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當不成贅婿就隻好命格成聖》第177章 執律前來,問1問齊國太子
對於許多大伏百姓而言,太玄京中多了一件值得傳頌的佳話。

 年少的小景先生,斬獲了殿前試三試魁首,榜文被貼在許多街頭,一身大伏聖君親自所賜的白衣以及腰間呼風喚雨兩把刀劍,也為眾人所稱道。

 當崇天帝親自頒下天詔,令陸景有執律權柄,之後便是飲宴,便如同科舉之後的飲宴一般,優勝者可入太乾殿中,與群臣飲宴。

 而其余眾多參與殿前試的人,也可在另外一座宮闕中參加宴會。

 這些人乃是由許多天下名士舉薦,敢於參加殿前試,身上自然有幾分才能,而這一番飲宴,也是多給這些人一次機會。

 只是此次與往次的殿前試有所不同,參加元神、武道二試的,絕大多數都是太子、七皇子一脈的年少天才。

 正因如此,許多參試者並不曾參加之後的宴會。

 而陸景在太乾殿中的宴會,也並無什麽新奇,只是有許多文官武將前來與他說話,崇天帝甚至不曾在宴會上久留,僅僅待了一刻鍾,就帶著薑白石一同離去。

 崇天帝走了,李觀龍、褚國公乃至一眾七皇子一脈的大臣,也不曾多留,也同樣轉身離去。

 而留在宴會上的文官武將,對於陸景頗為熱情,因為陸景才華有目共睹,如今也有了佩劍白衣之權。

 許多人看到他,往往會想起上一任白衣,深覺往後的陸景即便比不上他,也自然會有一番不同的成就。

 所以他們與陸景說話,語氣中往往帶著感歎。

 宴會足足持續了一個時辰,陸景坐而飲宴,不急不躁。

 沐浴更衣之後換上的白衣,乃是大伏太玄宮衣造精心縫製,除卻合身之外,對襟、衣領、袖口都有一種特殊的線條縫出許多紋路。

 平日裡,尋常光線下,無法看到這些紋路,可是當天上的陽光映照在陸景身上,這些紋路就會泛起銀色來,讓人越發覺得華貴。

 雖然走了許多人,可是宴會同樣熱鬧,還有許多熟悉的面孔。

 比如盛如舟、鍾於柏、趙子墨……

 鍾於柏就坐在陸景身旁,他臉上帶著平和的笑意,看著陸景問道「殿前試三試魁首,自有朝廷的大恩澤,再加上你這一身聖君特意賜下的白衣,有配刀劍上朝的恩澤。

 明日之後,你還可以遞上奏折,朝廷還會解決你平日生活上的許多問題。

 陸景,沒想到短短數月,你不僅走出了困住你的牢籠,甚至得了這等的權柄。」

 鍾於柏語氣裡但是感歎,手中拿著一杯宮中名酒,與陸景飲酒。

 陸景聽到鍾於柏的誇讚,只是向鍾於柏行禮∶「沒有於柏先生,陸景也許無法離開陸府,成為書樓先生。」

 鍾於柏微微擺手,他低頭看著陸景配在腰間的呼風喚雨,道「我總覺得這呼風喚雨兩把從陽劫海中為大柱國所獲的寶物,還有些特別的隱秘……我並不懂刀道,只是這把喚雨劍寒芒閃動之際,雲霧流轉,其中所隱含的一重重神秘氣息,我看不真切,但是確實存在。」

