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周隋之際》六十六 深夜來客
  河東郡屬蒲州,其治所蒲阪縣亦是蒲州州治所在。

  楊廣、崔澈等人被河東郡守迎進城,蒲州刺史也趕來拜會,卻並未久留,或許是忙於公務,也可能是不想與晉王有太深的瓜葛,以免被人誤會。

  可河東郡守卻殷勤得很,他與刺史不同,人家是封疆大吏,無需攀附藩王,甚至還得擔心被人劃歸晉王一黨。

  他一個郡守,上升空間大得很,自是一心想往上爬。

  夜空中,明月高照,郡守府,歌舞不休。

  正是賓主盡歡的時候,崔澈起身如廁,河東郡守朝府中管事使了個眼色,那人心領神會,趕緊以為崔澈引路為由,跟了出來。

  才出大堂,管事悄無聲息地遞過來一個錢袋子,崔澈明知故問道:

  “這是何意?”

  管事將錢袋塞在了崔澈手裡,笑道:

  “受我家主人吩咐,區區薄禮,伏乞笑納。”

  崔澈入手就覺得這錢袋子挺重,卻拋回給了管事。

  “好意我心領了,然澈頗有家資,不好財貨,願留清廉之名,還望成全。”

  “明白,明白。”

  管事收好了錢袋,專心為崔澈引路,澈哥兒卻不清楚他是否真的明白。

  當夜,便有人敲門,崔澈從門縫裡見到是先前的管事,身旁還跟了一名貌美女子,趕緊把門栓緊了,讓人快些走,莫要耽擱了自己休息。

  澈哥兒是要養活一大家子,但如今年俸二千石,也不缺河東郡守那點孝敬。

  再說,有妙容、穆邪利、尉遲熾繁伴他上任,真起了邪念,哪用得著外人。

  況且今夜受人腐蝕,真等楊堅下詔廢除郡級行政的時候,莫不是還要為這個河東郡守謀個下州刺史一職?

  北朝行政區劃,按照丁口數量劃分上、中、下三級。

  拿了錢,納了色,卻不給人辦事的人間險惡,澈哥兒可乾不出來,索性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管事眼見崔澈錢也不要,色也不納,正是為難的時候,卻聽崔澈在屋裡道:

  “還請回復你家主人,他對子茂(裴秀)的照顧我都記在心裡,但有一言相贈,且用心處理政務,治理地方即可,需知苦心人,天不負。”

  在撤郡的風口期裡,有一部分政績突出的上郡郡守是有希望出任下州刺史的,而一部分下郡郡守,也有可能被貶為上縣縣令。

  河東郡無疑是上等郡,若是著河東郡守少些歪門邪道,一心撲在治理上,兩年後真若是政績出眾,也無需崔澈幫襯,只要實實在在將其政績記錄,自有高升的時候。

  管事帶了女子回去,將崔澈所言原封不動地轉告河東郡守。

  “用心處理政務,治理地方即可?”

  河東郡守沉吟一句,旋即便露出喜意,在他看來,這分明是崔澈讓自己先做出成績,再會想辦法舉薦自己,還了關照裴秀的這份情。

  如今廢郡一事,還在內史省秘密商議階段,這河東郡守又哪能聽到風聲。

  而且崔澈這也不算泄密,他不過是勉勵對方好生治理,難不成這也有錯。

  翌日清晨,在蒲州刺史與河東郡守的恭送下,楊廣一行人離開了蒲阪。

  “昨夜你為何不讓那女子進屋?”

  官道上,楊廣與崔澈並肩騎行,側過頭問道。

  同住驛站,崔澈屋前的動靜怎能瞞過楊廣的耳目。

  崔澈不以為意道:

  “我有美妾三人同行,又怎會被庸脂俗粉迷惑了心智。

”  “子澄好豔福。”

  楊廣輕聲感歎,他如今還是形單影隻,等著楊堅為其選納正妃。

  崔澈反問道:

  “莫非晉王殿下昨夜開了門?”

  “自是將人喝退。”

  楊廣笑道。

  河東郡守給崔澈尋了美人,又怎會放過巴結晉王的機會。

  但楊廣既然有意儲位,自然不會輕易打破自己的人設。

  公務要緊,眾人由蒲阪直驅晉陽,並未繞道聞喜縣,崔澈也無緣立即見到裴秀的嗣子。

  裴秀自離開長安,往河東郡守府應征以後,崔昭容本想為他娶一個寒門女子,但裴秀卻不願意耽誤別人,便只是在同族中尋了一名嬰孩,作為嗣子。

  如今由崔昭容抱養在聞喜,擔心年紀太小,養不活,就隻取了個賤名。

  此時並州總管虛位以待,正等著楊廣接手。

  前任並州總管名喚李穆,出身隴西李氏,年逾七旬,他於建德六年(577年)接替宇文神舉出任此職,直至楊堅建隋。

  在此前尉遲迥的叛亂中,李穆經過猶豫在尉遲迥與楊堅兩方陣營中,最終選擇了後者。

  此舉也迎來了豐厚回報,楊堅將李穆征召入朝以後,許其讚拜不名,授太師一職,並賜實封成安縣三千戶食邑。

  李穆五服內親屬子弟一百余人,盡數封官,其子孫,哪怕是繈褓中的嬰孩,都被拜為儀同。

  澈哥兒一番奮鬥,才是正五品上,人家在繈褓中就已經是一品大官,可見投胎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朝中四貴也就圖一樂,真要說滿門貴胄,還得是李太師。

  當然了,並州總管就不要再當了,這才有了楊廣赴任。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百余人封官,盡享尊榮,卻也為族滅埋下禍根。

  那條‘李氏當興’的讖言,有李穆這一大家子擋災,誰又會聯想到相較而言小門小戶的唐國公李淵。

  三月上旬,崔澈一行人還在去往晉陽的途中,長安城中,心懷吞並江南之志的楊堅問將於高熲。

  高熲為楊堅舉薦兩人,即賀若弼與韓擒虎。

  楊堅一番考校後,對二人大感滿意,於是以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韓擒虎為廬州總管,命他們經略一方,為日後南征做準備。

  同時也拿出了崔澈去年所著《平陳策》,命二人遵照其中計謀迷惑南陳。

  其實崔澈這篇《平陳策》大部分照搬六年後賀若弼所上的《平陳十策》,是他鎮守吳州六年的經驗之談。

  賀若弼提前了六年看到自己日後的想法,自是對崔澈大加稱讚。

  韓擒虎也暗自感慨,這篇策文,謀略具有可行性,文辭更是精彩,也難怪崔澈能受陛下青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