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回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年,新職務
過年的這些日子,可把景順帝累得夠嗆。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他每天都要進行各種儀禮。
初一當天,更是在太廟、世廟等處。
舉行了幾場盛大的祭祀儀式。
一場場祭祀下來,簡直要了他半條命。
而且他還比別的皇帝要多一項,就是去東宮拜見太上皇。
這個皇帝做得,跟孫子似的!
當然,后宮也是忙的不可開交。
凡封誥的命婦,都要入宮覲見。
由她們代表天下女子,向皇太后、老太妃、皇后。
按照儀禮進行參拜。
新年尹始,朝廷還要舉行一次大朝會。
介時,眾藩屬、四夷等,都要覲見皇帝。
同時進行朝貢。
大魏的外交策略,就是:
八方有貢,萬國來朝。
這可並非只是為了虛名,而是有更大的作用。
對於大魏來說,隻用些許甜頭,就和周邊確立了宗藩關系。
當然,這“些許”兩字確實是對大魏來說。
對於那些小國,簡直是“天大”的好處了。
這次的朝貢還出了些問題。
倭國竟來了兩支使團,在津門差點打起來。
原來這兩支使團,一支是足利幕府派遣。
帶了足足兩船貢品。
另一支則自稱倭王派遣,由藤原氏朝貢。
按照規製,也有兩船。
兩夥人都說自己才是正統,請求大魏朝廷做主。
津門衛的人不敢耽擱,便上報了鴻臚寺。
鴻臚寺又上報禮部。
禮部讓兩撥人都先到都中,再做分辨。
還有人提議乾脆讓他們一起朝貢算了。
但禮部堅決反對。
李守中表示:
此例若開,怕以後每個國家都能來幾百個使團了。
景順帝也許是物傷其類,一樣不同意一國有兩個使團。
非要分出個一二來。
今日是大朝會之後的第一次朝會。
太極殿前,百官都穿著朝服,按常儀行禮侍班。
馮一博也提前得了通知,此時就立於臨近太極殿門口的柱子旁。
今日朝會的議題,不知為何把他排得很是靠前。
還沒站多久,就聽到宮人持詔宣讀:
“今有翰林院侍講馮淵,欽差巡江南倭寇及練兵事。”
“短短數月,練兵三千,大戰兩場,斬敵近萬。”
“江南倭寇之憂解矣!此數年未有之功也!”
接下來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誇讚。
直到馮一博聽得面紅耳熱,才聽宮人說了最重要的事。
“現,擢馮淵為禮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兼,鴻臚寺右少卿,專司海外一應事務。”
《大明第一臣》
禮部有主客、儀製、祠祭、精膳,四個清吏司。
其中主客清吏司的職責,聽起來和他兼任的鴻臚寺差不多。
都是負責接待外賓的一應事務。
但實際上,卻有很大區別。
禮部是政務部門,負責管事。
主客清吏司主要負責策劃接待流程之類。
而鴻臚寺卻是執行部門,負責做事。
也就是接待的具體事宜,是他們負責的。
當然,馮一博這個職司就很有意思。
既負責制定流程,也負責具體接待。
禮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職,馮一博等於升了兩級。
職司又在禮部,頂頭上司是他恩師李守中。
這個官職真是很舒心了。
馮一博連忙上前十數步,伏於丹陛之前。
“臣馮淵謝聖上恩德,定竭心盡力,以忠報國!”
景順帝一臉笑意的看著他,
讚道:“愛卿是個能任事的,此去江南辛苦了!”
這話等於給他的能力做出了極高評價。
這次考評,肯定是個甲等沒跑。
“短短大半年時間,愛卿就遂了那‘唯願海波平’的志向!”
景順帝想到馮一博上次吟詩,彷佛就在昨日。
確實有些感慨的道:“還真真是難得啊!”
“能為朝廷做些事,為江南百姓做些事,是馮淵的榮幸!”
還遂了“封侯非我意”的志向。
這不也沒封侯嗎?
馮一博連忙謙虛兩句,就要退下。
“啟奏聖上,倭國兩路朝貢的使節還未處置。”
這時,內閣那邊突兀的說起倭國朝貢之事。
張松越一出聲,馮一博就不好亂動。
只能等在原地,等他說完再退下。
“據查,藤原氏代表的倭王,屬實存在。”
“只是倭國情況特殊,這倭王沒有實權,才得以傳承至今。”
“此前與大魏往來的,都是足利氏。”
張松越說到這裡,有些尷尬。
因為這確實是朝廷的失誤。
“如今足利幕府逐漸勢弱,這藤原氏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便與倭王聯合,授權他們代表來大魏朝貢,以期削弱足利氏。”
“……”
張松越將事情大概說了一下。
其實這事,對於滿朝文武很好理解。
倭王在倭國基本就是個名譽頭銜,相當於漢獻帝劉協。
足利幕府和大魏的祖宗差不多,相當於“挾天子以令諸侯”。
現在足利幕府不行,很多大族想要趁勢崛起。
這個藤原,就相當司馬家。
當然,滿朝文武雖然明白。
但誰也不會傻到揭大魏祖宗的短就是了。
這時,張松越講完全部,請示道:
“這兩方,一邊佔據大義,代表倭王。”
“另一邊和大魏長期往來,關系良好。”
“臣等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置,還請聖上示下!”
景順帝聞言,沒有直接回應。
而是看著被迫留在原地的馮淵,笑吟吟的道:
“馮郎中,此事本也該由禮部處置,就交給你們主客清吏司如何?”
這事都已經是年前的事,景順帝自然知曉。
張松越在此時提起,意圖明顯得就差直接說了。
怪不得把他的任命放在前面。
景順帝剛又說他敢於任事。
這還讓他如何拒絕?
“臣謹遵聖命,定然想辦法把此事辦妥。”
馮一博很識趣的接了差事。
可他才回到位置上不久,就聽到又有人起么蛾子。
只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上前,伏於丹陛前,奏道:
“臣戶部白家錦,有本啟奏。”
竟是南京戶部侍郎白家錦,不知何時調任都中。
景順帝微微點頭,身邊宮人便問道:
“白侍郎何事要奏?”
白家錦聞言,再次伏於丹陛前大禮參拜,道:
“臣奏請,既然倭患起於海上,聖上何如禁絕海事?”
+ 加入書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