 鍾於柏同樣是劍道大家,他的元神劍道同樣名動天下,否則北秦攻伐安槐國之時,身在書樓的鍾於柏又如何敢孤身下樓,拿起染血長劍,回歸故國。

 更不敢獨身坐鎮安槐國國都,甚至安槐國國破家亡之後,他尚且還可以活命,這本身就證明鍾於柏的修為,也已然達到一種極高的境界。

 鍾於柏臉上帶笑「你的聲名必將很快傳遍天下,很多天下聞名的大修,也許會為了你專程前來太玄京。」

 「早知道我以前就該多堅持一番,那時你入了書樓,觀棋先生點你為書樓先生,我心中對於書樓頗為感激,又因你當時不過是十六歲少年,以為觀棋先生自

 會收你為徒。

 如今想起來,時至如今,你並非是他人的弟子,你只是一位書樓先生,尚且不曾拜師,自然可以成為他人弟子。」

 陸景聽到鍾於柏所言,低頭思索一番,正要開口詢問。

 鍾於柏卻朝陸景輕輕擺手,又笑道「等等數月,卻已稱得上時過境遷。

 那時你剛剛煉神,甚至不曾元神日照,我自然可以收你為徒,可是現在……你距離神火卻只有一步之遙,化真境界之下,也許是廣闊天下已經無人是你對手。

 我再想收你為徒,當你老師……其實已經不夠資格。」

 鍾於柏說到此處,臉中頗有些鄭重之色∶「陸景,天下廣闊,但是真正在修行一道上俯視天下者,其實並不算多。

 大雷音寺人間大佛、真武山主、道宗百裡清風、東王觀兩位道長、爛陀寺般嚴密帝、平等鄉補天大將軍,中央龍宮那位龍君……

 這些人於這天下而言,才是幾座國度以外,真正的強者,他日你若能見到他們,也許會有其他不凡的機緣。」

 二人飲酒,鍾於柏也講了許多天下之事,陸景則是認真聽著。

 酒過三巡,又勸走了幾位其余大人,陸景和盛如舟行禮道別,和鍾於柏一同走出太玄宮。

 此時已然是夜晚。

 「於柏先生,年關將近,你也獨身一人,不如除夕夜裡,來陸景院中,一同吃一個團圓飯?」

 陸景邀請鍾於柏,鍾於柏卻朝他一下,搖頭道∶「明日我就要出發,前往西北道。」

 陸景有些意外,皺眉∶「何至於如此倉促?」

 鍾於柏臉上帶笑,眼中卻還有些迫不及待「西北道距離北秦不遠,自有許多北秦修士蒙混而來,作亂其中,甚至策反許多妖魔。

 我前往西北道,與楚神愁一同坐鎮西北,也可殺幾個北秦修士,也總好過終日待在太玄京中,看那些兵部卷宗。」

 鍾於柏說到此處,探手之間,手中卻多了一把劍。

 正是那一把君父名劍,安槐國君賜鍾於柏君父劍,鍾於柏始終將這把劍帶在身上。

 「我曾以君父殺君父,如今卻可以用這把劍多殺幾個北秦修士,甚至往後,也可用這把劍殺幾個北秦的將軍。

 只有如此,我心中才可更輕松些。」

 陸景自然知曉鍾於柏用這一把君父劍殺了安槐國君,鍾於柏這一生因此而飽受煎熬,現在有了機會,能夠消解心中的煎熬,自然是一件好事。

 於是陸景向鍾於柏道賀。

 「陸景,如今你已然執律,可是……你並無官身,其實仔細想來,你不過孤身一人。

 刑部、大理寺會承認你的權柄,但卻不會出手助你,許多事,你萬勿衝動,腰間刀劍雖然可斬不平,可是終究要顧念自身,君子不可迂腐,不可置自己的性命於不顧。」

 到了鍾於柏府邸門口,鍾於柏語重心長,與陸景說話。

 陸景只是平靜笑著,應答下來。

 鍾於柏入了府中,陸景抬頭看著天空,卻見此刻的夜晚,靜謐而又寒冷。

