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天、地、靈”三劫,元始天尊大致總結,無非就一個意思。
別看魔道凶焰猖狂,修成天魔甚至還能獲得不死之身,可其中需要經歷的劫數對比正道中人,簡直數不勝數。
魔教教主羅睺大開法脈,把“自在天魔功”傳的到處都是,可真正修成天魔之境的又有幾人?
一百個裡面至少有八九十是被劫數弄死的。
你心氣再高,性格再傲,也得看看這裡是什麽地方?
這裡可是洪荒,有的是天生的神聖,非凡的大能,比你強的不知道有多少,憑什麽你就覺得你能夠修成天魔?
再說了,咱“天仙道果”實際上也不比“天魔之境”差多少。
之前慈航問起“天仙與天魔的競爭力”。
根據二者的理念,天仙求的是長生,天魔不僅求長生,還奢求不死,好事都讓天魔佔盡了。
難道是仙道修不成不死嗎?
當然不是。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留取一線。
這一線是生機,更是余地。
為了不遭天妒,仙道處事往往留有余地,是以仙道劫數少,路途平坦,一帆風順。
何況,“玉清上品飛仙妙經”一旦練成天仙道果,更可達成天人合一之境界,屆時世間千百理念,萬種術法,盡皆一眼既明,信手拈來。
便如孫悟空一樣,修成“大品天仙決”之後,他對道的領悟已是超凡脫俗,種種法術一通百通。
可笑人們常將他的“地煞七十二般變化”當作七十二種神通,認為他的法天象地、分身隱身等法術,都是來自於此。
其實不然,原文早有明說:“天罡數的變化跟地煞數的變化”,天罡數代表三十六,地煞數代表七十二,其實是數字的計算方法。
至於他的法術從何而來,文中第二章對戰混世魔王時便有記載:“原來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
後來孫悟空也曾說過混世魔王,道:“這是他弄的個術法兒,有何難也!我如今一竅通,百竅通,我也會弄。”
語罷便駕起狂風,裹著猴子猴孫飛回了洞府。
由此可見,天仙道果是何等的高妙。
雖比不得天魔千變萬化,無形無相的不死之軀,可說到對天地自然之理,法術中種種變化的理解,簡直要超過天魔不知多少個境界。
二者之間,誰長誰短,各人自有評說。
反正慈航現在修的是仙道,屁股決定腦袋,目前肯定隻念仙道的好。
要是他哪一天再修起魔道的話,到時再論起魔道的妙也不遲。
一晚上傳道解惑,元始天尊將“玉清上品飛仙妙經”的種種關竅說的七七八八,再加上慈航又是天生神聖,資質、悟性超凡脫俗,不僅悟的快,甚至還能舉一反三,讓元始天尊對他十分滿意。
二人約定第二天再來宣講之後,慈航便出了玉清殿,照例往朝陽峰采煉每天誕生的第一縷至陽之氣,待功行完畢,又赴禦書閣背書。
從山海志異,背到民間邪術,又從民間邪術,背到旁門大法,慈航也不管能不能看懂,反正先囫圇吞棗的全部背會。
待到他修成天仙道果,今日背過的書,到時候自然就能全部被他理解並學會,甚至應用。
屆時,慈航萬法歸結於一身,不拘是正是邪,是魔道還是旁門,全能應對由心。
甚至於用魔道的法,
反製魔道;用旁門的術,反製旁門。 直接化身洪荒慕容複,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招鬥轉星移,打遍天下無敵手。
是以,往後的時光中,便在如此規律的情況下度過。
所謂“山中五歲月,寒暑不知年”。
轉眼之間師徒二人約定的半年之期已到。
這一天,元始天尊準備開始考校慈航的背誦情況,他說一句,慈航便要背誦一句。
“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
元始天尊端坐瑤台,低垂眼簾,誦出一聲,道:“這句出自哪本書?下一句又是什麽?”
下首處,慈航靜坐蒲團,挺直腰背,面不改色的回道:“這一句出自‘無量度人經’、第六頁、第三章,下一句是‘無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元始點點頭,又道:“將‘第五層、第六書架、左上第三本書背誦一遍。”
慈航回憶片刻,手指已然悄悄緊握成拳,手心裡亦滿是汗水,緊張之情溢於言表。
“此書名曰‘玉書’,由靈寶師叔所著,曰:大道無形,視聽不可以見聞;大道無名,度數不可以籌算;資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積氣以覆於下,.......”
隨著郎朗的背誦聲,元始天尊愈發覺得滿意, 他以抽查的方式,數遍各家經典,其中或魔或道,或旁門雜說,一一考驗。
慈航無不對答如流,雖然對內容的理解上表現的一知半解,但該背的東西可謂一處不差。
由此可見,對方是真的下過苦功的,而不是隨便偷懶糊弄長輩。
如此端正的態度,贏得元始一片好評。
師父這一高興,徒弟當然是有好處的。
這不,等到考校完畢,獎勵立馬便來矣。
“汝有此勤勉態度,吾心甚慰,那‘玉清上品飛仙妙經’你已修到哪種地步?”
“回師尊,弟子已將周身真氣盡數轉化為純正的玉清真氣,近日便要將腦中識神純煉蛻變成嬰兒,再進一步就要修成元神。”
元始天尊點點頭,對他的進度表示滿意,望著慈航的眼神怎麽看怎麽歡喜。
稍微思索片刻,他道:“修持大道期間,還應注意護道之法,須知青天好上,仙道難成。
早前你太清師兄曾贈送你一柄劍胚,放置多時,索性明日你到禦書閣第六層,自行挑選一部劍訣。
籍由劍訣,將那劍胚好生祭煉一番,早晚練成一把先天神劍,用以護道之用。”
慈航聞說,不由得大喜過望,禦書閣前四層法術雖多,但都是些旁門、魔道之類的經典,他隻背不修。
第五層擺放的全是道家典籍,也無大法傳授。
至於第六層,他早已心慕已久,迥奈外面有一層無形禁製,根本進不去,只能望洋興歎。
現在得到師尊允許,如何能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