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老者,蘇葉忽然有了一種坦然。
這種感覺,也不知多久未曾有過了。
曾幾何時,他還是一個“人”的時候,才體會過這種感覺。
那是一種存在著“根基”的感覺。
正所謂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便是如此之道理。
身為轉生者,蘇葉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輪回,卻始終是孤獨而不被理解的。
而現在,老者卻似乎理解他。雖然,這所謂的理解,也僅僅是對生命與智慧的認同。
但無論如何,對此,蘇葉很感激。
然而他卻知道,這種“根基”,總會伴隨著歲月而失去。
因此,蘇葉想要變強的心理更加強烈。
哪怕是成為“妖怪”也好。至少,不想再重新回到那無限的蒙昧之中。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
在有老者可以依存的這些歲月中,能夠從老者身上,學到類似“修仙之法”的力量。
哪怕自己沒有資質,不能在此世修有所成,至少,也要將所謂的“修煉法”記憶或是背誦下來,等待下一次轉世以後,便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無從入手。
至於老者會不會教導自己,這一點,蘇葉還是有很大自信的。
雖然見面的時間很短,但是,從老者給他的感覺上來看,卻是和藹可親,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不知為何,蘇葉心理上天然便覺得,老者一定會教導的。
何況,即使他不對自己教導,在他教導那四個弟子時,自己也有“偷師”的可能性。
然而……
令蘇葉失望的是,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容易。
老者雖然的確教導了四個弟子,而且,每日下午,都會在天傾池旁授課,但授課的內容,卻完全不是蘇葉想象那樣的“修煉法”。
一晃數月。
這一日,天傾池旁。
“所謂八谷生長之說,即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八種谷物。”
“黍者,生於楡,出於大梁之山左谷中,其生六十日秀,四十日熟,凡一百日成而忌於醜。稷者,生於棗……”
是的。
老者雖然講課,但是,講的卻並不是想象中的如何修煉什麽的。
這一日,他講得乃是農學,乃是一篇名為《任農》的典籍中的內容。
昨日,老者講的卻是一篇名為《巧匠》的典籍,顧名思義,即是教授工匠技藝。
蘇葉不知該如何評價。如果是身為人,學一些農耕或是工匠上的知識,也沒什麽不好的。
然而,他只是一條魚……
難不成,還要去讓自己這條魚,去種所謂的“八谷”嗎?還是說,要拿起墨鬥、曲尺,去測量建造?
天傾池中,蘇葉漂在水面,依在池邊,兩眼看向老者微微翻動著。
類似這樣的教學,幾乎每天都發生。
從來到山中以後,一直到現在,已有差不多三個月之久了。
他已大概能摸清楚老者與眾弟子的作息。
雖然沒有什麽真正嚴格的規矩,不過每天下午的講課,以及晚膳過後的吐納煉心,都是必然的。
老者講授的課程,當然也並不只是農耕與工匠。
他講述的內容很是豐富,其中包括文字、禮儀、雜技、兵法、詩樂等等。
這些內容,不得不說,蘇葉也很感興趣,如果是身為人的話。
對一條魚來說,
他實在想不到,自己學這些有什麽意義。 至於晚膳過後的吐納煉心,雖然蘇葉並沒有親眼見到過,然而,聽那四個弟子們偶爾之間的交流,蘇葉還是大概明白了,並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在“修煉”。
所謂吐納,就是呼吸。
煉心,則是靜坐,摒棄雜念,放空思緒。
也就是說,吐納煉心,實際上是一種類似冥想的靜心端坐。
雖然這看起來很像是在修仙,實際上卻不然。
前世蘇葉也聽說過,有通過冥想來使得自己學生專注和安靜的教學法。
與其說是修仙,不如說,所謂吐納煉心,是為了更好地輔助四個弟子記憶下午所學的內容。
也就是說,老者並沒有教導任何真正超出常規的知識。
當然了,雖說如此,並不是說老者刻意藏拙,並未傾囊相授什麽的。
經過這幾個月的觀察,蘇葉發現,雖然此處幾乎與世隔絕,但偶爾的交流,還是能看得出,自己所在的年代恐怕是類似春秋時期的年代。
學在官府,術在官守。
換句話說,在這個年代,知識是被壟斷的。
能夠掌握一門技藝,並加以利用,便毫無疑問可以改變人生。
老者教導四個弟子這許多的內容,以及他自己的博學,也可以看得出,他並非是一般的存在。
如若四個弟子未來當真離開此地,想要憑借這些知識成為天下大賢,也並非不可能。
然而,這些內容終究對蘇葉還是沒什麽用的。
關鍵的修行之法,哪怕是最基礎的修煉手段,蘇葉都沒有聽聞半分。
若不是親身經歷,也許,蘇葉也並不會覺得他真的是“仙人”。
“算了。也許這些內容只是為了給那幾個小孩子打基礎,或者再過一段時間,就會開始講述怎麽修仙了呢……”
蘇葉只能如此說服自己。
實則,目前老者的四個弟子,最大的都已接近二十歲了,基礎什麽的,要打,也早打完了。
其實,或許老者並不會教導他們真正的“修煉法”什麽的。
這也是很有可能的,畢竟修仙什麽的,不都是說要靠“機緣”嗎?
那麽,自己有這個機緣嗎?
在魚生余下的幾十年裡,不知道,自己能否學得到……
蘇葉患得患失。
“今日就講到此處吧。余下的,你們當自行閱讀。”
忽然,老者打了個哈欠,似乎有些困倦了。
四個弟子中,最為年長的大師兄暫且不說,其余三人則當即歡呼雀躍了起來。
孩子們嘛,對於學習什麽的,都是比較抵觸的。
何況,即便是那看起來最懂事的青年,蘇葉也能看得出,並不是很想學習《任農》。
不過,與其余三人相比,青年今日卻並不像往常那般。
就在老者作勢要離去的時候,那青年卻匆忙開口道:“師父,弟子想求教一門學問,還望師父能夠傳授。”
老者微微一頓,隨即看向青年,道:“楊兒,你想求教什麽學問?”
青年道:“弟子想求教天地之道。”
此言一出,蘇葉頓時提起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