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秦漢英雄之天志傳奇》第10章博浪刺秦
  蒲葦隨張良行了幾天路,終於到達張良老家潁川郡城父縣。兩人剛要入城,一守衛見了,上前問好,張良緊忙搭禮。走過城門後,蒲葦說道:“子房兄大名無人不知啊。”

  張良答道:“我家祖父、父親皆曾為韓國丞相,而縣令、縣尉等官吏亦多為故韓官員,守城小吏非敬重我,實乃尊重祖父及父親。”

  兩人再行過二裡左右,到了一府邸,張良敲了敲門。好多時,府門打開,一老者走出,見了張良,趕緊行禮。張良急忙攔住他,兩人隨著老者進入府內。原來老者是張府家仆,叫張易,自小跟隨張良祖父。

  張良、蒲葦入大堂坐下,老者將茶水端來,兩人邊喝邊閑談。俄而,張良喚老者過來,詢問二公子張賢身在何處。老者聽了,馬上跪地,眼睛通紅,嘶啞說道:“二公子在大公子走後,身體日漸消瘦,老奴多次請大夫醫治,可大夫皆束手無策,過了不久,二公子即去了……。”說完,老者潸然淚下。

  張良聽此消息如驚天霹靂般,瞬時感覺頭暈目眩,一手捂住腦袋,似要暈倒。蒲葦即刻上去攙扶,穩住了張良。冷靜一會,張良問道:“我弟因何病而逝?”

  老者答道:“大夫多說為虛勞所致。”

  張良自言自語說道:“二弟,兄知你自小身體不好,所以兄時常在你身邊照顧你。為兄隻念到為父母報仇,長期在外尋找義士,而忽視二弟。此乃兄之過……。”說完,張良大哭,而蒲葦不時在旁安慰。

  俄而,張良又問:“我弟葬在何處?”

  老者答道:“二公子現葬於後山。”

  張良趕緊說道:“快帶我去。”老者走前方,急忙給張良、蒲葦帶路。

  行至後山,到一土堆前,見前方立有一木牌,上面刻著“二公子張公賢之墓”。張良見此,對老者大怒道:“我家二弟之墓為何如此簡陋。”老者許久不回答。

  張良繼續說道:“二弟生前未能享福,死後怎能如此寒磣。”說完,即雙眼直盯老者。

  又過了一會,老者終於開口,說道:“大公子,你離開家時,已帶走府中大部分錢財。二公子生病,請大夫醫治幾將用盡府中剩余錢財。而二公子喪葬費用亦是老奴自掏腰包及向友人借款籌得。”

  張良聽聞,大吃一驚,想自己為刺殺始皇,一年在外,四處尋找義士,花費巨資,徒落得家中財物所剩無幾,連二弟喪葬費都無錢支付,心中甚是愧疚。張良從掛袋掏出數兩銀子擬交予老者,說道:“張易,你自小即跟隨我祖父,我和二公子亦視你為家人。辛苦你為張家操持了數十年,尤其是我不在府的日子。這些銀子,你現拿去,返與友人,剩余的自己留用。”

  老者跪下,不願接納銀兩。經張良、蒲葦好生勸說,老者才最終收下。張良看了看二弟墓地,又摸摸袋中錢財,想到自己掛袋錢財亦不多,便朝張賢墓,說道:“二弟,兄長今後功成名立,必定為你修繕墓地,風光大葬。”張良站在墓地前,久久才離去。

  蒲葦在張府一住就是數月,除習練武功外,就是研讀《墨子》心經。張良空閑之時,常與蒲葦切磋武藝,一起談論天下大事。作為墨家弟子,蒲葦亦教導張良墨家思想,闡明天下紛亂源於眾人不互相愛護,解決之道在於“兼愛”。張良每每受教,皆點頭稱是。

  一日晚上,眾人即將臥榻入睡。突然,府門外砰砰作響,過了許久,老者才打開府門,見來者為熟人,

且急著找張良,於是老者即刻將其迎入府內。老者急忙向張良通報,說家奴張第有事求見。張良聽聞,趕緊穿好衣裳,走到大堂。張第見了張良即行禮。  張良問道:“張第,這麽晚。你有何急事求見?”

