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興漢》第四十六章 入主南郡
劉琮提出這麽個請求,其實也是讓諸葛亮很矛盾,一來自己確實在很多方面還要仰仗自己的妻子,只是也狠不下心將老丈人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丟在襄陽,便為難的看了看黃承彥。黃月英也是同樣的表情看著黃承彥。

黃承彥爽朗一笑:“去吧,不用擔心老夫,老夫閑來便去找龐德公、水鏡先生。二公子雖然有雄才大略,但資歷尚淺,你們二位年紀稍大一點,遇事要謹慎三思、鞠躬盡瘁,老夫便是無憾了。”

"琮兒謝過姨夫,琮兒一定讓表姐和姐夫得空便回襄陽看望您,姨夫若是掛念表姐,也可搬來江陵同住。”

“多謝有心了,此事以後再說吧!”

見黃承彥允諾,諸葛亮也是如釋重負,朝著黃月英微微一笑,這事算是定下來了。

離開江陵的時候是四個人,回來的時候出了兩個女人,還多了一文一武兩位名將,倒讓劉琮漸漸找到了一種在這戰亂時代做諸侯的感覺。

吳巨治下的南郡不說是百廢待興,也據對談不上勵精圖治。如果僅僅是安逸於做好一郡太守,劉琮文有諸葛亮、劉巴、李嚴、張博等人,武有文聘、甘寧、魏延,應該會比較輕松,

但劉琮的目標不僅僅局限於固守一郡,也絕非固守荊州,和諸葛亮一樣他的志向是華夏一統。

說得直白點要從一個直轄市什長成功的轉型成為一個割據一方的軍閥甚至一統華夏君臨天下的王者,人力、物力都不可或缺。劉琮當初在隆中隊諸葛亮說時不我待絕不是危言聳聽。劉琮二月初出征秭歸,然後攻吳巨。回襄陽請諸葛,再次回到江陵城時已經是三月底,建安十年三月,再有三年曹操就要南征,甚至會更早。留給劉琮和諸葛亮等人的時間確實有限。

因此回到江陵之後劉琮便陸續給諸位分派任務,諸葛亮理所當然的成為南郡郡丞,負責處理政務。文聘為長史統領南郡兵馬,甘寧、魏延為長史司馬各領一部。魏延負責步兵營,甘寧負責建水師營。劉巴為典農令,負責全郡屯田。張博則為任命為一個並不存在長江對面的公安縣縣令,一年之內必須初具規模!

沒錯,這些不是劉琮一個人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和諸葛亮探討了數天,又召集文聘、劉巴、張博等人才最終商定。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劉琮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有一支足夠大的軍隊,而糧草必須先於軍隊籌備好。

至於兵製,劉琮決定征兵製和世兵製同時進行。

所謂世兵製就是將兵戶和民戶的戶籍分開,專門的兵戶是父死子繼,兄忘弟從。為了更好的落實世兵製和掌握軍隊世兵,張博要建設的公安縣就是準備專門用來安置士兵家屬。這些家屬進行統一管理,既是方便控制,也是方便撫養。

劉琮記得曹操還是兗州牧的時候,治中從事毛玠就提出了兩條重要的建議:一是要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旁人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二是要修耕植以蓄軍資。

修耕植以蓄軍資,其中心任務就是要通過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收成解決十分緊迫的軍糧問題。民以食為天,軍隊更是如此,解決好糧食問題才能在群雄角逐中站穩腳跟,進而消滅對手,實現統一大業。

劉琮明白,諸葛亮也明白。但是自從黃巾之亂一來,連年的戰爭造成了大量人民流亡,與戰爭相伴而行的便是瘟疫,可以使現在的社會經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南郡除開荊州治所襄陽外,下轄九縣七王國,人口不過六十余萬,平均到每個縣也就是四萬人。

人口稀少,

受影響的自然便是農業,而農業是現在的支柱產業,農業遭到破壞,工商業自然隨之凋零,劉琮要勵精圖治,也必須首先振興南郡的農業。但現在不是和平時期,江東孫權,北方的曹操個個做夢都想吞並荊州,不可能給劉琮時間按部就班的采用通常的一套發展農業生產的辦法。思來想去也只有學習曹操,采用非常手段將勞動力和土地高速高效結合,也就是屯田。好在南郡地處荊州腹地,劉表入主荊州以來,還算穩定,江陵人口相對集中。另外地處江漢平原的江陵及周邊縣國有大量的空地和荒地,也有足夠的灌溉條件,這也是當初劉琮非要置吳巨與死地,拿下南郡太守之位的主要原因。

另外屯田製興起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吸引全國各地流亡的農民,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要還是消耗人力財力,而財力又是靠人創造的。將來如果和曹操對峙打消耗戰,人口也是個重要因素。擁有五虎上將和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蜀漢卻是最早滅亡的,除了劉備當初一意孤行急於為關羽報仇導致夷陵兵敗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就是轄下得人口太少,國力太弱。

漢代屯田自古有之,但劉琮不打算安全采取軍屯。尤其剛剛起步,雖然抄了吳巨的太守府,但征兵需要的花費太大。軍屯在江陵附近先推行,第二年再往東江漢平原推廣是劉琮的既定政策。而且屯田還是實行軍事化管理。組織從軍隊淘汰下來的士兵和募集的農民,屯田的隊伍也按照軍隊編制,五十人一屯,分給相應的田地和農耕器具、耕牛。

江陵主要是現役士兵直接進駐,而將來建設成的公安縣以士家為主,軍戶生產者為田兵,或者屯田兵,平時屯田,展示入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劉琮並不指望這些屯田兵上戰場,真要到了那個份上,荊州也岌岌可危了。而將要實行的完全民屯,劉琮心中也沒底。

畢竟農民的紀律性很差, 如果不采取強迫性只怕收成沒有保障,而農民又不習慣軍事化管理,如果因為強迫屯田而導致百姓大舉外遷也是得不償失,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民屯只是小范圍先行試驗。劉琮能做的就是讓劉巴率眾先行興修水利,利用長江和漢江的天然灌區,爭取一年兩熟甚至三熟。

定下來第一步要做的事情之後,劉琮便將江陵城內的兵馬進行了拆分,甘寧隻選了水性較好的加上原來從巴郡帶過來的兄弟共計三曲,剩下的劉琮要求甘寧邊訓練便招納舊部,然後在剿滅水賊中擴大隊伍。張博分得五百兵卒過江進行基礎建設。、劉巴分一千兵士在江陵城周邊實行軍墾。

剩下的給各曲侯、司馬配備親兵之後兩千兵交給魏延,雖然只有兩千人卻安排了包括王威、霍峻兩名成名已久的將軍。分工上,文聘統管水步兩營,平時甘寧、魏延負責兩營訓練,王威、霍峻負責郡內治安巡查。文聘的主要任務便是募集新兵和戰場陣法、戰法的訓練。

隻留下一百親兵負責太守府的安全,剩下的三百人全部交由黃權。

黃權出任五部督郵之後便不再兼任劉琮的親兵隊長。劉琮見黃權與自己年紀相仿,為人也機靈,而且相當忠誠,有意將其培養成類似於明代的錦衣衛統領。

龐山民則補張博之缺調任夷陵縣令。劉琮知道龐山民雖然沒有諸葛、龐統之才,但作為襄陽名流龐德公之子胸中還是有些才學,夷陵只不過是一個小縣,而且靠近江陵,政務方面也容易督查。

其他縣和王國,劉琮只能等慢慢掌握情況之後再考慮更換長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