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白起擊敗盧植後,乘勝追擊,不費吹灰之力,先後收復白馬與燕縣。
這一戰大獲全勝,讓白起的在東郡一帶的黃巾軍中樹立威信,也讓黃巾軍信心大增,士氣高漲。
周邊其他郡縣得知白起大破黃巾軍,紛紛派人前來表示願意歸附,聽從白起的指揮。
所以白起僅僅靠這一戰,就收服東郡內的黃巾軍勢力,除了項羽控制的東阿、倉亭除外。
在派周倉領兵一萬分兵駐守白馬與燕縣後,白起與徐晃、徐榮領兵返回濮陽。
“此戰沒有將盧植一網打盡,有些可惜啊!”徐榮歎了一聲,顯然因為被盧植逃脫有些不甘。
“這個盧植還是有自知之明,早早就撤出東郡,沒有死守白馬與燕縣,不然被我軍圍城,定不會讓他逃脫。”徐晃立刻回應。
一旁的白起對於盧植撤軍東郡的做法,倒是十分認可,以此保留兵力,日後在圖反攻,不失為長遠之計。
眼下回濮陽整頓軍馬,待張角大軍一到便可合兵一處,進軍洛陽。
“盧植逃了倒也沒什麽,此戰的目的已經達到,冀州張角已派人來信,命張寶為先鋒領兵三萬從鄴城出發,張角領軍六萬緊隨其後,向洛陽進軍。”
聽到白起如此說道,徐晃、徐榮頓時振奮。
“主公,張角率大軍進軍洛陽,我軍可與之響應一同進攻,攻入洛陽,只在頃刻之間了!”徐榮興奮的說道。
“是啊主公,朝廷派大軍征討,此時洛陽空虛,等張角大軍一到,洛陽不日便可攻破!”
徐晃接著說道,顯然已經迫不及待要領軍攻打洛陽。
當今天子昏庸無能,寵信宦官,不體恤百姓,徭役賦稅繁重,這樣的統治,豈能不天下大亂。
像徐晃、徐榮這樣身懷勇武的青年,當初也是一腔熱血心懷報國之志。
可當今朝廷昏暗,不斷壓迫黎民百姓,讓徐晃、徐榮徹底失望,所以便舉起反抗的旗幟,加入黃巾軍。
“漢朝氣數已盡,不遠將來天下即將大變,你們可得做好征戰的準備,助我成就大業。”白起高聲說道。
兩人見狀抱拳回應:“我等定當盡心竭力!”
聲音鏗鏘有力。
徐晃繼續道:“不知主公接下來,有何計劃?”
白起思慮片刻,看向兩人:“攻打洛陽事關重大,必須精心策劃,確保萬無一失,我從哨騎處得到消息,東阿的項羽四處招兵買馬,攻佔城池,兵鋒已染指冀州,必須盡早剿滅,待其羽翼豐滿,我軍將腹背受敵,不可輕視。”
徐晃、徐榮兩人對項羽可不陌生,當初項羽率領一千騎兵大敗兩萬黃巾軍,並且在萬軍之中取梁仲寧首級,也是讓濮陽的黃巾軍為之一震。
“主公所言甚是,此人招兵買馬攻城略地,其志不小,若置之不理,早晚會成我軍大患。”
“是啊,要想全力攻打洛陽,必須先平定東郡內的漢軍,我願領兵出戰項羽!”
看徐榮抱拳請命,白起輕笑一聲:“別急,等我軍到了濮陽,我再作詳細部署。”
看白起如此說道,徐榮隻好作罷,於是繼續往濮陽前進。
……
項羽在得知盧植兵敗後,就在東武陽招兵買馬擴充軍力,隨時準備戰鬥。
因為項羽知道黃巾軍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任由他這樣發展,所以早就做好黃巾軍來攻打的準備。
通過這段時間的措施,項羽的兵力有明顯的增加,
東武陽現已有兵力八千,倉亭兵力四千,東阿兵力六千。 這些士兵雖然多為新兵,但在嚴苛的訓練下,早已脫胎換骨,特別是在金牌訓練師潘鳳的魔鬼訓練下,東武陽的新軍更是進步神速,德智體全面發展。
項羽自然是十分滿意,並在這八千士兵中,挑出一千精銳,組建一支騎兵部隊,由項羽直接統領。
這些精挑細選的一千精銳,個個一身虎膽,在項羽的指導下,很快便掌握了騎射的精髓。
這一日豔陽高照,項羽更往常一樣在營中巡視。
突然一名哨騎匆匆而來:
“啟稟主公,冀州張梁派其手下大將裴元紹領兵兩萬,從廣宗向東武陽殺來!”
項羽早就料到黃巾軍會領軍殺來,所以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感到什麽意外,隨後就命士兵召見程昱、潘鳳到營中商議。
兩人很快便到營內。
“哨騎來報,張梁命手下大將裴元紹領軍兩萬從廣宗向我軍殺來,你們有何想法?”項羽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先前梁仲寧率兵兩萬尚被主公擊退, 這個張梁沒吸取教訓,只派一將前來,就是來送死。”
潘鳳自信滿滿,先前回援東阿,沒想到項羽僅憑千騎就將大敗黃巾軍,自己都沒使上力,這次黃巾軍殺來,定要上陣殺敵斬將。
“潘將軍不可大意,勝不驕敗不餒,凡事謀而後動,方能成為長勝之師。”
程昱侃侃而談,仿佛已經成竹在胸。
“仲德有何妙計,不妨說來聽聽。”項羽好奇的問道。
“先前濮陽白起在盧植進軍的途中設伏大敗敵軍,主公何不效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點意思,項羽聽著程昱的話語,頓時有了興致。
“願聞其詳。”
程昱起身,指著桌上地圖道:“黃巾軍從廣宗而來,會途經陽平在到東武陽,而陽平到東武陽這段路途,多有茂林植被,主公可誘敵深入,並在途中設伏,先以火攻,讓敵軍方寸大亂,在率軍殺去,則可一戰而勝!”
項羽聞言大喜,沒想到程昱早已想好妙計,雖然重生在此沒有范增的輔佐,但程昱之才也不虛啊。
“有仲德妙計,何愁黃巾軍不敗!”項羽高聲說道,言語中充滿了肯定。
一旁的潘鳳也是被程昱的計策所折服,讚揚道:“仲德滿腹經綸,屢獻奇策,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堪比管仲樂毅。”
面對潘鳳著一連串的讚美之詞,程昱虛心道:“潘將軍謬讚,在下只是獻策,戰場廝殺,還得靠主公與將軍的勇武。”
“仲德不必過謙,等大破敵軍,便記你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