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詡為天朝上國,很多時候特別在乎禮儀道德和承諾。
不過,在朱瞻墉看來,國與國之間的承諾,底線是可以隨時變動的。
需要高一點的底線的時候,那就嚴格一點。
需要靈活一些的時候,那就靈活一點。
反正哪一種方案適合大明,就使用哪一種。
這種態度,朝中上下,哪怕是朱棣,都還沒有完全接受。
所以如今聽了朱瞻墉的話,都有點不習慣。
“瞻墉,要是按照你這樣子的搞法,以後大明的話那些番邦蠻夷還信不信?這要是導致整個大明與番邦的合作都有變化的話,恐怕會得不償失吧?”
朱瞻基也很難完全找到反駁的理由。
但是雞蛋裡挑骨頭,他還是能夠找到機會的。
“我大明是禮儀之邦,這樣子的做法傳開來之後,確實是有點不是那麽的合適。”
英國公張輔這個時候也站出來表示了反對。
他的弟弟張軏如今是鐵杆的越王黨。
對於許多家族來說,這個時候肯定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所以張輔的態度基本上是傾向於支持朱瞻基的。
一個家族裡頭分成兩派支持不同的人,甚至分成三派支持不同的人,這種做法也不是現在才有的。
世家大族普遍都有類似的做法,所以倒也不是很難接受。
畢竟,到了自己頭上的時候,很可能也是已經在這樣子做了,或者準備這樣子做。
“瞻墉,你已經跟韃靼人承諾了,如果朕不認的話,到時候你這個越王的聲譽恐怕就沒有了。”
朱棣顯然也是有點傾向於不承認朱瞻墉許諾的那些東西。
但是享受了勝利的果實,卻是不認這些東西,朱棣也是有點不好意思的。
“爺爺,我倒是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只要對我大明有利的事情,哪怕是搭上了我的名聲,也是沒有關系的。”
“在我心中,大明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個人的得失又有什麽關系呢。”
朱瞻墉這麽一說,倒是讓朱瞻基和張輔都不好再說什麽了。
人家都已經這麽偉大了,你還能說什麽不是?
“皇上,雖然承諾是越王殿下許諾下去的,但是在韃靼人看來,這就是大明的承諾,是皇上您的承諾。”
“如果這個時候不承認了,那麽那十幾萬投降的韃靼人,恐怕很快就會鬧事了。”
“到時候會給大明帶來什麽傷害,是否可以順利的平定他們的叛亂,這都是未知數啊。”
夏原吉這話一說,朱棣不由得心中一震。
是啊,現在韃靼人可是還有十幾萬的大軍呢。
這要是立馬翻臉了,那會是什麽場面?
總不能自己把大好的局面給毀掉吧?
“瞻墉,你有什麽打算,具體的說出來商量一下,只要能解決問題,對我大明有利,有些事情也不是不可以變通的。”
快速的思索了一些利弊,朱棣很快就有了決定。
這個事情,大概率還是得聽朱瞻墉的才行。
要不然結果肯定會大變樣。
“爺爺,在我看來,只要大明的實力足夠強大,所有的番邦蠻夷都會老老實實的。而只要大明變得衰弱了,那麽不僅之前雙方的關系多麽的和睦,最終都是會鬧崩的。”
“再說了,南洋的情況雖然跟草原不一樣,但是並不代表去南洋就不好。”
“草原上的大部分牧民,一輩子都在為吃飯問題而努力,如果輕而易舉的就可以解決吃飯問題,我覺得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會反對的。”
“再說了,要想長治久安的解決草原問題,那麽草原上原本的牧民,就一定需要減少,一定需要考慮移民到其他地方。”
“然後從中原遷移一批大明百姓來到草原,讓大明人口在草原上佔據多數,才能長治久安。”
朱瞻墉這麽一解釋,朱棣忍不住點了點頭。
話是很有道理的,只是之前從來沒有人這樣子做過。
但是似乎並不表示就不行啊。
“那你的意思就是繼續按照承諾的條件跟韃靼人接觸,先把他們穩住,然後一步步的把他們遷移到南洋去?”
朱棣這麽問,其實就意味著他心中已經傾向於同於朱瞻墉的意見了。
朱瞻墉也好,其他人也好,自然也都聽得出來。
“爺爺,這事情要慎重啊。這要是開了這個頭,後果會是什麽樣子,很難說的。”
朱瞻基還想著掙扎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弟弟的功勞給搞黃了。
但是這一次朱棣沒有聽他的。
“瞻基,那你還有更好的主意嗎?如果有的話,說出來朕聽一聽,大家也可以討論一下。”
朱棣倒也沒有直接反駁朱瞻基。
但是這個話的意思,其實也是很明顯了。
很快的,夏原吉就在一旁接著說:“皇上,韃靼人對大明的危害,如果不采取特別的措施的話,確實是難以徹底的解決。我覺得越王殿下的主意不錯,可以先這樣子做。”
“至於下一步怎麽操作,微臣倒是有一點想法。”
“愛卿有什麽想法,但說無妨!”
“皇上,我聽說廣州府那邊有許多甘蔗種植園還是非常缺人手的,可以考慮先把韃靼人遷移到廣州府。只要離開了草原,以後怎麽辦,那就是大明說了算了。”
】
夏原吉提出的這個折中主意,朱棣覺得還不錯。
所以他沒有再糾結,而是直接拍板,道:“那就這樣子吧,立馬安排人去聯絡韃靼人,先把現在的勝利果實給穩住。然後看卡阿魯台和也先土乾有沒有抓住,以便大軍安排下一步的行動。”
“爺爺,新軍連續多日跟著韃靼人在周旋,如今應該比較疲憊,孫兒願意帶領一萬大軍前往接洽。 ”
眼看著阻攔不了,朱瞻基也立馬調整了方案。
先不說能不能撈到功勞,至少不要讓越王府的人虛報功勞。
只要現場確認的人是自己帶過去的,越王府就不可能有機會虛報功勞。
畢竟,戰場上虛報功勞,基本上是每個朝代都會發生的。
“瞻墉,你怎麽看?”
朱棣還是拎得清,知道這個時候還是需要聽一聽朱瞻墉這個當事者的意見的。
“沒問題啊,打掃戰場的人手,新軍還真是有點不夠,大哥願意幫忙,我很高興啊。”
朱瞻墉一點也沒有要鬧的意思,很是痛快的同意了。
反正功勞自己一下吃下來了,自己大哥不管怎麽折騰都是改變不了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