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武皇太子》第39章 糧草的重要
  出征當日,天子破天荒地沒有來送行,而是以丞相劉屈髦,代表朝廷送將士們出征。

  “前面就要過渭水了,丞相不必再送了!”

  李廣利的精神不是很好,說這話時也是有氣無力,而劉屈髦同樣憂心忡忡。

  就在昨日,劉屈髦收到了一個更加讓人睡不著覺的消息。

  據趙地的人反應,天子已經安排了繡衣使者在趙地調查一些事情。

  所謂繡衣使者就是直屬於天子的秘密調查機構,類似於明朝的錦衣衛。他們擁有天子的符節,到各地巡視督查,發現問題,直接向天子匯報。

  雖然這繡衣使者屬於禦史裡不高的官職,卻因為直接隸屬於天子而讓天下群臣聞風喪膽。

  乾得好的有江充,王賀。江充就是負責調查巫蠱之禍的那位酷吏,現在已經死了,而這個王賀就是與位面之子劉秀大戰的王莽他曾祖父。

  天子派了繡衣使者去了趙地,說明已經在懷疑巫蠱之亂裡的事情了。

  “將軍此去保重!”劉屈髦望著李廣利,神色凝重。

  他們做的事情,天子會不會查實,如此滔天的大罪,最後的下場又該如何?兩人沒有答案。

  “本想著丞相可以奏請陛下,早點立昌邑王為太子,那樣的話,我們將來什麽都不用擔心了。只可惜,現在到了這般地步,是不可能了!”

  不作不死,李廣利也在為做過的事情懊惱,現在別說外甥的儲君之位,自己的命也是一個未知數。

  “將軍不必懊惱,以前的事,陛下不一定會查出,待將軍立下大功,一切還可以從頭再來!劉屈氂說著就把聲音放低,“更何況,將軍領兵在外,手握軍權...”

  “有情況,立刻給我送信函!”李廣利也是低聲在劉屈髦耳邊囑咐了一句,兩人眼神怪異,彼此充滿了殺氣。

  貳師將軍隨後上馬,帶著七萬兵士出發向前。

  站在渭水橋畔的劉屈髦望著浩浩蕩蕩遠去的部隊,心裡幻想著這群士卒不久的將來,殺向長安的樣子。

  他歎了一口氣,這當然是最壞的打算了,誰也不想到那一步。

  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前線不斷有戰事消息傳來。

  匈奴人把重要物資向著更北的方向轉移,並遷移匈奴百姓。

  因為匈奴人的撤退,禦史大夫商丘成帶的2萬兵士起先並無遇到匈奴,便撤兵折返。

  匈奴人采用了你進我退,你退我追,耗你時間與糧草的老戰術,派大將與當初投降的李陵共同率3萬騎兵追擊。

  這幫匈奴追兵裡,怎麽會有迷路將軍的孫子——李陵?就算投降了也不可能反過來打漢軍吧!

  李陵當初投降了匈奴,武帝氣於一時,並沒有遷怒於他的家人。

  很久之後,武帝才悔悟,這李陵是因為沒有了援救才被迫投降的。當初為李陵求情的司馬遷受辱,這事沒辦法了,無法挽回!

  但李陵還有挽回,於是武帝犒賞了他的舊部,還派使者公孫敖去匈奴接他回家,可公孫敖沒接到人,還聽錯了消息,把李緒給匈奴人練兵說成了李陵在給匈奴人練兵。

  漢武帝勃然大怒,殺了李陵全家,他的母親、兄弟、妻兒全部被誅,所以這傳話也是比較可怕的,事情一傳二,二傳三就傳變味兒了,村頭說的李四死了羊,到了村尾,變成張三死了娘,明明另外一個姓李的幫了匈奴,傳到漢武帝耳朵裡,是李陵。

  全家被殺,李陵自此徹底倒戈匈奴,

這次更是率兵與商丘成激戰九天。漢軍殺死了大批的匈奴人,至蒲奴水,匈奴兵戰敗,慌忙撤兵。  馬通的四萬騎兵到達天山一帶,匈奴阻截漢軍,終因漢軍兵力強盛而退走。

  至於李廣利,因為巫蠱之禍的原因,讓他在這次戰役中加倍的努力,他剛出塞的時候就遇到匈奴騎兵的攔截。李廣利率軍將匈奴兵擊散,並一路追至范夫人城。

  三支隊伍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這源源不斷傳往長安的好消息,讓天子倍感欣慰。

  而昌邑王府邸,收到消息的劉髆更是大喜,舅舅的成功是他最後的一絲希望,他祈禱著此次出征,李廣利可以深入匈奴內部,將匈奴王庭趕去更北的地方。

  戰事進展順利是好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資的匱乏問題突顯了出來,糧草的緊張成了朝廷頭疼的事情,說到底,還是出征前最難搞的事--錢!

  戰爭拋去前線交戰,打的就是物資,打的就是糧草的供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決定了一場戰爭怎麽打,打多久!在古代,糧草別說丟失,就是晚到,運糧官也要受到嚴懲。

  而糧草在運輸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古代交通運輸能力欠缺,一場戰役,即便從各地調撥糧食,路上消耗高達七到八成,而在先秦,可達到九成。

  這意味著從後方運輸的糧食最後到達前線只有十分之一。

  加之運輸載體的限制,耗費人力巨大,後方需要源源不斷向前方運糧,才能保證前線的兵士有飯吃,馬有草料吃。

  周亞夫平七國之亂,面對吳國與楚國的60萬大軍,從昌邑派兵南下,佔據淮泗口,從背後斷開叛軍糧道,致使吳楚聯軍大亂,周亞夫輕松破了叛軍。

  而官渡之戰,曹操采納謀士許攸的建議,親率精兵五千,偷襲袁紹屯糧重地烏巢,焚毀了對方的糧倉,袁紹全軍軍氣崩潰,這成了曹操能夠勝利的關鍵。

  所以說糧草實在是太重要了!

  戰事要源源不斷的糧草,而源源不斷的糧食,就要土地裡有源源不斷的產出。

  對此刻的西漢朝廷而言,糧食是重中之重,西漢作為以農業為主的朝代,百姓有地種,地裡有糧產,才能保證朝廷的正常運作,文景兩朝,米多得吃不完,爛在糧倉的豐厚積累下,才有了今上征戰四方的基礎。

  當然眼前的戰事只是一時,更重要的是將來如何提高糧食的產量。

  自朝廷出兵後,前線軍糧告急下,劉弗陵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朔方之行,劉弗陵一路目睹了大漢天下,尤其是北方地區,土地的貧瘠,生產力的低下,只有大力振興農業,讓地裡長出更多的糧食,才能挽救此時的困頓,安民心,安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