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大明養生百年》第三十八章 大明2代群賢
  翌日。

  奉天殿,大殿之內。

  今日不是大朝會,但也來了諸多大員。

  朱元璋和朱標正坐在殿內,手持鷹信眉頭緊鎖。

  這次不僅是曹國公李文忠,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也坐在下首,同時,衛國公鄧俞等人也在一邊,就連大明開國猛將二代群賢,李景隆,徐輝祖等人也在。

  “北元平章蠻子,率五萬騎兵劫掠燕地,劫掠我邊民十余萬,牛馬七萬余頭,如今燕王朱棣正率兵在古北口一代狙擊,不過,糧草告急……”

  李文忠凝重地說道。

  朱元璋瞥了李文忠一眼,又皺著眉掃了掃眾臣,站起身來,將手中佛珠放在背後,他沉聲道:“燕地告急,就由天德親自押運糧草,去燕京協助老四,北元余孽騎兵厲害,來去如風,平章蠻子也是咱的老對手了,朕此刻召喚諸公,非為平章蠻子劫掠我百姓,乃是因為燕地百姓通敵一事,這才是我皇明要緊之事。”

  “百姓不思守國,反通北狄,諸公有何良策?”

  李文忠聞言,不由拿起朝笏告了個罪。

  他面色慚愧,此事他早已通過軍中夜不收諜子知曉,但是還沒給朱元璋細說。

  朱元璋卻一眼看出這鷹信中的蹊蹺。

  是的,燕地嚴格說起來,自安史之亂就被安祿山等胡人將領佔據,又歷經契丹,金人,蒙古人統治,將近五百載歲月,其風俗近北狄而遠中華,百姓對大明認可度比較低,反倒是對蒙元更近,此次這平章蠻子與其說是進入大明燕地劫掠,不如說燕地百姓和北元勢力勾結內亂,朱棣一個人如今獨木難支。

  只是,眾人皆沒有把這話說破,朱元璋直接說破了而已。

  其實幽雲十六州,在遼國時期就高度漢化,金國時期也是,他們也習漢文漢風漢俗。無論是宋遼還是宋金時期,實際上宋朝一直在對遼金進行文化和經濟的軟輸出。

  後世雖詬病宋朝不論是打輸了還是打贏了都送錢,但宋朝通過這種方式掌控了遼金的命脈,因為遼金自己鑄造的貨幣質量不行,國內通行宋幣,且遼金很多上層貴族附庸風雅,也極愛蘇東坡的詩詞歌賦,由此可見一斑。

  遼國滅亡之後,逃去西域的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西遼,就通行漢字漢文,且以漢人自居。

  同理的還有西夏,雖說自有文字,但是上層被漢化的十分厲害。

  也正因為這個,蒙古人將金國滅了之後,直接把北方諸人當漢人,將南方的漢人叫做“南人”,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漢人是第三等,南方漢人是第四等。

  這無意中也將大明南北雙方的隔閡拉深,且北方漢人的習俗深受草原遊牧文化侵襲,和南方風俗差別巨大,但是北方漢人覺得自己才是中原華夏正統,和南人不同。再加上燕地,代地老百姓篤信佛教,很容易被北元番僧喇嘛蠱惑,導致那邊的百姓屢屢被北元余孽煽動作亂。

  如今燕地的長城還未修建好,北元騎兵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朱棣就藩燕京,可以說三五日便有小戰,七八日便有大戰,急需大將坐鎮。

  李善長這時拿起朝笏拱手道:“聖上,燕地代地百姓,多受鄉紳佛頭蠱惑,不明正理,似江西,江南各地流民,也多是此故,臣建議,以燕代等地百姓內遷陝甘雲川,以江西廣東百姓內遷湖廣,以湖廣百姓內遷雲貴四川,一來百姓遠離故土,分散戶居,不易被鄉紳佛頭蠱惑,多要仰賴我官府行事,二來可固土防邊,

三來雲貴川多有土地,百姓可自耕良田,安居樂業。”  “此策大善!”

