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星期二
早上起來嶽母已經熱好了包子打好了豆漿。兒子要上學,所以起來最早的是嶽母,她要給兒子準備早餐。今天早上兒子吃的確和我們不一樣,兒子吃的是麵包加半個鵝蛋。我問兒子家庭地位最低的你,確吃著最好的食物,這是為什麽呢?兒子笑著不開腔,碰都不讓我碰他的麵包。臭小子吃獨食。包子是昨天晚上妻子包的,昨晚還把要醃製的肉一並帶了回去。昨晚女兒給妻子打電話說居家隔離三天變成了五天,廣安防控中心打的電話。
那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發現妻子穿了一件女兒的衣服,妻子看著我明顯感受到我眼中表達的意思笑著說:“女兒說這件衣服穿不下了,我卻剛剛好,這是女兒初中時穿的衣服這件衣服她穿的時間最長了,很暖和耶!”說著還用手摸了摸衣服以示肯定。我能說什麽呢!這時候我想到一個事,有人發現沒有?老年人就喜歡撿後輩的衣服穿。這說明一個問題。一是:當年物資匱乏老年人為了節省,保持一貫勤儉的習慣。二是:老年人對物品需求的減少,因為隨便一件物品老年人會用很長時間都不會壞,因為他們活動的少了,物品磨損就減少了。三是:沒有動力和活力改變更新自己了。有這樣的習慣開始就表明他們已沒有多大進步空間了,最慘的是他們不自覺的無意識的自己主動的承認了這一點。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精神和身體的衰弱,他們逐漸的自認為自己的貢獻少了,對家的依賴更重了,對後輩的態度逐漸變得卑微。比如我們和父輩的關系,不知道哪一天?我們居然吼了父母。
比如“好”家庭地位的漸漸提高。改變的方法是長輩恢復自信,找出自己的強項,並為後輩做好榜樣。後輩應收斂自己的強勢,態度變得和緩語氣改為商量。
頭幾天和嶽父談到鄉下那些老物件的問題。嶽父有一句話是說,找幾樣東西運回來,有時候看一看也是一個念想。而我的觀念與這相反,我說我們一起已經生活快二十幾年了,鄉下的那種生活環境節奏,你們再也回不去了。一是沒那精力,二是沒那條件了,三是環境也不允許了。你想一下二十年都沒用的東西,它們還有用嗎?還有被用的價值嗎?過去了的就該讓它過去。
有的人每天都多愁善感,懷念昨天如何悲慘如何了得,這樣的人沒人喜歡和他聊天。人們都喜歡和今天的人,明天的人在一起玩耍,誰會向往昨天呢?昨天的生活什麽都缺溫飽都成問題。今天呢,吃的喝的住的穿的應有盡有。幾十年前你能想到現在要乾的事兒居然是找事兒來打發時間嗎?我們就該聊今天的事和明天的事,昨天就讓它過去吧!留下來也只是念想傷感,即便是曾經的輝煌,那也是曾經。
勤儉可以,但要拓源。尊老愛幼可以,但老不能賣老,幼不能持驕。懷舊可以,但思想得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