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萬般瑣碎》第17章 無計留情住(其3)
  故鄉,請不要將我拋棄!

  昨晚做了一個很美的夢。夢裡,那是一個自然淳樸的世界,我看見,簌簌棗花落滿衣巾,株株紅蓮搖動碧波;我聽見,夏蟬輕鳴催褐黍,草蛙狂叫穿翠竹;遠處是小橋流水,近處是炊煙人家,在那遠近匯合的地方盛放的是孩童的歡聲笑語;天上是流雲晚霞,地上是麥田莊稼,在那天地交界的地方回蕩的是鄉民的家長裡短……

  模模糊糊,我看清了那村莊的輪廓——是的!是我的故鄉。

  我陶醉其中,但刺眼的陽光還是將這美妙的夢境戳破了——我不得不在現實中醒來,冰冷冷空蕩蕩的水泥建築更讓我感到空虛。一種想哭的衝動湧上心頭,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被故鄉遺棄的孩子,在工業時代裡跌跌撞撞,找不到歸宿,也沒有方向。我很想抓起一把沙子丟出去,這樣它就不會像我這麽迷茫。可我本來也是被故鄉丟出去的萬千沙礫中的一顆,奈何時日太久,征途太遠,故鄉與我都變了模樣。我不敢想象再次相遇時,是故鄉問何處客,還是客問何處鄉?

  十幾年來,我輾轉各地,四處求學。我穿過燈紅酒綠的城市,走過古樸靜謐的田野,見過許許多多的地方。可越往外走,我越覺得與故鄉的聯系淡薄了,我越來越不了解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了。

  去年暑假,父母決定回老家探親,因著這個機緣,我再次見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

  可這是我心心念念的故鄉嗎?我在心裡反覆詢問自己。

  離家時,故鄉好似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青春昂揚,身上帶著麥香;可再見時,故鄉卻如同飽經滄桑的中年人,步履鏗鏘,卻總少點人情味。進入村莊,我被眼前的一切震驚了,大腦一片空白。記憶裡那條摸魚撈蝦的小河被水泥公路瘋狂地吞並;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被野草傲慢地佔據;河堤兩岸的百年老樹如今竟連樹樁的影子都找不見。我不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麽,但望向天空的那一瞬間,我真真切切地聽到施工隊修路的隆隆聲,聽到百年老樹倒下呻吟的聲音,聽到那野草肆虐狂妄的笑……

  九分悲傷,一分慶幸準確地形容了我當時的心情。那一絲絲慶幸來自於我與故鄉的距離,因為這距離我免於眼睜睜地看著故鄉淪為現代文明的附庸。但很快,那如海水般的悲傷淹沒了我,就連那一絲慶幸都變得不幸了,假使我一直生活著這裡,我又能做得了什麽呢?我在與不在,它都會發生變化。

  如果僅是物非,悲傷也許會減半吧。可花草蟲魚,山川人樹都是向死而生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可真理往往更容易讓人淚流滿面。

  “對門那個小時候常偷偷給你糖吃的張奶奶前年患癌症走了……”

  “還記得李大嬸嗎?就那個高高瘦瘦的,五年前去城市和她兒子一起生活了。”

  “那個小時候喜歡抱你的王大爺啊,唉,說起來可憐,患上老年癡呆後誰也不認得咯。”

  ……

  於我而言,此刻的老家已滿足不了我對故鄉的一點期待。由於離家年齡小,我甚至不認識大部分同輩青年。盡管如此,但小時候有幾位與本家關系較好的老人常來逗弄我,他們的記憶中總該有我存在的一絲空間吧。這種猜想是做不得數的,不過是自己哄騙自己罷了。隨著他們的離世,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痕跡也被歲月一點點磨沒。竟如此乾淨!好像從來沒有我這個人!不遠的將來,這裡沒有人知道我,我也不曾真正熟識一個人,我像一顆漂泊的種子,哪裡都找不到安放情感的土壤。

  自此之後,故鄉已然成為我心中的一個隱疾,淺淺地埋在心裡,沒有人知道。可在某個靜謐的深夜,一輪明月、一片蛙聲、幾支玉笛就能將我建設好的防線擊得粉碎。我懷念的是那時的人、那時的物、那時的家鄉。夜夜如夢的故鄉總是讓我沉醉,可現實的陽光總讓我憂傷。所以,我將自己藏在工業社會的文明裡。在這裡,標準無差的普通話取代了各有特色的鄉音土語,水泥建構的高樓大廈取代了因地製宜的草屋土房,千篇一律的人工景點取代了小橋流水的自然景觀……是的,當踏上離鄉的路時,現時的我與現時的故鄉注定要產生隔膜。

  即使在改變的頻率上,我與故鄉同步,但卻分屬於不同的平行世界。我很難感受到此刻故鄉溫暖的懷抱,故鄉怕也難以接納此刻的我,我們終究是錯過了。雖說有兒時的記憶可供懷念,可這記憶的載體——山水樹木,也早已消失不見。故鄉,已經淪為一個打著情感棲息地幌子的空洞殼子;而我也不自覺地成為現代文明的享受者,霎時間,我竟分不清是故鄉拋棄了我,還是我拋棄了故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