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嘴仗的皇帝帶著王詹事回來了,意氣風發地準備在少年面前找回場子。
見禮之後,王鐸一眼看到桌上的字畫,出於對書法的熱愛,自然是要觀摩一番。
只是掃了一眼,心裡咯噔一下子。
尼瑪,大明竟然有人將自己的字體模仿得如此逼真?
他趕緊抄起一張仔細觀瞧,不對,印章都一模一樣。心中更是充滿了小問號。
“王大人,不用看了,就是你的作品。”
皇后朱唇輕啟,帶著無奈的表情,將事情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
皇帝:人才啊!開源小能手,要不送到戶部見習?
王鐸:回去吊到樹上打。
事情發生了,總得想辦法解決。
王鐸率先一步,跪倒在地:“陛下,這些書畫都是臣的拙作,品質低下,懇請將此燒毀,不可流入世間。”
皇帝不幹了,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再說,這是你孫子捐獻出來的,想收回去,考慮一下欺君之罪。
“少詹事此言詫異,既是捐贈之物,豈能出爾反爾。若是感覺略有瑕疵,以新作替之即可。”
花白胡子老頭氣的渾身顫抖,山羊胡子都跟著哆嗦。一心盤算著回家采用哪種刑罰,才能讓孫子痛改前非。
仔細一琢磨,沒招兒。
孫子可以打,打死官府都不會追究。
皇后的乾兒子他是打不得的。盡管算不得皇親國戚,可不是純金的,至少也是鍍金的。
替換作品更是不可能的。一是沒時間,二是沒心情,隻想著如何才能教育孫子。
還是穿越過來的王無咎壞主意多,在皇后的耳邊低語了幾句。
皇后聽了直搖腦袋,“不行,家父就是個守財奴。”
無咎心說,別說他只是個守財奴,他就是個貔貅,我也能給他捅出菊花來。
皇帝一錘定音,只要拿回銀子就行。
這點兒散碎銀子,並沒能讓皇帝笑逐顏開,反而是雙眉緊鎖,耷拉著苦瓜臉,目光一直釘在沙盤上。
回想起朝堂上產生了兩大爭論,恨得他牙根直癢癢。
一是他暗地裡安排楊嗣昌與清廷媾和,讓大臣們知道了。
以黃道周為首的一群文人,對著皇帝狂噴,強烈譴責這種賣國行為,要求罷免楊嗣昌。
二是楊嗣昌提出加稅二百四十萬兩,用於抵禦清軍扣關的開支。
加稅他倒是同意,不過隻想加在富人的頭上。可滿朝文武說了,憑什麽剝奪窮人的愛國權利,要加稅可以,一起均攤。
至於撤回關寧鐵騎,提了半句,群臣圍毆。
王鐸看著皇后抱走的一大卷書畫,心裡正在鬱悶,皇帝突然發問。
“王卿,議和之事以為如何?”
鬱悶的王詹事聽見皇帝征求自己的意見,略作思索,躬身答道:
“臣以為朝中爭論各據其理,還需萬歲決斷。”
崇禎帝極為不爽,就是隻老狐狸,你孫子誆騙你的書畫,活該!
轉眼看見王無咎,有了。老狐狸不說,正好拿小狐狸開刀,順便找找場子。輕咳一聲:
“無咎,中午你說撤軍,但朕想的是議和,朝中支持和反對的大臣參半,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王無咎探著腦袋向外看了看,日頭已經偏西,隨口問道:“皇上,管晚飯不?餓了。”
“答對了隨便你,朕要是不滿意,你就餓著。”
少年還沒答話呢,
太子呲溜就往外跑,“父皇,我去讓母后準備晚飯。” “站住,你都十二了,朝堂上的事知道一些也好。歷練歷練,聽聽十四歲佳話少年的高論。”
太子止住了腳步,王無咎卻腹誹道:這皇帝夠記仇的,“小孩子”的言論現在還記著呢。
他上前一步,對著崇禎帝深施一禮。
“陛下,先議和,再撤兵,小子以為上策。”
一旁的爺爺手心裡的汗都出來了,朝廷大事,豈是你一個小孩子議論的?為了口晚飯,腦袋都不要了。
皇帝萬沒想到,這孩子竟會同意他的想法,頓時來了興趣。
“說說理由?”
“陛下,當下百姓最想要的是什麽?是安定。只有周邊安定,才能穩定民心,再圖發展。北邊穩定了,就可以給予闖賊等流寇最後一擊,在中原和西北恢復生產,發展民生。”
爺爺看著孫子,腦袋肯定讓皇帝換過了,有了打嘴炮的潛力。
皇帝則是不依不饒,“既然議和,為何還要撤軍?”
王無咎指著沙盤,比比劃劃。
“小子以為原因有三。其一,清廷未必是真心議和,關寧軍突出在關外,就是一塊肥肉,隨時可以吃到嘴裡。”
看著皇帝聽得十分認真,並沒有打斷的意思,他繼續道:
“其二,議和後,軍心懈怠,戰力下降,非但不能保持對清廷的威脅,還有可能成為尾大不掉的軍閥。其三,大量的銀兩浪費在物資的補給途中, 加重朝廷的負擔,得不償失。”
王無咎知道現在議和是對的,可以暫時安定北方。全力對付苟延殘喘的農民軍,從而穩定長城以南地區,以塗後續。
可文人誤國,一個個口吐蓮花。當清軍來的時候,要不比兔子跑得還快;要不比孫子跪的都矬。
皇帝的眼神中帶著些許的驚訝,先不說議和的對與錯,僅是這套說辭,已將超出了他的年齡,難道真是年少有為?
若是一心輔佐太子也就罷了,但凡有一點點異心,立刻渣渣。
可對於少年的回答,皇帝挑不出毛病,還是沒找回場子,心有不甘。轉念一想,可以用稅收問題難為難為他。
“加稅問題你如何看待?”
“不用加,小子每天能睡五個時辰,夠用了。”
皇帝:我是讓你多睡覺麽?再胡咧咧,打得你昏睡。
再一想,是自己太急了。前因後果沒有交代,孩子自然聽不明白。
“朕的意思是,為了阻擊皇太極扣關,朝中有人提出增加稅收240萬兩,如何?”
皇帝的話音還沒落,王無咎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疾呼。
“陛下,萬萬不可!”
他十分清楚,正是這次征稅,讓本就不堪重負的百姓雪上加霜。
中原大地餓殍遍地,白骨累累。人們流離失所,易子而食,百萬之眾屍骨無存。
當李自成死灰複燃,搖旗呐喊的時候,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就讓造反的烽火燃遍中原。
大明從此失去了根基,徹底喪失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