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懷春之女》第一百五十七章 虔誠的孫女兒
  生命垂危的郝奶奶也不知道哪裡來的精神,一口氣講完了萬固失憶的故事。毅虹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喊:“爹……”

  郝奶奶微笑著,安詳地閉上了眼,也許她太困了,睡著了,睡得是那樣的深沉。

  照看郝奶奶的大娘說,不好,老人家出氣多進氣少,可能快走了,趕緊把她移到堂屋。她早已用兩張雙人凳、三塊木板,在堂屋靠山牆處擱成了臨時鋪。

  毅虹不知何故,大娘解釋說,不能讓老人家在房間裡的床上咽氣,不然閻王會讓她扛屋梁的,她哪裡吃得消?

  毅虹當然不願意郝奶奶受苦受累,就把郝奶奶抱起,將她挪到堂屋的鋪上。郝奶奶恬靜地平躺著,仍然沉睡不醒。

  毅虹抽泣著親吻郝奶奶的腮幫,說:“奶奶,你醒醒,咱日子開始好起來了,你不能走,不能丟下我……”淚水灑在郝奶奶臉上,慢慢地往下流淌,毅虹突然叫起來:“奶奶,奶奶,你哭了。”

  她模糊的雙眼依稀看到郝奶奶嘴唇在翕動,雖然聲音十分微弱但依稀可辨。“沈……家……”毅虹湊到郝奶奶耳邊問:“奶奶,你能說得具體點嗎?”郝奶奶不回答,毅虹只是感覺到涼颼颼的,她就用雙手為郝奶奶焐雙耳。毅虹頓時尖叫起來:“奶奶,你怎麽冰冷的?”她連忙翻上臨時鋪,緊緊地摟住她,想用自己的體溫焐暖郝奶奶的身體。

  大娘用手輕輕地靠近郝奶奶的鼻孔,帶著哭腔說,老人家走了。

  毅虹悲痛之情無法言表,她哭得驚天動地,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

  大娘是十裡坊最懂得殯葬風俗的人,鄰裡鄉親家但凡遇到白事喪事都得請她幫忙。生產隊安排她來照料彌留之際的郝奶奶,也許就有這個方面的考慮吧。

  她知道毅虹悲痛傷心,便勸她說:“毅虹,郝奶奶已經走了,她走得很安靜,沒有缺憾。她老人家快走的時候,你能守護在她身邊,為她‘送終’,這就盡孝了,郝奶奶是有福的。我知道你們感情很深,但生生死死是正常的。你如果為她好,就趕緊從鋪上下來,不要把眼淚掉在她身上。”

  不把淚水掉在死者身上,這是十裡坊的風俗禁忌。

  有老人說,眼淚一旦掉在逝者身上,會讓逝者走得不安心,在黃泉路上徘徊不前,増加亡魂在陰間的罪孽,使逝者不能順利“投胎”。生者也會因此沾染上陰氣,運氣一落千丈,今後人生會連連倒霉。

  還有老人說,人死後,投胎之前,亡者靈魂不會離開軀體,既能看見自己的身體,又可見到周圍的親人,亡者意識之中難免有著一份對親人的不舍和對人間的眷念。此時眼淚滴在亡者身上,若被屍體吸收,死者靈魂就會尋找淚水的主人,將其帶走。

  不管哪一說,就是忌諱把眼淚掉在死者身上。

  毅虹才不管什麽運氣,隻想郝奶奶把自己帶到陰間,永遠侍候她老人家。但是她知道,郝奶奶不會這樣做,她不會讓思鎖沒有娘。越是這樣想,她就越是傷心。

  毅虹是一個無神論者。人死了就是死了,她並不相信有什麽神靈。然而,面對恩重如山的郝奶奶溘然離世,她篤信郝奶奶的靈魂是永存的,一心想讓她永遠安寧。

  看來,情感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不但能改變人的命運,也能改變人的信奉。

  毅虹想著現在能為郝奶奶做的,就是停止哭泣,擦淨郝奶奶身上的淚水,守著她的軀體,讓她順利通過黃泉路,進入極樂世界。

她說:“大娘,我什麽都不懂,你多教教我,只要對奶奶好,我什麽都願意做。”  大娘說:“放心,我會的,她老人家也是我們的郝奶奶。”