  朱元璋笑呵呵地看向李善長,其實朱元璋早已有了計較,但他一直沒說出來,而是問策與李善長,在座諸公,也只有李善長能開口諫言。

  君臣對視一眼,心犀相合,好不默契……

  ……

  有皇爺爺朱元璋開綠燈,朱雄英的請求很快得到回饋,在禦花園後給他安置了一間小院,十分恬靜,鳥語花香,菜圃果園,既能讀書擼狗吸貓,又遠離塵囂,端是一塊兒世外桃源。

  朱雄英苟在小院之中,每日就盯著皇奶奶保養身體,其他時間著書養生,好不快活。

  一晃一個多月過去。

  又是一日清晨。

  小院內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大明皇室二代目天團齊聚於此。

  朝陽初照,一隻公雞蔫兮兮地跳上台階,發出了清晨的第一聲雞鳴。

  朱雄英淡淡地喝了一口枸杞水,隨後雙手插在兜裡,護著手心,猶如軍訓教頭一般來回巡弋,他瞥了一眼,一腳踹在了馬步扎的綿軟無力的魯王朱檀屁股上,呵斥道:“你等如此松散懈怠,怎能就藩!”

  “五息都堅持不了,算什麽男人!”

  “生而短小,不是恥辱,堅挺有力,方為丈夫!”

  足足高出朱檀大半個身子的朱雄英,低頭微微瞥了他一眼,一副恨鐵不成鋼表情。

  “你……”

  魯王朱檀瞪大雙眼,扭頭見一邊同樣在努力扎著馬步的蜀王朱椿,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都是滿頭大汗賣力堅持,也隻得咬著牙憤憤地努力扎起了馬步。

  而這些人裡,馬步扎的最好的其實是遠遠在外圍的鄭和。

  年方五歲的朱雄英十七叔,未來的寧王朱權,也在其中。

  還有未來將會去甘肅統帥五衛明軍,在陝甘立下赫赫戰功的十四叔,肅王朱楧。

  如今他年方六歲。

  他本在洪武十一年被封漢王,後來逐漸展現出過人的軍事素養,且身材魁梧,雖不喜讀書,但繼承了皇爺爺朱元璋勇猛善戰,知兵事多謀略的特點,被改封為肅王,就藩甘肅,總督陝甘五衛兵務,多次率軍出擊北元,戰功彪炳。

  當時出了嘉峪關外,北元勢力十分強大,他總督陝甘五衛軍事,無數次抵禦北元反撲,拱衛大明西疆。

  而十七叔寧王朱權,則是就藩遼東,在遼東和蒙古人女真人高麗人征戰,多有輝煌戰績。

  靖難之役,朱棣之所以能安心討伐南京,就是因為朱權和朱楧這兩人一東一西拒北元於塞外。在正史中,都是少年俊才,善馭兵馬,多有戰功,是皇爺爺朱元璋二代群賢諸子裡比較能打的兩位。

  和魯王朱檀的連連叫苦不同,寧王朱權和肅王朱楧也不過稚童年歲,雖然瞧著稚嫩,可是面色堅毅,咬牙死死堅持著,已經顯現出武者善於吃苦的特點。

  “搶答題,我皇明土改,已經惠及多少百姓!?”

  朱雄英問道。

  他隨即從背後拿出一張紙來,上面寫著正確答案。

  不過,這正確答案用的是改良後的簡化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如今被命名為“皇明”數字。

  搶答便可休息,魯王朱檀滿頭大汗,連忙舉手站了起來,興奮地喊道:“我來,我來!”

  他先得意地瞧了瞧周圍幾個弟兄,長籲一口氣看向那紙上的答案,眼神卻漸漸大眼瞪起了小眼,一雙眼珠子瞪成了鵝蛋大,最後苦惱地抓了抓臉頰上汗水:“我,我不識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