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甚至韓馥帶來的老鄉也認為讓袁紹做冀州牧更合適。韓馥沒有失道卻寡助了,隻好讓出冀州給袁紹。
“我韓文節做錯了什麽?”
“你什麽都沒有錯。錯隻錯這個世道的人,追求的只有所謂的權勢,名利,而心中沒有道義。”
《後漢書》:
韓馥遣子送印綬以讓紹。
袁紹謀奪冀州,也算是見陰損的事,但在亂世中耍手段還是可以被大多數人理解的。何況最終,韓馥與袁紹都沒有見血,可以說是和平交接了。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將袁紹徹底置於不仁不義之地!袁紹有一個下屬叫朱漢,此人曾被韓馥侮辱,常懷報復之心。此時韓馥失勢,朱漢便發兵包圍了韓馥的住所,拔刀而入。
韓馥驚嚇之下,趕緊跑樓上躲起來。朱漢不見韓馥,卻捉到韓馥的大兒子,唰唰兩下,將其雙腿打斷。韓馥便不敢再留在冀州,跑到兗州的陳留郡太守張邈處躲避。但袁紹的使者不久就來到陳留,張邈自然要接待。韓馥當時就在酒宴上,那使者卻與張邈竊竊私語,似乎有什麽密謀。韓馥驚慌失措,以為袁紹終究不肯放過自己,便跑到茅廁自殺了。
《資治通鑒》:
韓馥在坐上,謂為見圖,無何,起至溷,以書刀自殺。
由此,天下以袁紹既奪人州郡,又害人性命,真是不仁不義。
趙雲當然也是這樣認為,因此舍近求遠,來到幽州投靠公孫瓚。
臨行前,趙子龍再度來到了長山營所在的位置。
與他一同離開常山謀出路的同鄉有數百人。
其中與趙子龍關系最為要好的便是夏侯蘭,而他本人也在長山營中頗有威望。
所以在面對最終選擇的時候,夏侯蘭選擇南下去投兗州的曹孟德時,常山營大部分老鄉皆隨之前往。
至於趙子龍,出山時便是一人,離營時也是一人。
“子龍,你確定不跟我們一起走嗎?”
面對著老鄉夏侯蘭的邀請,少年趙子龍搖搖頭:
“曹孟德並非我尋你的仁義之主,我想去北方,投公孫瓚。”
“可公孫瓚便是嗎?”
夏侯蘭問道。
“聽聞他北抗烏丸等胡人,護得一方百姓周全,起碼比袁本初要強。”
見著趙子龍已經下定決心。
這兩個少小相知的發小就此別過。
而這一別,再次相見便已經是多年之後的戰場上了。
且說趙雲這邊,一路向北投公孫瓚而去。
而趙雲也即將迎來他在歷史上的首秀。
話說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因不敵河北名將文醜,落敗而逃。
那文醜之武藝,不到十回合便速敗公孫瓚。
公孫瓚手下四員武將,一起迎戰,結果卻被文醜秒殺了一名,其余三將見狀,撥馬而走。
此時公孫瓚,被文醜一路追殺,已經弓箭盡落,頭盔墜地,轉過山坡,又馬失前蹄,翻身落下。
文醜一槍刺來,公孫瓚把眼睛一閉,已然接受了這死亡的結局。
然而,忽然山坡左邊,出現一名少年英雄,身長八尺,濃眉大眼,威風凜凜。
與文醜交戰,兩人都使長槍,都是槍術高手,雙方大戰五六十回合,未分勝負。
這時,公孫瓚部下趕到。
文醜見對方人多勢眾,方才撥馬而歸。
那少年英雄也不再追趕。
公孫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
那少年欠身答曰:
“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在目睹了少年英雄與文醜的單挑大戰當中,兩人雖然打成了平手。
但考慮到文醜之前,已經速敗公孫瓚,而後又力戰四將,有體力上的消耗,這位少年英雄有以逸待勞的優勢。
可即便如此,公孫瓚還是看出此子不俗。
畢竟文醜已經成名已久,武力更是屬於巔峰時期的名將。
而這少年十七把歲,顯然是剛出茅廬,學藝下山不久,正處在成長期。
這樣一個有潛力的武將,竟然不被袁紹重視,離開的袁紹。
但凡是個人也能看出此子將來成就必然不俗。
雖然這場戰鬥,即使親眼目睹公孫瓚也無法斷言是趙雲佔據上風,還是文醜佔據上風。
但有一點公孫瓚是可以斷定的——
那袁紹做錯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然而公孫瓚熟不知,袁紹壓根就不知道手底下有這樣的一個武將的存在。
而這也是袁紹陣營一個隱藏性的積病。
轉眼數月後。
趙子龍已經是公孫瓚部下的騎兵隊長。
雖然是外鄉人,但憑借著出色的武藝,使得燕雲北地的豪傑無不心服,在公孫瓚軍中,威望也是頗高。
還在洋洋得意成為冀州之主的袁紹,殊不知將來的禍根已經逐漸顯露出來。
另外一邊張巨鹿這邊在成功的完成了勾起袁紹對董卓再度發起戰爭的計劃之後。
下一步只是將手伸向了公孫瓚那裡。
作為次要目標的公孫瓚,卻讓張巨鹿犯了難。
因為他思來想去,張巨鹿怎麽也沒有想到如何勾起這隻白馬義從之主的公孫瓚再度對董卓產生恨意。
正在猶猶豫豫之間,北平城外的他蟄伏數日的他看著一隊騎兵從城門口經過。
領頭的白袍小將,威風凜凜。
一打聽赫然是趙雲趙子龍。
而趙子龍也剛剛率領白馬義從從北邊回來。
因為那裡有烏丸等胡人部落正在侵犯北境的老百姓。
他這邊剛剛出去不到半個月,便平定了這場風波。
“竟然是趙子龍......”
張巨鹿看著此時此刻少年英氣的趙雲,沉思片刻,隨即安排張寶取來筆墨,自己要給朱棣寄一封書信。
只見張距離提筆寫到:
“北方常山有將才,
不恥袁紹不義舉。
轉投北平公孫瓚,
力抗烏丸護民安。
若得此將護身遭,
敢保世間無敵手。
......”
一口氣寫完後,便安排張寶密封起來,寄往洛陽的楊府,由楊修代收。
這也是朱棣和他分開時,留下的信件聯絡地點。
隨即又忍不住抬起頭看向趙子龍遠去的背影,喃喃自語道:
“趙子龍,郭奉孝,徐公明,楊德祖......這樣的陣營,足可在亂世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