  大娘扶毅虹下鋪後,她一邊忙乎一邊向毅虹介紹給死者所做的每一件事的作用。

  大娘在郝奶奶臉上覆蓋上了黃元紙,亦稱蒙臉紙。據說,這是隔絕陰陽的紙。如果不用紙蒙臉分隔,就分不清陰陽,死者就進不了天堂,連閻王爺也不肯收留,有可能成為飄忽不定的孤魂野鬼或僵屍鬼。

  毅虹把蒙臉紙扶正,多麽希望郝奶奶步入天堂啊。她情不自禁地抓住郝奶奶的手,冰冷冰冷的,她心疼了。就把自己的皮夾克脫下蓋在郝奶奶身上。大娘說,不能給她蓋皮衣。傳說死人穿蓋皮衣後,轉世投胎會變為畜牲的。也許受這一傳說的影響,在十裡坊,死者穿的五領三腰的壽衣多為棉或絲織品。

  毅虹嚇了一跳,連忙把皮夾克拿下來。急著問,大娘,就蓋了一會兒,有沒有事?大娘說,衣服還沒有焐熱,不會影響投胎。

  大娘說得那麽肯定,就像是地府裡負責投胎工作的幹部。毅虹懸著的心放下了,心裡十分感謝大娘的吉言。

  大娘怎麽吩咐,毅虹就怎麽做,做得是那樣的虔誠和一絲不苟。

  先在郝奶**前腳後各點燃一盞油燈,給老人家引路。再用一箍香置於郝奶奶手中,視為打狗棍,供她路遇惡狗時防身。又在郝奶奶口袋裡放一些零錢,用於途中打發小鬼。

  還在郝奶**前的地上放置一口舊鐵鍋,並在鍋裡燃燒壽紙俗稱千張紙。燃好後,將紙灰倒入專門縫製的白布袋裡,系在郝奶奶腰布帶上。讓郝奶奶腰纏萬貫,享受榮華富貴。

  緊接著,在郝奶**前放置三個盛滿飯的酒盅和一個香爐,並在香爐中點燃三根香。毅虹也不知這是啥意思,估摸著郝奶奶餓了,給她多供幾盅飯唄。她索性把三個酒盅換成一個大碗,盛滿飯讓郝奶奶吃飽肚子,好趕黃泉路。大娘哭笑不得,立即把大碗又換成三個酒盅。

  在民間人去世後,停靈三日,子女守靈,以盡孝道。守靈期間,在死者的頭前,除了擺放三個盛飯的酒盅外,還需放置一隻香爐,點上三根香,並且時刻注意香的燃燒位置,在死者出殯前,要保證香不熄滅。因為古人認為,香是唯一能溝通陰陽兩隔的媒介。只有香火不斷,死者才能感受到親人的關愛和子女的孝心。

  一盅飯對應一根香計三組, 分別代表了天、地、人。也就是敬天敬地敬人,這裡的人指亡者的先人。顯而易見,這樣的習俗,是希望天地人護佑剛剛離世的人。

  毅虹慶幸,好在有大娘幫忙,不然會鬧出許多笑話不說,還會給郝奶奶帶來多少麻煩啊?

  “毅虹,來幫忙,把兩扇大門卸下來。”大娘叫喚的同時,已經把一扇大門提脫臼了。毅虹協助大娘把兩扇門卸下來,分別斜放於大門外兩側的牆壁上。

  有人離世後,民間有敞開大門的習俗,而卸掉大門是十裡坊地域慢慢形成的獨特習慣。這實際上是同時對陽間和陰間報喪即把信,既便於活人吊唁祭祀,更便於陰差出入,接收死後魂魄,領去地府報到。

  相傳,十裡坊有位道人去世,靈魂離體後仍然留念陽間煙火,便掀起一股陰風,把敞開的大門掩上。前來接收魂靈的陰差吃了閉門羹旋即打道回府,道士被安葬在通揚運河邊後陰魂不散,三魂七魄恍恍惚惚,飄蕩不定。河邊常常上竄綠火,與附近亂墳場的鬼火連成一片。打那以後,十裡坊有人離世就卸掉大門,而且兩扇門必須醒目地放於大門外兩側的牆壁。

  此後三天三夜即郝奶奶安葬之前,毅虹一直沒有合眼。為免郝奶奶在黃泉路上趟水,毅虹嚴格執行習俗,不沐浴、不洗臉、不洗腳,不洗衣服,連吃飯都不泡湯,披麻戴孝晝夜守候在郝奶奶身旁。她十分珍惜郝奶奶入殮前與她在一起的時光,片刻都舍不得離開她。毅虹想通過入殮前的守夜,慰藉她心中的偉人郝奶奶的靈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