  張第回答道:“小人今日已打探秦皇消息。”張良聽後,喚老者趕快叫醒蒲葦。

  俄而,蒲葦來到大堂,老者將大堂門關上。張第繼續說道:“今日打探到秦皇已從鹹陽出發,進行第三次巡遊。”

  張良趕緊問道:“是否知曉暴君走何路線?”

  此時,張第抽出地圖,擺在案上,張良、蒲葦端詳地圖。

  張第手指地圖,答道:“秦皇已出函谷關,走馳道,必過雒陽,是否會沿著第二次路線巡遊,尚未可知。”

  張良想了想,亦用手指向地圖,說道:“暴君喜新厭舊,定不會重走老路。我料暴君必會向北而行。不過北上仍有數條馳道,其究竟往何道而行?”

  張良又想了想,問道:“北向各馳道是否有異常。”

  張第思考再三,答道:“據說,三川郡陽武縣馳道周邊,官員派百姓日常清掃,且命兵卒日夜巡查。”

  張良大笑道:“暴君必走此道,我們可趕先設伏。”

  不過在何處埋伏又是一難題,張良向張第問道:“有無義士清楚陽武地形,在何處設伏可好?”

  張第趕忙道:“我有一友人家住陽武,恨秦久已,對該地地形很是清楚。”

  張良說道:“甚好,今晚我們拿好武器即刻動身。”

  旁邊蒲葦趕緊說道:“秦皇巡遊,人多馬壯,其中定有眾多武藝高強之人。我們不可近身搏鬥,遠攻或可得手。只是遠攻武器還需時辰。”

  張良拍拍蒲葦,笑道:“葦弟,這等事情我早已想到,請與我來。”

  張良領蒲葦進入府內地窖。一到地窖,蒲葦見各類兵器,大驚道:“子房兄,府內有如此多兵器,想要起事推翻暴秦,亦屬不難。”

  張良答道:“可惜眾人畏懼暴秦勢力,連議論都不敢,何況起事。葦弟,你現可選取合適兵器,我們今晚還需出城預先設伏。”蒲葦聽聞,亦不多說,對各兵器細心打量。

  蒲葦走到一鐵椎前,問道:“子房兄,該鐵椎有多重。”

  張良答道:“足有百五十斤重。”

  蒲葦說道:“可用此椎擊殺秦皇。”張良見此,亦點頭。

  張良、蒲葦、張第三人以黑布蒙面,帶上武器及包袱,跨馬而行。三人躲過城中巡邏兵,繼而快速行至城門。城門守衛見三人衝來,慌忙大聲叫喊,三人不僅未停步,很快即到守衛面前。

  張良見到一秦衛,用手指向其,叫道:“此人為城父縣尉,快抓此人。”

  蒲葦聽聞,快速行至縣尉前。縣尉還想用劍抵擋,可其劍卻被蒲葦挑飛,然後被蒲葦用手一抓,瞬間抓至馬上。蒲葦再用劍脅迫縣尉,對其說道:“快點叫衛卒打開城門,不然你即刻人頭落地。”

  縣尉從未遇此凶狠情景,劍已架到脖上,全身瑟瑟發抖,似要暈倒。蒲葦見縣尉仍未出聲,惡狠狠說道:“快點。”

  劍離脖更近,縣尉更加緊張,終於大聲說道:“快開城門。”眾衛卒聽了,趕快打開城門。

  張良、張第先出城門,而蒲葦緩緩出城門。等到出城好幾百米,才將縣尉放下,自己隨張良而去。

  三人行了一日路,傍晚時分才到達陽武縣外張第友人家。張第扣了扣外院小門,過了一會,屋主人出來開門。見到是張第,主人即將三人引入屋內。

  主人為客人倒上茶水,之後,張第向雙方互相介紹。原來屋主人叫宋襄,因秦兵殺害其父親而仇視秦人。

  張良開口求問道:“宋兄,你可對陽武地形了解?”

  宋襄回答道:“自小生活陽武,平常亦在附近活動,該地地形亦較為熟知。”

  張良趕忙說道:“宋兄,我就直話講來。我料秦皇必過陽武馳道,我欲設伏遠程擊殺暴君。陽武何處可以埋伏?”

