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什麽呢?看的這麽入神?”妮可早晨起來看到唐寧正在看一張報紙看的入神,於是從後面環住他好奇的問道。
唐寧指了指報紙上面的一則名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選舉大辯論--到底要不要廢除奴隸製?”的文章對妮可答道:“在看這個!”
之所以唐寧會關注這則新聞,是因為參與辯論之一就是之後著名的美國總統林肯,這個時候他正作為共和黨的競選候選人競選過伊利諾伊州的國會參議員,而他的對手就是民主黨的代表道格拉斯。
為了這次競選,雙方進行了長達七次的辯論(又稱作1858年大辯論),這場辯論從表面看是林肯與道格拉斯爭奪伊利諾伊州的國會參議員名額,但從深層次上看,這也是當時美國歷史上延續多年的廢奴與蓄奴之爭,也是一場影響到美國歷史進程的歷史事件。其不僅僅是雙方就奴隸製存廢問題進行的爭論,也關乎著林肯和道格拉斯各自的思想理念及所代表黨派的鬥爭。
其實在美國建國初期,就開始了關於奴隸製的爭論。由於對奴隸製采取了的不同解決方式,美國分成了南北雙方:逐步采取措施廢除奴隸製的北方七州(馬薩諸塞、新罕布什爾、羅德艾蘭、康涅狄格、紐約、賓夕法尼亞和新澤西)被稱為自由州,保持奴隸製的南方六州(特拉華、馬裡蘭、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佐治亞)則被稱為蓄奴州。
當時南北雙方不論是在經濟,人口還是土地面積方面都大致相當,雙方的政治力量也相差無幾,於是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種平衡局面,而反映到奴隸製問題上,就是南北雙方相互妥協,1787年費城製憲會議上確定的選舉眾議員時黑人人口按照五分之三的人口計算就是這種妥協的體現。
然而,這種妥協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無奈之舉。隨著美國國土的不斷擴展,尤其是密蘇裡及內布拉斯加先後請求建州加入聯邦,按照原有的協議,這兩個州都應該屬於自由州,但是蓄奴州害怕這兩個州的加入會破壞它們在國會中的傳統優勢地位,於是爭取將其作為蓄奴州加入聯邦,這就引起了北方的不滿。於是,雙方就奴隸製問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1858年林肯與道格拉斯的辯論就是這種南北較量的產物。
按照商定,七場辯論分布在伊利諾伊州的不同地方,每次辯論一個人先上台演講一個小時,表述自己的觀點;然後另外一個人上台演講一個半小時,一方面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則是批判前者;最後再由先上台的人用半個小時補充自己觀點和反駁另一個人的批判;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則互相交換順序,以此輪替。
采取這樣的方式是由於伊利諾伊州的特殊位置所決定的——它位於美國的南北分界線上,該州以南偏向保存奴隸製,而北部則更傾向於廢除奴隸製。因此這種安排能讓州內的各地民眾聽見,從而保證辯論的公正性。
妮可自然不知道這場辯論的重要性,所以在掃了一眼之後就不以為然的說道:“這不是咱們的人贏了麽,你還擔心什麽?”
而唐寧則搖了搖頭:“雖然從表面上來看,的確是道格拉斯先生贏了,但如果單從選民票來看的話,其實林肯比道格拉斯多獲得了4085張選民票,他的落選是由於選區劃分的不合理,讓其在州議會的選票低於道格拉斯。
因為當時民主黨控制了伊利諾伊州選民較少的多數州,控制了州議會,
而聯邦參議員又恰恰是由州議會選舉產生,故所獲選民票沒有林肯多的道格拉斯反而當選了聯邦參議員。 而且作為一名老牌政治家,道格拉斯先生居然跟林肯這位新入政壇的律師辯論了七場,這對於他的聲望提升實在是太大了,你看吧、在這之後,北方那些反對蓄奴的家夥肯定會重視他,用不了幾年,南北之間這一仗將無可避免!”
聽到唐寧這麽說,妮可想到了上次唐寧的推測,忍不住驚呼道:“難道你真覺得那些北方人會因為黑奴過來打咱們?”
“現在南北之爭的核心其實並不是黑奴, 而是雙方的經濟模式,北方為了發展工業,希望提高進口關稅,並且咱們南方能夠提供給他們廉價的原材料和購買他們價高質次的工業品。
而從咱們南方來看,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如果提高進口關稅,那麽不但咱們不能再買到便宜的英國工業品,而且作為回製,英國也一定會提高咱們棉花的進口關稅,到時候棉花的利潤就會降低甚至沒有人來買。
你說吧,這麽無可調和的矛盾到最後除了戰爭,還有其他的解決途徑麽?”唐寧解釋道。
“那如果戰爭真的到來,你覺得咱們會贏麽?”妮可盯著唐寧問道。
唐寧搖了搖頭答道:“說實話我真的不看好,因為咱們的工業實在是太差了,除非英國肯堅定的站在咱們這邊,否則很難獲勝,但以現在歐洲的主流輿論來看,咱們的奴隸製實在是沒法拿到台面上來講,所以英國也只能偷偷支持、力度有限,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咱們的人也太少了。”(英國這個時候正是憲章運動剛剛結束、民權意識崛起,連馬克思、恩格斯都已經在輿論界有一席之地了,可想而知如果英國政府公開支持美國的奴隸製會被抵製成什麽樣。)
“北方比咱們的人多很多麽?”妮可不解的問道。
“雖然總人數差不多,但問題是咱們這裡百分之三十甚至四十都是黑奴,你覺得他會為了咱們的戰爭而拚命麽?”唐寧反問道。
“你說得有道理,那如果咱們輸了你有什麽打算麽?”妮可又問道。
PS:感謝書友“小武和呱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