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獨治大明》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
  吏部尚書李裕是景泰五年的進士,雖然跟徐溥是同年,但並沒有跟徐溥結黨,而是早已經投到萬安的麾下。

  其實在吏部尚書這個人選上,但凡有能耐的首輔都會力求推薦自己人,而萬安跟李裕則是“同年、同鄉和師生”外的志同道合之人。

  現在輪到吏部奏事,李裕並沒有推讓給徐溥,而是當仁不讓地站了出來跪奏道:“皇上,工部尚書謝一夔於本月得痰疾隨先帝而去,戶部左侍郎孫仁和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敷已經告老還鄉,請皇上準許廷推三職填補空缺!”

  由於沒有完善的退休制度,很多官員都願意為大明發光發熱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以致明朝不少官員都是病逝於任上。

  另外,在新老交替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朝廷大員選擇離開。

  倒不是他們不想留下,而是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無奈之舉。在這個位置上呆久了,誰的手腳能保證乾乾淨淨,即便是清流官員亦遠沒有表面那般清廉。

  若是吃得太胖的官員,這個時候能夠主動請辭,再花得銀兩打點一下,通常都是人走罪銷。文官集團內部沒有那麽多的打打殺殺,有的是人情世故。

  隨著工部尚書謝一夔病逝和戶部左侍郎孫仁、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敷告老還鄉,自然就要通過廷推填補空缺了。

  “準奏!”

  朱祐樘知道這些官員基本都是一丘之貉,除了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屬意的人選是王越外,其他位置受誰坐便由誰坐,故而十分痛快地道。

  早朝已經臨近結束,陽光已經漸漸高起。

  雖然陽光讓人感到很暖和,但站在這裡曬久亦會感到難受,特別一些穿得厚實的官員已經開始抹汗了。

  在這個時候,地位的好處便已經體現出來。

  閣臣能夠在西角門的屋簷下遮陽,皇上更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寶座上,三面的屏風還能擋風,而他們一千多名文武百官只能在這裡風吹日曬。

  現在看到吏部尚書李裕奏事完畢,大家都準備恭迎皇上退朝,然後好離開這個鬼地方。

  “皇上,臣還有補充!”吏部尚書李裕並沒有退下去,而是仍舊跪在地上道。

  此言一出,很多官員不免大失所望,但亦有官員當即打起十二分精神,便紛紛扭頭望向了寶座上的朱祐樘。

  “準奏!”朱祐樘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同意加奏道。

  雖然有吏科左給事中王質的前車之鑒,但越是高位的官員反而越愛惜自己的羽毛,所以李裕這種高級官員更加不敢亂來才對。

  李裕組織好語言,便進行奏事道:“皇上,內閣缺員已久,朝中諸事一直勞煩萬閣老和劉閣老,想必兩位閣臣亦是心力交瘁。今新朝新氣象,請下令增補閣員,一則憑兩位閣老分擔事務,二則好輔助皇上開創盛世。”

  增加閣員?

  大家聽到吏部尚書李裕的奏事,不由得紛紛扭頭望向了徐溥。

  徐溥的嘴角微微上揚,眼睛閃著一抹野心。

  雖然他現在已經是大家所擁護的新領袖,只是終究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

  若是能夠早一日入閣,那麽他早能早一日以內閣閣臣的身份統率百官,從而成為真正的文官領袖。

  萬安的臉上仍舊是皺巴巴的,只是眉頭微微蹙起,似乎是在思考著事情。

  劉吉的嘴角微微上揚,顯得幸災樂禍地望向萬安,敢情萬安這個小弟是要造反啊!

  “萬閣老、劉閣老,

你們兩人真的已經心力交瘁無法履行內閣的職責了嗎?”朱祐樘並不急於答覆,而是望向左邊的兩老閣老詢問道。  “沒有!廉頗八十尚能上陣殺敵,臣今不及七旬,願為陛下再效力十年!”萬安當即一激靈,急忙進行表態地道。

  劉吉聽到萬安的如意算盤,真的想捶死這個死貨,但還是急忙表態道:“臣跟萬閣老能履行內閣的職責!”

  朱祐樘對兩人的表態並不感到意外,當即便是拒絕道:“王給事中剛剛說得對!朕初登大寶,於政務多有不通,而閣臣人選事關重大,故不宜過早表態!今內閣二位閣臣老誠持重,可保內閣平穩,所請不允,退朝!”

  “退朝……百官跪送!”梁芳手持佛塵,當即便唱起道。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萬安等官員顧不得心中的驚訝,當即紛紛進行跪禮道。

  想要入閣?沒門啊!