 天上沒有星月,寒夜漆黑,也不曾有多少光亮。

 而陸景則轉過身去,一動不動看著身後的黑暗所在。

 大約過去幾息時間,那黑暗中卻走出一位體格高大的年輕人。

 那年輕人身身穿一身短打粗布衣服,面容堅毅,走到近前,向陸景行禮∶「驚蟄拜見陸景先生。」

 陸景上下看了魏驚蟄一眼,眼中多了幾分驚訝,但卻也並不多言,只是繼續前行。

 魏驚蟄就跟在陸景身後,二人就這般走在黑夜中。

 「魏驚蟄見先生與那位

 大人並肩而行,所以才不曾上前打擾。」

 魏驚蟄道∶「先生,許久不見,你可曾安好?」

 這位年輕人頗知禮數,陸景卻饒有興致地看了他一眼,笑道∶「其實並不算太過久遠,不過區區三個月而已,短短三個月,你卻練出了一身好氣魄,身上氣血昂揚,甚至氣血流轉間,我甚至可以感覺到一道初驚蟄龍蛇的武道精神,這……很是難得。」

 魏驚蟄對於陸景極為恭敬,認真回答道∶「先生,我頗有些機遇,因此而踏入武道一途,如今苦練許多日,終有所獲。」

 「不論如何,還要謝過先生,若非當初先生相助,驚蟄如今只怕成為了一具枯骨,又何言修行二字?」

 陸景和魏驚蟄行走在街上,魏驚蟄卻發現,陸景卻好像並非要前往養鹿街,反而朝西街走去。

 而他也並不多問,只是跟在陸景身旁,道∶「先生,今日我讀了三千言,其中卻有許多事不解,還望先生為我解惑。」

 魏驚蟄言語中帶著請教,再度站定,向陸景行禮。

 陸景微微頷首。

 魏驚蟄問道∶「今日,我早已通讀先生文章上百次,可我心中卻始終覺得,人既然貴於妖魔鬼神,貴於水火,甚至貴於天上的渺渺仙人….

 可這天下,凡人性命其實賤如牲畜,我父親一生養馬,最終死在馬蹄之下,對於許多大人而言,一介奴仆,死了便是死了,奴仆的性命尚且不如一條馬來都貴重。」

 「而我這許多日,都在諸泰河碼頭做腳夫,也見過許多從其他道府,前來京城活命的百姓。

 自此知許多所在民不聊生,許多人因為一餐飽飯而丟失性命,甚至有邊關之人為了躲避戰亂,一路跋山涉水,前來太玄京。

 他們出發時甚至有數百上千人,然而到了太玄京,也就隻活下來幾人。」

 「人貴於天下萬物……可是繁華太玄京的貴人們,為何不願低下頭去,看一看凡俗之民?」

 魏驚蟄低著頭,輕聲道來,語氣充滿疑惑。「貴人們的性命,自然要比我等賤民重要許多,他們可端坐於繁華之地,享受我大伏繁盛。

 可與此同時,他們之所以為貴,是因為這天下有無數的賤民們,將他們托舉於高處,他們踩著賤民們的頭顱,一步步攀上雲端。

 既然如此……他們為何不願低頭看一看人間,為何不願出些力量,救一救天下之民?」

 魏驚蟄說到這裡,長出一口氣∶「天下之人自然有貴賤之分,許多凡俗之民也並無什麽非分之求,只不過想要活命而已。」

 陸景聽到魏驚蟄話語,神色平靜,說道∶「大伏困頓,並非一朝成之。

 河東河北世家林立,田產無數,不知多少百姓淪為佃戶,世世代代為世家種田耕地,隻為求一頓溫飽。

 西、北之地,戰亂連連,十三道中,無數百姓家中壯年勞力都因為與北秦的爭戰,死於非命,雖為保家衛國,可他們終究也是大伏百姓,這些道府中的人命,其實要比大伏繁華之地的人命,還要輕賤許多,說沒了,也就沒有了。