  宋襄聽聞,站起來,在屋內走來走去。過了很久,突然說道:“博浪沙可埋伏。”

  他繼續說道:“博浪沙雖一望無際的沙土,但亦有山丘,如要遠攻,埋伏於山丘甚佳。且,博浪沙常年多風沙,如刺殺不成,風沙可掩護退走。”

  張良大喜說道:“博浪沙真乃刺秦佳地。只是博浪沙在何地,不知宋兄能否領我們去往此地。”

  宋襄答道:“秦殺我父,能助子房刺秦皇,我亦願為馬前卒。”說完,宋襄收拾一翻,便帶領張良等人趕往博浪沙。

  四人一路從小道而行,躲過秦兵,迅速到達博浪沙。宋襄觀察四方,見一山丘較高,指向該山丘,並說該處可設伏,四人即刻走上山丘,並於此地伏地休息,直到天明。

  蒲葦醒來後,伏見下方馳道有數十名百姓及數十名秦兵。百姓們正清掃馳道,秦兵則來回巡邏。後,一軍官指著百姓,高聲說道:“你等快點清掃。亦要將道上砂石清掃乾淨,勿要驚擾鑾駕。”

  說完,又朝向後方巡邏秦兵說道:“你等需仔細巡查,如發現馳道附近可疑人,即刻抓捕。午後天子鑾駕即將過此道,若有刺客行大逆之事,傷及天子,恐我們家人皆會被伏誅。”眾秦兵皆默然點頭。

  聽此消息,張良對蒲葦輕聲語道:“暴君即將過此道,我們成敗在此一舉。”

  蒲葦咬牙道:“為天下人除害,葦亦全力而為。”

  到了中午,烈日當空,格外炎熱,四人依然伏於山丘之上未敢動彈,只是稍稍挪動吃些乾糧及飲水。四人熬到午後,果見馳道大批秦騎兵及車隊行來。只見行走在最前方為騎兵,九人一排,足有數十排。騎兵高大而威猛,坐騎皆為雄壯的駿馬。再遠觀,後方車駕及兵馬一望無際,旌旗滿道,連綿數裡。

  從未見如此陣勢,宋襄甚敢恐懼,身體不自覺地顫抖起來,張良感覺其害怕,便輕語說道:“宋兄,你若不適,可緩緩挪至山丘下,等我們刺殺暴君後,可一起離去。”宋襄聽聞,未回答,即刻匍匐而下。

  三人未再顧及宋襄,仔細俯瞰馳道秦軍。觀察許久,張良用手指向不遠處的一輛馬車, 輕聲喊道:“看!暴君的轀輬車在那。”

  蒲葦看向張良所指方向,見到該車由四匹駿馬所拉,車棚如大傘,單從外邊來看轀輬車端的是大氣無比、豪華絕倫。再看向周邊,蒲葦發現轀輬車旁護駕將軍似曾相識。仔細看了一會,蒲葦大驚道:“不好,轀輬車旁騎馬將軍竟是我大師兄。”

  張良聽聞,輕聲說道:“葦弟,現在到了該地步,切勿多慮,請專注擊殺暴君。成與不成,由天而定。”

  蒲葦亦知道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等秦皇馬車靠近。秦皇馬車緩緩行走。蒲葦見轀輬車行至投擲位置,馬上起立,拾起鐵椎,狠狠向車拋去。

  鐵椎飛向轀輬車,秦兵還未曾反應,可大師兄陳功已覺察到異常,用刀擋住鐵椎,鐵椎回彈擊中秦皇副車,將車軾擊斷。

  陳功大喊道:“有刺客,保護陛下。”眾秦兵迅速集結起來,圍繞始皇鑾駕,四周觀察動靜。陳功亦從鐵椎拋擲方向,判斷敵人位置。其抬頭一望,似見山丘上有數人伏著,用手指向山丘,便大喊道:“賊人在那山丘,快去活抓過來。”

  蒲葦聽到,趕緊說道:“不好,秦兵似已發現我們。你們快跑,我來拖住他們。”

  在這危急關頭,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朝秦軍隊伍迎面而來,秦兵被風沙吹得睜不開眼,更難以追擊。陳功見士卒難以行動,竟駕馬獨自追敵。張良、張第、宋襄先駕馬而逃,蒲葦獨自斷後。

  正是:博浪一椎天下響,無人不知英雄事。欲知後事如何,請看後面再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