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禦夢行者》第26章 我要學著去穿越
  退一步越想越氣,忍一時越想越虧。

  我不是一個容易生氣的人。但這一次真的是非常的不爽。

  他不讓我看,我偏要看。我倒要看看你們搞什麽。

  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利用羅伯特·門羅提出的作法,穿越到高振幅頻率狀態,以神遊的方式去看清楚他們到底在折騰什麽。

  你趕我走,我偏要來。

  從理論上,在剛睡眠的時候神遊出體,而不是在夢中清醒過來的話,是有可能以所謂的“靈體”狀態進入這個現實世界的。前些天我很意外的做到了一次。

  我不知道這次能不能再次做到,但我覺得不妨試一下。

  我沒有跟任何人說起今天被鬼子呵斥了的事,畢竟這件事即蹊蹺,又丟人。

  蹊蹺之處在於,我覺得我第一次在偶然間做到了睡眠中神遊的時候,見到了那個鬼子槍殺了一個老太太的事件,當時很可能那個鬼子看到我了,認出我了,所以之後幾次遇到他,對上眼神,都覺得怪怪的。丟人之處在於,我沒事偷看人家工地施工,也有理虧之處。

  雖然理虧,但賭氣。

  晚上一熄燈,我就躺到床上。屋裡另外幾位大爺還在看電腦,我就認真的開始回憶羅伯特·門羅睡眠法和卡洛斯·卡斯塔尼達對於“夢中行者”操作的記載。

  第一步,是放松。

  全身都要放松。我采取的是平躺。我借助了從門羅科學院官網上下載的免費的引導音頻,是下雨聲、白噪音和充滿磁性的男性聲音混雜在一起的聲音做催眠引導。雖然催眠引導的音頻是英文的,但我的外語還可以,能夠完整的理解催眠語的內容,並且從思維層面上與語意產生共鳴。

  下雨聲對於人腦來說,是非常愜意的,非常有利於放松。但如果身心二者都放松得太徹底,就會沉沉睡去。這是阻礙絕大多數嘗試出體的挑戰者的第一個門檻。所以,在雨聲中才會有白噪音。

  腦科學家把腦電波分為α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其中,α波與β波與睡眠神遊關系最密切。大腦處於α波段時,人實際上是處於“思維放松,但意識仍清醒的階段”,就好比開汽車,變速檔掛在空檔,發動機空轉的狀態;β波則是完全清醒,思維活躍時的腦電波,這時人的大腦就是掛著變速檔,踩著油門,一路向前的狀態。

  所以,白噪音的作用是與α波相匹配,提醒音頻的聽眾,不要沉沉睡去,而要努力實現一種狀態,即肉體極端放松,思維基本停滯,但意識並沒有失去對肉體的控制的狀態。

  催眠引導音會提示你,頭放松……肩膀放松……手放松……等等的。這些和一般心理學催眠並沒有什麽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在經歷了九個關鍵放松節點之後,催眠提示音會提示你進入“第10焦點”。

  第二步,“坐”起來。

  前9個焦點都是提示你把放松的焦點放在肉體的具體部位。而第10焦點會提示你,把思維放在肉體上方很近的地方。

  這一點就開始了與絕大多數一般意義上的催眠治療師的區別。一般的催眠師,在第10焦點的時候,都會開始針對患者的心理學診斷目標,進行內容化催眠引導。比如,對於強迫症患者,會用提示音引導患者找尋自己導致強迫症的童年陰影,並有針對的進行思維引導治療;對於人格分裂患者,會用提示音與同一肉體內潛在的不同人格進行對話,等等。

  但門羅的做法在第10焦點開始,

就不再進行內容引導,而是接近“星體投射”的做法,但比爬星體梯的作法更簡潔,更直觀。  第10焦點就是要你把注意力放在身前大概半米的地方,然後,試著讓自己“坐起來”。這並不是說真的肉體坐起來,而是你的“感受”坐起來。我非常不想用“靈魂”這個詞,因為很多年後我明白,這並不是“靈魂”;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靈魂”是一個充滿歧義和爭議的詞匯,即不科學,也不嚴謹。

  我想起老子的名言: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當然,老子說的也不是“靈魂”。

  靈魂這個詞,被隨意濫用了很久,指代這個,指代那個;但是說這個詞的人,又有多少真的對這個有直觀的感受呢?

  恐怕並沒有。

  可是人類的語言是個很糟糕的束縛,沒辦法,我說不出來,沒有合適的詞形容。如果非要用21世紀早期的中文來描述的話,我寧願稱之為:

  憑依在不同振動頻率的電磁場中物質載體上的感官覺知和邏輯反饋。

  如果把人的感官覺知視為輸入的電信號——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同時把人腦對這些輸入信號的邏輯反饋,這二者加在一起,視作一個“駕駛員”的話,再把人的肉體視作一台蛋白質和礦物質組成的生物機甲,神經系統就是生物機甲的傳感系統,大腦就是生物機甲的操縱信號接收器,而不是“意識的分泌器官”。所謂的“靈魂出體”——我再強調,我反對這個提法——不過就是駕駛員從這台肉和骨頭製成的生物機甲上下來而已。

  至於下來以後去哪裡,我認為,應該是在整個電磁場中立刻生成了一個振動頻率更高的“純電磁場機甲”,而不是那台蛋白質和礦物質組成的機甲。

  這個“純電磁場機甲”也並不是所謂的“靈魂”本身,而僅僅又是一個軀殼,另外的一個載體而已。只不過,這個載體的物質形態是一段電磁波,而不是由希格斯玻色子的物質波坍縮而成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的物質態生物機甲罷了。

  這時候,作為感官覺知和邏輯反饋載體的,不再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和大腦, 而是一段電磁波。

  “坐起來”的過程,就是嘗試著從蛋白質和礦物質構成的生物機甲上下車的過程。

  第三步,睜開眼。

  第二個門檻是睜開眼。很多嘗試者,能夠輕松駕馭清醒夢,也能夠做到分離肉體的感知,甚至能夠做到“坐起來”;但即使坐起來了,睜開眼也是很難做到的。

  這就好比你從一台汽車上下來,學著去開一輛三輪車,你必須調整你的感官知覺的反饋模式。這其實是一種本能,並不難,但需要一定的悟性。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放松。

  這裡的放松,指的是心態上的放松。

  你千萬不要可以追求某一種感官上的體驗,不要去試著想象獲得一種“震動感”、“輕飄飄的感覺”或者其他什麽你預設概念的體驗。因為,你即將駕馭的機甲、載體與你熟悉的、駕馭了20年、30年、40年的那個完全不同,從根本上不同。

  盡管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從本質上看也是一段電磁波,但畢竟經過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加工和過濾,就好像媽媽喂你吃魚,把魚刺都摘掉了。

  而當你真的“直面”電磁波載體的機體時,一切就完全不相同了。你當然能夠理解所獲的,來自電磁波的信號的感知,並且把這些感知轉換成指揮行動的邏輯反饋,但感知本身,是完全不同的,是你從來都沒有用那台蛋白質和礦物質機甲體驗過的。

  一點都不像,一點都不一樣,一點可比性都沒有。

  相信我,一點都不一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