 甚至……五方龍宮中,有龍王食人,妖魔作祟之下,偏遠之地的百姓們,不得不敬獻童男童女,保下更多人性命。

 離開大伏,北秦暫且不語,舉國上下,已然變為征戰的燃料。

 乃至有惡孽之國,真正位居雲端的人物,卻以砍頭剝皮為樂……」

 陸景娓娓道來,魏驚蟄就跟在他身後,低著頭,不知在想些什麽。

 「世間之事,難以得絕對的平等,在我看來,平等鄉的理念,其實並不可取。

 可人之性命,卻終究十分重要,不可被當作野草,不可被當做螻蟻。」

 「人貴於天地萬物,性命自然也同等貴重,可是在這天地土壤間,尚且有許多人不這般認為。」

 「他們只看到了人貴於萬物,卻將文章中的人,僅僅看作自身,看著同樣位居雲端者。

 而那些在塵埃中掙扎的百姓,已然被許多人遺忘。

 陸景說至此處,轉頭看向魏驚蟄,道∶「這就是世間的無奈,無人可以輕易改變。

 想要令這世道變得好些,一篇文章、幾個人,並不足夠,你心中有了不解,可以你的力量也無法改變什麽,即便此時的我,在這浩瀚的洪流中,不過只是小小的浪花,你……可明白?」

 魏驚蟄沉默良久,這才回答道∶「天下之事,自然不是一個小民能夠改變的。」

 ……

 二人正一邊低聲交談,一邊行走在街上。而距離他們不遠處。

 百裡清風坐在黃鬃馬上,虞七襄依然牽馬前行。

 二人一馬距離陸景和魏驚蟄不過十余丈距離。

 可不知為何,就連陸景都不曾發覺他們的存在,百裡清風和虞七襄靜靜的聽著陸景與魏驚蟄交談。

 虞七襄思索良久,忽然道∶「這陸景先生說的倒是頗有道理……在大伏許多繁盛之地人們的眼中,重安三州的子民性命,似乎確實不太重要。

 重安三州攔住北秦,不知死了多少人。

 可天下繁華之處依然繁華,重安三州逐年破敗,青壯兒郎也不知死了多少。」

 百裡清風白發垂落,望著前方陸景的背影,眯著眼睛道∶「便如他所言,大伏困頓由來已久,大伏崇天帝登上帝位,許多事略有緩和。

 比如在這太玄京中,崇天帝任由書樓有教無類教化京中百姓,太玄京中的規矩,也逐漸變得開明,世家儒教的影響力逐漸消退,力量也逐漸被削弱。

 可是……仙人俯視之下,大伏崇天帝氣魄驚人,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做出了許多取舍,反而犧牲了許多人。

 薑白石心有執念,想要鑄造一面棋盤,讓天上落凡的仙人,盡數落入他的棋局中,化為飼養天地的養料。

 平等鄉補天大將軍,想著以自己手中禪杖,粗暴而又直接的鑿出一片平等天地。

 ……在這般大勢之下,一兩個人的力量,就如水花一般,頃刻間消失,生不出什麽波瀾。」

 「在這樣的大世之下,原本那些貴人們,反而變得越發高高在上,幾乎不可被觸犯……而這也是我這許多年來,從不曾前來太玄京的原因。」

 百裡清風灑脫的眼神裡,多出一些厭惡來「這些人們太過看重大勢,一舉一動總要顧慮許多,許多權勢之人即便犯了錯事,受到懲處也不痛不癢。

 正因如此,我隻喜歡著太玄京中的酒,卻不喜歡其中的人們。」

 虞七襄靜靜聽著,又走出許多距離,終於按捺不下心中的疑惑,問道∶「宗主,你讓我跟著這陸景,究竟是想要做什麽?」

 百裡清風正要回答。

 卻見前方的陸景和魏驚蟄終於停下腳步。

 而他們所在的位置,卻是一座豪奢府邸之前。

 這豪奢府邸,看起來頗為厚重古樸,佔地極廣,門口又有四位守衛,身穿不同於大伏製式的鎧甲,按刀而立。

 陸景身穿白衣,俊美面容上無悲無喜,抬頭看著這座府邸。

 「橫山府?」

 魏驚蟄頗有些疑惑,如今時間並不早了,陸景為何要前來此處?

