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周隋之際》八十一 皇家尼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楊麗華捧著楊廣寄來的家信,輕聲誦讀。

  楊廣在信裡還提及崔澈初上戰場,便射殺三人的功勳。

  雖素未蒙面,但澈哥兒的形象在楊麗華眼中越發鮮明。

  自打帶著女兒遷居別宮,楊麗華的生活便枯燥得很,每月接到楊廣的來信,聽他提起在並州的見聞,是她為數不多的盼念之一。

  此前在宮裡時,還有朱滿月時常與她閑聊,也能去拜會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以及亡夫生母李娥姿。

  但隨著楊堅篡隋,喪子的朱滿月步了陳月儀、元樂尚的後塵,出家為尼,而李娥英也因為接連喪子喪孫,一同在廟中落發修行,法號法靜。

  阿史那氏在前些時日病逝,被安排與周武帝合葬,就連靜帝宇文闡的皇后,楊麗華的兒媳,司馬令姬也改嫁司州刺史李丹,如今的楊麗華孤獨得很。

  並不是只有澈哥兒能收容前朝皇后,這世上好心人還是很多的,李丹就是其中之一。

  一輛馬車停靠在皇家尼寺,北周雖亡,但前朝的皇后、妃嬪還是留在廟中出家。

  楊麗華走出車廂,進去了廟裡。

  她在撫育女兒之外,每日就是往廟裡尋宮中舊人說會話。

  今日得了崔澈新作,她並沒有如那首《清平調》一般藏著掩著,而是大方的與陳月儀、元樂尚等人分享。

  “那少年郎詩寫得真好。”

  陳月儀讚歎道。

  說是在廟中修行,但她們並非自願落發,又怎能潛下心來,自然是對外界事務多有好奇。

  也有例外,如朱滿月便是心如死灰,她年長了眾女十余歲,此前為了兒子宇文闡一直小心迎奉,卻仍然沒能守住這道血脈,大受打擊之下,除了誦經念佛,也沒了別的念想。

  故而朱滿月雖不曾埋怨楊麗華,知道她作為嫡母已經在盡力保護,但也只是偶爾出來與楊麗華一見。

  陳月儀、元樂尚不同,周宣帝宇文贇另外被殺的兩個兒子,宇文衎為王姬所出,宇文術是由皇甫姬誕下,沒有遭受喪子之痛的打擊,自然不會與朱滿月相同的心境。

  帶著尼帽的元樂尚好奇道:

  “你說那崔澈小小年紀,詩寫得這般好,又能馬上殺敵,得至尊看重,也不知道是否會以蘭陵公主許之。”

  至尊即指楊堅。

  蘭陵公主楊阿五是如今長安城裡的熱門話題,起因還是她的公公王誼好心辦壞事。

  按禮法,楊阿五應該為其亡夫王奉孝守喪三年,可才一年時間,王誼或是憐憫她年幼,才十歲年紀,或是為了討好楊堅,於是上疏,請求為蘭陵公主除喪,許其另行婚嫁。

  卻被禦史大夫楊素以為父不慈、薄俗傷教為由彈劾。

  王誼怎麽也沒想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自己,只是讓兒媳除喪,便被指責對待其子王奉孝不慈。

  楊堅雖然下詔不許治罪王誼,卻疏遠了他。

  王誼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究竟哪裡做錯了,分明是在為他楊堅的女兒著想,卻得了這般下場。

  其實說穿了,無非功高震主,包括楊素的發難,都不過是楊堅在借題發揮。

  他確實沒有處置王誼,但君主的態度能夠影響到大臣們對待王誼的態度,如今楊堅以此為由疏遠王誼,王誼不至於落得門前冷落鞍馬稀,卻也沒了往日的熱鬧。

  當然,結果還是蘭陵公主楊阿五除喪,

如今楊堅正為她物色再婚夫婿。  陳月儀稍作沉吟,接話道:

  “崔澈其人才華橫溢,又與晉王為友,定然是在至尊的考慮范圍之中。”

  “若能尚蘭陵公主,那崔澈必然是要青雲直上了。”

  元樂尚笑道。

  楊麗華卻淡淡道:

  “以其才具,如錐處囊中,其末立見,哪怕未曾與阿五結親,也能做出一番事業。”

  不知怎地,楊麗華今兒的談興盡得很快,說罷,便與元樂尚、陳月儀道別,起身回去。

  楊麗華走後,元樂尚對陳月儀私語道:

  “莫非楊姐姐...”

  陳月儀連忙製止道:

  “莫要胡言。”

  卻堵不上元樂尚的嘴:

  “可楊姐姐並未如你我削發為尼,將來總是要再嫁的。”

  “楊姐姐是守節還是再嫁都與你我無關。”

  說罷,陳月儀便不再理會元樂尚,轉而為其父祈福。

  當初楊堅上位,陳月儀之父陳山提與元樂尚之父元晟先後逃離長安,到如今都兩年了,還是生死不明,也不知道躲去了哪。

  楊麗華回到別宮,女兒宇文娥英還是一如既往的可愛, 陪伴女兒玩耍時,卻總是打不起興致來。

  開皇二年(582年)五月,有別於長安的氛圍,各處邊地都在緊張備戰。

  這一次,突厥不再是上個月先遣部隊的試探,大可汗攝圖動員五個小可汗的兵力,共計四十萬人越過長城。

  遼西地區的營州刺史高寶寧也趁機進軍,兵犯平州。

  雖然河北北部地區亦歸河北道大行台管轄,但其後勤卻與崔澈無關,他主要供給李充所部,河北地區另有人選。

  而突厥四十萬大軍也不可能一擁而上,自是多路出擊。

  六月,李充於馬邑再次大敗突厥,只不過這一次崔澈便沒有再往前線湊熱鬧,卻也憑著供給後勤,分潤了一份功勞。

  好消息有,壞消息也不缺。

  楊堅為了抵禦突厥,命令柱國馮昱屯兵乙弗泊(今青海西寧),蘭州總管叱列長叉守衛臨洮(今甘肅定西),上柱國李崇屯兵幽州,而行軍總管達奚長儒則佔據周槃(今甘肅合水),但這些人一一為突厥所敗。

  突厥得以洗劫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牲畜被掠奪一空,被擄掠的人口更是難以計數。

  所幸突厥再犯蘭州時,為蘭州總管賀婁子乾所敗,這才退去,但對隋朝西北地區造成的損失,卻難以彌補。

  如馮昱等敗軍之將,雖為突厥所敗,但實際上卻屬於寡不敵眾,亦是殺敵過當,故而免於責罰,而打了勝仗的將領自是被召回長安賞功。

  忙前忙後,操持軍需的崔澈同樣名列回京酬功的名單之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