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周隋之際》四十七 獻策平陳
  楊堅這個人的性情,崔澈吃得很透,他是念情不假,但念歸念,卻最恨恃功自傲。

  建隋以後,許多功臣便是倒在了這一點上,因此被疏遠。

  故而才有了崔澈向楊堅否認自己曾受其指派,臥底在尉遲迥的身邊。

  許多事無需讓更多人知曉,你我心知肚明即可,崔澈此番冒險本就只是圖個潛邸之臣的身份。

  簡在帝心,便是最大的回報。

  當然了,楊堅如今還未稱帝。

  牢房中,崔澈埋首長案,奮筆疾書。

  平陳策並不難寫,有照抄的對象,也能根據隋滅陳之戰的戰前準備進行倒推。

  楊堅對崔澈獻策的質量並不在乎,他本來就只是以此為由給崔澈脫罪,但崔澈在這篇策論上下足了功夫,堪稱字斟句酌。

  通篇文辭優美,內容言之有物,在徐文遠門下苦讀四年多的時間,又怎會全無收獲。

  十月二十,秋官府主官,刑部下大夫奉命提審崔澈。

  堂間崔澈獻平陳策,刑部下大夫不敢怠慢,連忙送抵宮城,小皇帝隨即招楊堅入宮。

  此時的楊堅已經將此前作亂,卻被賜予殊禮的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盡數誅殺,滅其滿門,小皇帝早已是驚弓之鳥,隻得任其操控。

  楊堅見策,讚歎不已,他本來沒指望崔澈能給出什麽有價值的意見,但那個少年郎再度給了自己驚喜,對崔澈的態度更是滿意。

  自己只是要給一個脫罪的理由,崔澈卻並未敷衍了事,而是殫精竭慮,為他謀劃,這樣的態度,又怎能不讓楊堅動容。

  崔澈所獻計策,多有借鑒,歸納言之便是:

  其一,於廣陵屯兵,輪番替換,南陳初始會加強防備,時間一長,便會習以為常,松懈下來。

  其二,時常派遣兵馬在長江圍獵,人馬喧噪,待將來大軍伐陳,南陳還以為是北軍習慣性的圍獵。

  其三,以老馬購買陳人船隻,讓南陳誤以為北朝國內無船。

  其四,加強宣傳,嚴肅軍紀,禁止軍士劫掠南陳漁民。

  其五,滅亡西梁,經營長江中上遊,打造戰船,讓將士熟悉長江水文。

  西梁又稱後梁,是西魏、北周控制下的一個江陵小朝廷。

  南梁武帝蕭衍第七子蕭繹平定侯景之亂後,在江陵自立為帝。

  西魏應蕭衍已故長子昭明太子蕭統之子蕭詧的請求,攻陷江陵,蕭繹自焚而亡,王僧辯、陳霸先等人在建康另立新君,而西魏也扶持蕭詧稱帝,即為西梁。

  隨後陳霸先襲殺王僧辯,獨掌大權,最終行篡國之事,建立南陳。

  楊堅對這篇平陳策愛不釋手,他愛其中策略,也愛文章詞句。

  當即驚呼:

  “此天縱奇才乎!”

  又假模假樣向小皇帝問道:

  “老臣敢問陛下,此策出於何人之手?”

  小皇帝宇文闡時年八歲,對於楊堅畏懼得很,他唯唯諾諾道:

  “此逆賊崔澈所書。”

  楊堅這才恍然大悟,他感慨一句:

  “崔澈之名,老臣亦有耳聞,其與犬子交惡,不得已而從逆,老臣亦為之惋惜,今日見此策,更是痛悔教子無方。”

  隨即稟忠直言道:

  “自永嘉之亂以來,南北分裂二百七十年,高祖滅齊,又吞淮北,先帝據有淮南,如今南朝偏安一隅,陛下當繼父祖之志,混一宇內。

  “今崔澈獻策平陳,

立下大功,況且欲得江南,正是用人之際,臣請陛下免其罪責。”  小皇帝還能說什麽,自是準了楊堅所請。

  楊堅帶著平陳策回到衙署,與劉昉、鄭譯、高熲等心腹共參,眾人皆是讚不絕口。

  於是楊堅又命人喚來次子楊廣,當著眾人的面,將策論砸在楊廣臉上,怒罵道:

  “為你這孺子,險失一國士,還不快去獄中將崔澈帶來!”

  楊廣人都懵了,他不記得還有這一出戲呀,可臉上的疼痛卻是如此真實。

  但楊廣何等聰慧,他立馬明白過來,肯定是崔澈的平陳論得了父親喜愛,忙不迭的告罪一聲,趕緊從楊堅手中接過小皇帝的赦旨,往監獄提人去。

  崔澈並不知道楊堅自己擅自加戲,望見楊廣烏青了半張臉,他趕緊撇清乾系:

  “數月前,我打的是你左眼,你就是要報復,也不至於將右臉弄得烏青!”

  楊廣沒好氣道:

  “還不是你那策文害的!”

  崔澈頓時明白過來,但心中也沒多少驚喜,畢竟都是根據隋朝滅陳的戰前準備倒推而來,肯定能合楊堅心意。

  看著楊廣臉上淤青,崔澈強忍笑意,催促道:

  “莫要惱了,快開了牢門,這地方我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怎地?”.

  楊廣疑惑道。

  崔澈於是掀開衣服,讓他看一看自己身上被跳蚤咬得紅點。

  楊廣見到崔澈慘況,立時消了氣。

  果然,人還是需要有對比。

  楊廣早已從牢頭手上要過了鑰匙,打開牢門對崔澈笑道:

  “罷了,本還打算還了你當日一拳兩腳,如今看你受了這麽多苦頭,便饒了你,走罷,隨我去丞相府,父親要見你。”

  崔澈蓬頭垢面的走進丞相府,被府中一眾幕僚審視,其中因平定尉遲迥之功,獲封柱國、丞相府司馬的高熲目光最是意味深長。

  平定河北時,他任監軍,韋孝寬曾給他看過崔澈送來的情報,知曉鄴城中有能夠接觸到核心層的內應,而在鄴城時,韋孝寬對待崔澈的種種不同,也讓他猜測到崔澈便是那枚暗子。

  只是一直故作不知,未曾與崔澈接觸。

  韋孝寬還能以惜才為名,要是自己再與崔澈親近,豈不是告訴所有人,崔澈有問題。

  畢竟高熲是楊堅的幕僚,而崔澈與楊廣有怨。

  楊堅完美扮演了一個惜才的丞相角色,訓斥他不該從逆。

  訓了好一會,楊堅這才道:

  “陛下見你人才難得,才心生惻隱,往後需奉公守法,不可再行悖逆之事。”

  崔澈連連稱是,楊堅又道:

  “丞相府中尚有記事參軍的空缺,我見你策文條理清晰,欲征為幕僚,你可願為之?”

  崔澈聞言心中一陣激動,辛苦付出終於有了回報。

  “蒙丞相不棄,澈願為驅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