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家父劉玄德》第三百四十三章 好去處
  【家父劉玄德】 【】

  “不不不,陛下莫要多想,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孔明本性可善?”“...善!”“那好,老夫還有第二個問題,有一人為了自身權勢依附中常侍王甫,與宦官結為黨羽,補殺太學生,大興黨錮之禍不說,更是冤殺了中常侍鄭颯、董騰等人,此人之性情如何?”“老先生說的是....”“陛下只需要說,此人這番行為,性情如何?善乎?惡乎?”“惡!”“那再說一人,大破鮮卑,平定東郭竇、公孫舉起事,戍邊征戰十余年,與羌人作戰先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擊滅東羌,保涼州一地百姓太平,深受百姓愛戴,此人善乎?惡乎?”“善!”此時劉禪的臉上乃是苦笑,“先生說的明明就是一人,新豐侯紀明先生當真不是小子可以評價之人!”“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說,便是先賢都不能否認,又如何不能讓後人來說?”管寧搖了搖頭反駁了劉禪的謙遜,並且繼續和劉禪說道。“隻說新豐侯的一生,他雖然出身不凡,但是前半生受盡了磨難,在這般的情況之下,他仍然奮力而起,一時間成為了這天下間首屈一指的人物,他性本善否?可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後,卻是晚節不保,在經歷過所有的苦難之後,他卻又陷入了那無底的深淵,他惡否?那這可否用來反駁荀子之言?若是可以,那麽當年縱橫西涼的豪雄董卓,橫掃烏桓保衛幽州的白馬公孫,征戰鮮卑的呂奉先,又何嘗不是在困苦之中奮力而起,卻在繁華之中迷失了自己?那是性本惡,還是世間太惡?當年老夫在遼東之地見到了這麽一個弟子,家境貧寒,性格剛強,在老夫這裡學有所得之後遠赴襄平當了一個小小的郡吏。一天十二個時辰,他隻酣睡一個半時辰,沒有休息,沒有玩樂,他學成之後過得日子比他在老夫門下求學之時還要貧苦的多。每日他的上官會給他安排做不完的工作,還要將他絕大多數的功勞全都拿走,可謂是極盡剝削之事。可是那人仍然堅持到底,陛下可知這是為何?”“因為...他性格堅韌?”“並非如此,老夫曾經見過他數次月下哭泣,聲音嘶啞十分悲傷,可是他在人前卻是笑臉盈盈,究其原因,他只是告訴了老夫一句話。我家傾盡全力方得讓我入得大世,若是退後一步,那便再無半分機會,如此安可放縱?陛下可知道這人的結果如何?”“想來這等人物,功成名就了吧。”“他死了,年近二十有七,積勞成疾死在了官衙之中,留下了孤兒寡母相依為命,而他的上官卻因為做事勤懇,最後聽聞當了公孫淵麾下一名不輕不重的臣子,現在出仕曹氏,日子倒也舒適。”“......先生.....”“陛下覺得老夫,說的還是人性麽?”老夫曾見過天降橫禍,朝廷昏聵,百姓食無糧,身無衣,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時人只有易子而食,喪盡了人間的倫理道德之事。可他們,就是惡麽?老夫也曾見過這亂世大治,百姓安居樂業,山中賊寇自覺下山放下手中兵刃,從新複為良民。那他們便可以徹底的忘掉曾經雙手沾滿的鮮血麽?同樣,在這人間慘劇之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便是大儒之子,從小熟讀四書五經,通曉先賢之禮,他又如何能夠保持自己的本心而不改變?同樣那山賊之子從小未見任何殺戮,安心耕種生活,他日後可還有拿刀之勇氣?那麽是否說明這人性之事與出身無關?這天下之理本就沒有定數,就如陛下之心,老夫也無法為陛下指明道路,

因為自己的路,只能自己去走。陛下只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麽,能做什麽,要做什麽。若是陛下能夠想明白這三件事情,陛下也就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劉禪聽到了管寧的話語之後,將那已經涼透了的茶杯端了起來,然後緩緩的喝到了自己的嘴中。不過此時的劉禪並沒有告辭離開,他還有很多的疑惑,或許得不到答案,但是卻可以在這裡得到思路。劉禪問了關於世家之事。管寧只是回答,當今世家掌控著絕對的優勢,不可不重用,卻也不可隻重用,若是不能讓世家變弱,那就只能讓君主變強。所有的強盛,都是從少主登位開始衰敗的,所以他人很重要,自己同樣很重要。劉禪又問了民生之事。管寧回答,民以食為天,君以王馭之,卻不可因噎廢食,亦不可壓迫天性。最後他們說的最多的是劉禪詢問了自己最關注的問題,漢律之事。而這個時候,一直風輕雲淡的管寧卻是臉色變得肅穆起來,並且拄著木杖緩緩站起,並且一步一頓的帶著劉禪走了出去。兩人一路前行,劉禪還攙扶著管寧來到了一座矮山之上,這裡有這一處涼亭,能夠將整個漢中學院盡數攬入眼中。“這裡到真是一個好去處!”吹著徐徐的威風,劉禪也露出了笑容,發出了由衷的感歎。“是啊,好去處,好風光,不過陛下剛剛的問題, 卻不是一個好問題。”“先生可是對《蜀科》有什麽不滿意之處麽?”“不敢不敢,《蜀科》乃是諸葛孔明與李正方等人集大成之作,適用蜀地,乃是極佳之著,只不過老夫乃是法家一脈的人,所以對於這個也有些許感慨罷了。”“若是小子知道這件事情能得先生教導,定然讓百官聆聽。”“那倒不必,老夫接下來說的話,百官可不會喜歡的。”管寧哈哈一笑之後,看著劉禪變了的臉色,趕緊解釋了一句。“你麾下的臣子不錯,莫要胡思亂想,只不過法家離不開朝堂與百官,所以百官也不會喜歡聽老夫的囉嗦。”“管寧先生說笑了。”“老夫前段時間曾經聽聞眉縣發生了一件頗為棘手的事情,讓朝堂諸公都陷入了熱議之中?”“先生說的是那義士救人反受連累之事?”“是!”管寧點了點頭。半月之前,眉縣一十五歲少年見到有人趁夜調戲良家女子,一時不忿便上前與那人爭論,言語之間一時興起便將那人暴打一頓。女子得救了,對那義士也是千恩萬謝,但是那十五歲的少年卻是因為這件事情而被那潑皮狀告。潑皮認了自己調戲之罪,也願意為此付出應有之懲罰,但是無比要求衙門為他也主持公道。因為那潑皮在眉縣一代也是頗有些許名聲,弄得這件事情沸沸揚揚,而這件事情上報到了郡城之中,也陷入了一陣陣的討論。最後的結果是那少年被釋放,也不許任何的賠償,但是因為等候審判的這段時間,耽誤了他的前程,並且不與撤銷這一層記錄,讓他日後無法登堂入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