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西遊:強行拜師老子》第3章:西出函關無故人
  自老子秘授道法之後,李律在守藏室演練數日,已然堪堪能用。

  這一日,徐甲收拾好東西,來在守藏室大門前。

  此時老子與李律早等候多時了。

  “此行路遠,老夫年邁,還需一坐騎代步才是。”

  看了看大包小包帶了一堆的徐甲之後,老子不由向李律說道。

  “不知吾師意屬何物?”

  李律躬身問道。

  “且看那青松,當有千秋之歲矣。”

  老子一指旁邊山崖上一棵挺直俊拔的蒼然老松說道。

  “此物尚缺火候,若得補全,可為一腳力也。”

  “不知尚缺何物?”

  李律問道。

  “你看那裡。”

  順著老子的手指看去,分明是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白日裡依然看的清清楚楚。

  “此可為其心也。”

  原來是心宿。

  “吾徒可為我拿來否?”

  老子問道。

  “弟子鬥膽一試。”

  李律答後,抬頭再看,卻哪裡是什麽滿天星宿,分明是一片元氣大海,無邊無際,其中各類道炁周回流轉。

  心宿處乃是一道青氣,青中帶赤,生機勃勃,正合青龍之相。

  “起!”

  一聲沉喝,李律伸手抓去,隻覺異常沉重,連忙默運玄功,道道清氣自他身上升騰而起,手上青筋暴起,顯然是用上了無比大力。

  “你如今道行淺薄,隻憑法力是難以撼動天上星宿的,還當用你之道,合自然之道才是正理。”

  老子在一旁指點道。

  所謂明心見性是也,一說便通。

  李律身合自然,再運盤古秘法,頓時隻覺沛然大力充斥全身,一把抓去,便將心宿之氣牢牢抓在手中,往旁邊一推,便將之推入青松之內。

  “善哉善哉,孺子可教也,還要那,鬥宿為其魂,牛宿為其身,鬼宿為魄,參宿為其肉,角宿為其骨。”

  老子每說一宿,李律便抓一道星宿之氣打入青松體內。

  不多時便大汗淋漓起來,隻覺胸悶氣短,心慌意煩。

  老子見狀才不再多言,隻說到:

  “你如今見識過周天之氣,便能夠識得周天之物,用過合道之力,便知自身斤兩,日後做事,當量力而行。”

  “弟子謹遵教誨。”

  李律這才知道老子用心良苦。

  “你學盤古法,如今隻專於力之一道,須知力破鴻蒙,雖不簡單,卻也不難,造化萬物才是不易。”

  老子說罷,拿手一指。

  只見青松從崖上骨碌碌的滾了下來,落地之後青光一閃,化作一物,只見得:

  “板角參差,雙眸幌亮。

  頂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

  舌長時攪鼻,口闊版牙黃。

  毛皮青似靛,筋攣硬如鋼。

  比犀難照水,象牯不耕荒。”

  正是那老君座下,板角青牛,剛一得生,心中歡喜,在那廂活蹦亂跳,肆意撒歡。

  李律一見,也是心生喜愛,這牛兒生的健壯,倒不失為日後教滿天神佛無計可施之才。

  見它撒歡已畢,李律解了袍帶,走上前去,將牛縛了,牽至老子面前,扶老子上牛背坐定,正欲前行。

  不料徐甲搶步上來,施禮道:

  “牽牛墜凳豈勞師兄,弟願代勞矣。”

  李律笑了笑便將袍帶交與徐甲手中,言道:

  “如此,有勞師弟了。

”  徐甲接過袍帶之後,師徒三人便正式上路,離了大周國都,一路上穿街過巷,夜宿日行,每日聆聽老子講道,不時得傳法要,正是不勝歡喜。

  這一日行進途中,只見奇山瑤水,清風繚繞,四時之花常在,五方生氣匯聚,正是: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眼前之山乃終南山,山下之關乃函谷關,關前率眾之人乃關令尹喜。

  李律一行人離函谷關尚有四十余裡,就見前方黃土鋪道,淨水灑地,關令尹喜率眾焚香而迎。

  “喜何幸哉,得見聖人!”

