵國。宋軍野戰時,就只能依靠重甲步兵結成軍陣,再以破甲利器——神臂弓去對決敵軍的騎兵突擊,這便是宋朝“以步製騎”的國策。

  這樣的軍陣在宋朝前期算是騎兵的克星,例如遼軍的鐵騎馳突,就很難打破這種軍陣。但由於步人甲負擔太過笨重,它的性質便決定了只能用於防禦,其作用注定是要承受敵軍攻擊。

  於是機動性極差的致命後果便是,只要敵騎一退,宋軍很難追擊敵軍,更談不上全殲敵軍。所以終宋一朝,多次戰役的結果,都是敵軍敗而未亡,最後卷土重來,喪權失地。

  故而盔甲的選定,除了防禦力以外,還需考慮其機動性。於是李源這幾日在腦海裡,從讀過的書籍中仔細回憶,最後在宋人沈括《夢溪筆談》這部奇書中尋到了答案,采用黨項人也就是西夏所用的冷鍛甲。

  《夢溪筆談》中就曾詳細研究過冷鍛甲,這種鎧甲呈青黑色,很薄且輕,只有傳統鎧甲三分之一的厚度,但堅硬異常,竟連良弩都難以射穿甲片,這便要歸功於黨項人獨特的智慧。

  他們地處偏僻,用料稀缺,於是乾脆放棄了傳統的鑄甲方式,轉而創造性地將千年前古人冷錘銅器之法,改為冷鍛鋼鐵,最後驚喜地發現,製造出的冷鍛甲輕便靈活之余,卻又有極佳的保護效果。這種工藝遠遠領先於同時代的遼宋,這也是西夏為何隻憑借一隅之地卻能頑抗百年的原因之一。

  據說《夢溪筆談》問世後,宋朝便有人即刻向朝廷建議用冷鍛製甲,結果諷刺的是,由於軍器監官員太過腐敗,竟嫌棄冷鍛甲用料輕量,從中可牟利太少,直接否決了......

  果不其然,胡貴在第一頁所繪的冷鍛甲上,便停留了不少時間,因為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冷鍛鐵甲的概念,要製造出圖上標識的輕便重量,還要兼護防禦力,縱使胡貴技藝再是嫻熟,觀之也是疑惑不解。

  “大帥,據您圖上所繪,何謂‘冷鍛甲’?這個下官倒是未曾聽說過,只怕難以——”

  李源淡淡一笑,接著低聲說道:“胡監丞,冷鍛一法自是不難,本帥說與你聽,你且先好生記著。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箸頭許不鍛,隱然如......”

  片刻,李源已將《夢溪筆談》記載的一大段冷鍛之法統統念了出來,再觀胡貴,仔細抄錄完又認真地看了一遍,頓時瞠目結舌,隨即激動地雙眼放光,直呼道:“大帥真乃天人也!縱下官細研多年,也從未見過此等神奇之物!到底從何而來?就憑這冷鍛之法,此甲必成!我武平軍必定戰無不勝啊!”

  “這是一位高人指點而來......”李源不好過多解釋,只能苦笑著說道。

  接著李源又嚴肅說道:“胡監丞,此後我軍便依照冷鍛法制甲。本帥信任你,故而將此法交托。此為機密,可教授與本坊匠人,但萬萬不可泄露!違令者斬!”

  胡貴連忙拱手道:“下官謹遵大帥之命!”

  “還有,以後戰馬所用具裝,也統統使用冷鍛法。”

  “下官明白!”胡貴唰唰地翻到後面幾張圖紙,又面露難色地問道:“只是大帥, 您其後所繪的神臂弓、斬馬劍以及馬軍長槊,雖然威力驚人,但下官細細盤算了一番,恐怕造價用料太過昂貴了些!下官提議,譬如長槊,不妨用長槍來替代......”

  “不可!”李源果斷地搖了搖頭,槍和槊雖然看似相同,但威力可是相差甚遠!槍固然馬戰可用,但大部分用於步兵結陣。而馬戰時,槊才是最優解。

  上好的馬槊,鋒刃如同寶劍一般,更有八個面,長槊一挑,能夠迅速卸下敵人的鎧甲。槊的複合杆身也具有驚人的韌性,縱使騎兵高速衝鋒中也不會折斷。唐太宗便曾言:“有尉遲一人執槊,可抵千軍萬馬”,譬如程咬金、秦瓊等名將都是用槊好手。

  這長槊可是特意為自己以後的騎兵軍團預備的,輕便的冷鍛甲配上便宜靈活的契丹戰馬,衝陣用槊,下馬刀劍,輔以弓弩,這不就是妥妥的加強版蒙古騎兵嗎?

  長槊定然不可或缺!李源堅決地說道:“你照本帥說的做便是!所需銀錢用度,你但可前往府署支取!胡監丞,六萬武平軍的盔甲兵刃,今後本帥可都統統交與你了,一應式樣、數量務必按照圖紙所繪,每日抓緊製作,不可以次充好!本帥不日會前來驗看,莫使本帥失望啊!”

  “下官領命!”

  瞧著胡貴迫不及待地召集了十余名工匠,開始圍繞著那幾張圖紙激動地討論起來,李源滿意地笑了笑,他心裡十分清楚,同時又期待不已,這些都是集聚了古人智慧精華的軍械,一旦裝備在同一支軍隊上,將會有如何可怕的威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