 「我曾經夢到過一處算得上極好的世界,這也是那三千言的來處。」

 陸景對於身後魏驚蟄,似乎也帶了些信任,望著眼前橫山府,解釋道∶「我夢中的天地,比這殘破的

 世界還要好上許多,人們稱不上大富大貴,可終究活的有些許尊嚴,終究不缺一頓飽飯。

 我見慣了夢中的天地,再看此間天地中的魑魅魍魎,心中便尤為厭惡,總覺得既然來了這世間一遭,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否則,見過夢中天地的人,反而變為了束發穿袍的古人,這不失為一種退步。」

 陸景這般說著。

 魏驚蟄去似懂非懂,不知陸景口中見過夢中天地的人,古人……這些話語,究竟代表著什麽。

 二人隔著一條街,看著衡山府。

 陸景道「你可曾聽過齊國太子之名?」

 魏驚蟄點了點頭∶「碼頭上有許多人提起,據說是一位暴虐無端,嗜血瘋癲之輩。」

 陸景一手按住腰間的呼風刀,回答道∶「確實如此,我看過許多遊記記載,也和齊國太子見過幾面。

 暴虐無端、嗜血瘋癲還不足以形容他。

 可這樣的人,卻堂而皇之居住於大伏最中央之地,最可氣的是,他身上還擔負著大伏、齊國兩國子民的安樂,他若有閃失,對於兩國邊境子民而言,必然是一樁天大的劫難。

 你看,天下很多事,就是這等無奈。」

 魏驚蟄神色也變得頗為冷漠,看著遠處的橫山府「齊國太子那般暴虐,據說在齊國國都中,經常砍頭剝皮,現在到了我大伏,應當有些許收斂。」

 陸景笑了笑,眼中卻並無絲毫笑意∶「此事倒也還是未知,但我……卻有了些額外的收獲。」

 魏驚蟄仔細傾聽。

 陸景道∶「齊國太子麾下有兩位極為出名的修士,一位名叫梟骨,另外一位則是叫梟冥。

 我之所以知道他們的名姓,是因為有一位書樓先生出訪齊國高夏書院,歸來之後寫了一本齊國遊記。

 其中便記載了這兩位修士的名字,他們養育鬼火,以齊國所謂奴民的性命,養育鬼火,化作自身養料,以此破境。」

 「據說死在他們手下的奴民,也許已過萬人,磊磊白骨,無數血肉都被鬼火吞噬。」

 「這些奴民多數來源於周遭的國度,乃是被齊***伍劫掠而來,最終死於他們手中。」

 「萬……萬人?」魏驚蟄微微張嘴,一時之間,卻不知該說些什麽。

 不遠處的百裡清風、虞七襄並不明白陸景想要做些什麽,可卻也同樣皺眉。

 「先生,所以你來這橫山府中,是為了……」魏驚蟄驚疑一陣,開口詢問。

 陸景道∶「因為我發現,那兩位強者中,名為梟骨的第七境修士, 就在這橫山府中。」

 魏驚蟄眼神怔然,不明白陸景就算是發現了梟骨,又能如何?

 梟骨乃是齊國臣民,跟隨齊國太子前來大伏,即便殺人無算,和陸景又有什麽關系?

 「難道,先生想要為那些死去的人們討一個公道?」魏驚蟄低聲發問。

 陸景轉過頭來,認認真真看了他一眼,搖頭道∶「如今這世道,人們大多獨善其身,為他人討還公道這樣的事,說出來難免要引人發笑……可是,我確實為那梟骨而來。」

 陸景話語至此,臉上的笑意漸濃∶「說來也巧,這梟骨……與我有仇。

 那些齊國奴民的性命,自然與我這個大伏人沒有關系。」

 「我不過只是執律前來,問一問齊國太子,他麾下梟骨,為何要以種魔之術害大伏殿前優勝者。」

 --到進行查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