  朱祐樘特意瞧了一眼下面愣在當場的徐溥,便從寶座上離開,然後從西角門走向已經等候在後面的龍輦。

  文官集團自然不是鐵板一塊,雖然自己現在還沒有培養出心腹官員,但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徐溥的勢力壯大。

  徐溥的腦袋嗡嗡作響,顯得難以置信地望向離開的朱祐樘,對這個曾經言聽計從的學生是越來越陌生了。

  一直以為,自己入閣的最大障礙是萬安和劉吉的聯手排擠,但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來自自己的乖學生。

  今日在出門外還志得意滿,本該是自己大展拳腳的早朝,結果簡直像是一個上躥下跳的小醜。自己所力推的即位恩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今入閣之路更是被斬了一刀。

  萬安和劉吉默默地交換了眼色,一直以為徐溥作為帝師定能憑此而貴,但現在看來似乎不是這麽一回事。

  在場的官員都不是傻子,隱隱嗅到了一絲風向的變化。

  若是徐溥真如想象中那般得到榮寵,此次定然是允許廷推閣臣,好讓自己的老師徐溥能夠入閣輔政。

  現在如此態度,雖然皇上並沒有指名道姓不允許徐溥入閣,但徐溥入閣之路已經蒙上一層陰影,甚至已經跟入閣無緣了。

  “先帝留下的《治國良策》真的這麽厲害?”翰林檢討楊廷和站在原處,顯得若有所思地望向已經離開的新君喃喃自語道。

  對他們底層翰林官而言,自然最為關心君王的性情和喜好。畢竟自己能否受到重用,能否在新朝發光發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君的信任。

  經過他此次早朝的認真觀察,發現新君確確實實不像傳言那般愚鈍,反而更像一個深不可測的帝王。

  “介夫,過來一下!”劉吉不知什麽時候從雲台下面,對著站在原地的楊廷和招手道。

  楊廷和頓時一激靈,當即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禮道:“弟子給師相請安!”

  “跟為師過來,為師有些事想要跟你說!”劉吉很滿意地望著自己這個得意門生,便朝著東邊邁步道。

  “遵命!”楊廷和雖然不知道老師要跟他說什麽,但在這個師者如父的時代,當即應了一聲便急忙跟上。

  他是成化十四年的進士,而當年會試的主考官正是劉吉,所以打進入官場第一天起,身上便被烙上劉吉黨的印記。

  文武百官如潮水般退去,但這裡亦出現一些特殊的情況,而劉瑾主動找上了張升。

  張升聽到劉瑾的傳話後,先是點了點頭,便轉身準備前往翰林院。

  “張諭德,恭喜了!”謝遷剛剛瞧見劉瑾找上張升,對經過自己身旁的張升祝賀道。

  張升不由得愣了一下,顯得困惑地詢問道:“謝大人,不知喜從何來呢?”

  雖然自己是成化五年的狀元, 對方是成化十一年的狀元,但謝遷的老師是徐溥,致使現在官職處於謝遷之下。

  “張諭德,你今榮辱有加,高升在即啊!”謝遷的眼睛閃過一抹妒忌,顯得話裡有話地道。

  張升的臉色頓時一沉,顯得有些生氣地反問道:“謝大人,你我二人寒窗苦讀到翰林院繼續學治國之道,莫不是僅是謀取高位?”

  “張大人,高風亮節!”謝遷頓時是啞口無言,隻好拱手應付道。

  張升並沒有搭理陰陽怪氣的謝遷,當即轉身離開。

  現在他隻想好好地輔助朱祐樘,至於其他人怎麽看和怎麽想,他並不打算理會。跟升遷相比,他更希望自己能夠幫到這位有改革魄力的新君,特別能在鹽政上有所突破。

  由於一直作為京官,每年內閣都會安排衙門前往揚州帶回最好的淮鹽回京分派,故而並不需要理會鹽價高低。

  只是經過近期對京城鹽價的了解,他才發現現行的鹽法確實是國失鹽稅而民不得利。

  謝遷看著遠去的張升,心裡的嫉妒之火更濃了。

  他比張升更年輕,比張升的官職更高,比張升更早進入太子府講學,比寒門出身的張升不知富貴多少倍,但現在皇上頻頻將這個人召進宮裡,對同是太子府舊人的自己竟然不聞不問。

  徐溥遠遠地望了一眼自己同樣失意的門生謝遷,卻不知哪怕出了差錯,猶豫了一下,便大步朝文淵閣的方向而去。

  這一個跟預期不一樣的早朝,注定是要掀起一場波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