  尹喜一聲高呼,匍匐上前,叩拜老子。

  “關令這是作甚,吾不過一垂垂老朽之輩,何敢當聖人之稱?”

  老子見狀,連忙開口說道。

  李律上前扶起尹喜,說道:

  “關令如何敢言吾師乃聖人矣?”

  “喜幼時嘗習異術,好天文,有望氣之能。

  今月之初,喜於城頭,只見東方有紫氣滾滾,若龍蛇之象漸變於西,浩蕩彌漫三千裡,便知有聖人西行。

  今聞有老者騎青牛而來,便知聖人至矣,故率眾相迎,伏望聖人指點賜教,解說大道。”

  尹喜說罷,又衝老子拜了一拜。

  “西來者,非吾等三人,關令又如何敢斷言正是老夫?”

  老子微微俯身問到。

  “喜見紫氣之首有白雲繚繞,聖人當為白發,是老翁之狀;紫氣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牽,聖人必乘青牛之車來也。”

  尹喜恭敬的答到。

  “善哉,汝知老夫,老夫知汝,當得度汝也。”

  老子怡然含笑說到。

  正是:

  “紫氣東來三萬裡,聖人西行經此地。

  青牛駕車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

  尹喜聞言大喜,叩頭問道:

  “敢問大聖人姓名?”

  老子道:“吾姓字渺渺,無世不出,老夫如今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是也。”

  尹喜遂焚香叩首,行拜師大禮,做了老子的入室弟子。

  “汝今入吾門,當知前後,厘定次序。

  此乃汝之兄也,姓李,名律,字定之,號通天教主,吾之首徒,代掌道家,汝當見禮。”

  老子對尹喜說到。

  “弟,尹喜,見過師兄。”

  尹喜行禮道。

  “師弟客氣,為兄還禮了。”

  待二人敘禮之後,尹喜引老子一行人入關安住。

  次日,尹喜再見老子,請求大道,老子傳道之後,尹喜複請其留書,曰:

  “師尊乃當今聖人。

  聖人者,不藏私,不匿智,必以布道為任也。

  師尊將隱,藏而不布,匿而不宣,天下人必苦尋道矣!

  懇請師尊著書,弟子雖愚陋,但絕不負於尊師,願傳師尊道德文章,造福萬代。”

  老子為尹喜誠心所感,慨然允諾。

  史載,老子以王朝興衰、國家安危、百姓禍福為鑒, 溯源三皇五帝,遍覽堯舜禹湯,著上下篇,約五千言。

  上篇言道,序宇宙之根源,寓陰陽之奧妙,解變化之玄機。

  下篇言德,盡皆處世之方,進退之術,並長生之道。

  書成之後,附與尹喜,並為之賜號曰:“文始真人,關尹子。”

  其後,乃率弟子李律,西出函關,不知所蹤也。

  至於徐甲,於老子著書講道期間,見函谷關外,黃沙漫漫,又聽聞西去之後皆是蠻夷,於是心生退意。

  至老子身前求放歸,老子將手中竹杖插入地中,化作美女試探徐甲。

  徐甲果被誘惑,老子哀其不爭,拔出竹杖後,地中有泉水湧出,因此名為化女泉。

  後徐甲又一紙狀書,將老子告到了尹喜面前,言其服侍老子二百載,所累工錢七百二十萬錢,要老子當堂結清。

  老子曰:

  “昔日吾官小家貧,以太玄清生符雇汝照料,汝始得長生,今既不滿,當還吾符也。”

  說罷,教徐甲張口,從中取出太玄清生符,只見符上丹書如新,徐甲卻早化成了一堆枯骨。

  尹喜可憐徐甲無知,於是請求老子使其複生,並願意替老子把所欠錢資一並付給他。

  老子允之,又把太玄清生符投入枯骨之中,徐甲當即複生成為肉身。

  尹喜也果不食言,他取錢兩百萬付與徐甲,隨後遣他而去。

  正是:

  “漫漫道途實可期,斜風吹雨過柳堤。

  真文五千今猶在,涵關西度故人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