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周隋之際》七十五 雕版印刷
  “子澄好計策呀!”

  聽著外邊山呼海嘯的頌揚聲,議事正廳內,楊廣爽朗笑道。

  至少在他看來,崔澈這件事辦得很漂亮。

  同僚們也紛紛上前稱讚,崔澈帶笑謙虛了幾句,便與眾人散去,各回廂房處置政務。

  此時的崔澈臉上已經不見了笑容,此前迷茫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他希望能夠堂堂正正接受貧苦百姓的讚揚,而不是門外在歡呼,而自己卻在門內羞愧離去。

  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掌控權力。

  所謂國公的爵位也不再是崔澈的目標,他要走得更高、更遠。

  上天讓他穿越到這個時代,並不是讓他在宦海之中渾渾噩噩,總得有所作為,造福於民。

  認清了人生目標,崔澈在公務上更是認真細致,也越發勤勉。

  與此同時,長安城裡也傳來了最新消息,上月月底,奉命巡視巴蜀的奉車都尉於宣敏回朝,向楊堅建義在蜀地建立藩國,封賜子孫。

  楊堅以其言為善,於是任命第四子越王楊秀為益州大總管,改封蜀王。

  楊秀臨行前,楊堅曾與皇后獨孤伽羅密語:

  “秀兒難以善終,我若在,他尚且不敢反,我若去,必定手足相殘。”

  但終究還是將楊秀送去了蜀地,相較於可能的手足相殘,楊堅更在乎自己在世時對地方的控制。

  由於楊秀年僅九歲,不同於楊廣自行征辟,楊秀的幕僚班底由楊堅一手組建,以兵部尚書元岩為益州總管府長史,輔佐楊秀治理蜀地二十四州。

  楊廣聽聞四弟鎮蜀的消息,大感意外,此時還有時年十一歲的三弟秦王楊俊未獲任命,按理說也該讓楊俊去蜀地,而不是跳過他,選擇了九歲的楊秀。

  這個疑惑很快就有了答案,楊堅不久下令,廢除東京六府,楊勇嶽父元孝矩也在收拾行囊,準備應征回朝,而秦王楊俊,自然是要放置在河南。

  東京六府,起初由周武帝設置於相州鄴城,統領北齊舊地,是區別於長安的另一套行政機構,後移置洛陽,便於就近操控。

  廢除東京六府也是楊堅彰顯自己不會遷都關東的決心。

  在此期間,楊廣在崔澈的輔佐下,於山西之地推行惠政,大受士民讚譽,楊堅在長安聽聞消息,特意下詔褒獎,賜束帛及禦傘,以作鼓勵。

  與此同時,修撰許久的《開皇律》終於頒布,於十一月中旬被送抵晉陽。

  《開皇律》摒棄了北周律法,以《北齊律》為藍本,廢除前代的鞭刑及梟首、轅裂等酷刑,定刑為死、流、徒、杖、笞五刑,設置了“議、減、贖、當”制度,為有罪的官員、權貴提供特權。

  ‘議’即八議,為八種人提供特別審判,並依法減輕罪責。

  平民百姓自然不屬於八議之列,而是皇親國戚(親)、天子故舊(故)、品德出眾(賢)、才能卓越(能)、功勳卓著(功)、高官權貴(貴)、勤懇任事(勤)、前朝貴胄(賓)。

  ‘減’指七品以上官員與八議人員犯罪,比照常人,罪減一等。

  ‘贖’即指九品以上官員犯罪,允許以錢贖罪,每一等刑罰都有相對應的贖金。

  ‘當’便是官當,官員犯罪至徒刑、流刑之人,可以用官品折抵徒、流刑罰。

  律法對權貴官員們自然是溫情脈脈,對待犯罪的普通民眾卻是重拳出擊。

  在崔澈的安排下,法吏們於並州各處鬧市宣讀律令,

以警示百姓。  本以為開皇元年就會在忙碌的充實中度過,哪知長安的楊堅又作妖了。

  去年楊堅登上相位,為了拉攏人心,放開了對佛、道等宗教的限制,而如今更是下令,聽任黎民百姓出家為僧,官府不得阻攔。

  這也就罷了,又下令各地按人口出錢,營造廟宇、佛像。

  此時距離周武帝下令在關東禁絕佛道,也才過了五年時間。

  澈哥兒實在不想再刮窮鬼的錢了,他召集一眾工匠搗鼓了一段時間,終於把《大般涅槃經》其中一篇的雕版帶去給了楊廣。

  前段時間受楊堅表彰,楊廣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了現在,他看著崔澈利用雕版輕易印刷出一篇《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也察覺到了其中利潤。

  五年前,禁絕佛道,大量經書被焚毀,面對成百上千萬的信徒需求,印刷佛經,絕對不愁銷路。

  崔澈待墨汁乾涸後, 將經文上呈楊廣,躬身道:

  “還請殿下以販經之利,代替百姓出資,營造廟宇。”

  楊廣聞言微微頷首,他是要立賢王人設的,不在乎那點利益,若是靠著販售經書,修好了廟宇、佛像,而不是向民眾伸手,百姓們豈有不感功戴德。

  但他不滿足於此,在同意崔澈所請,於晉陽城郊興建一處印刷廠後,還向崔澈請教了雕版之術,準備進呈長安,得到楊堅的稱讚。

  實際上,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本就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以及歷書等,哪怕北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也沒能取代雕版印刷的地位。

  事情吩咐下去,自有僚佐代為置辦,大批經文雕版得以在工匠們的辛勤勞作下誕生,其中還包含了一份《開皇律》的雕版,這是用來進獻的。

  派去長安的信使帶著《開皇律》的雕版駕馬而走,晉陽城外的印刷廠也很快組建,日以繼夜的印製經書,也為並州總管府帶來大筆利潤。

  楊廣一如崔澈所請示,不向民眾再開苛捐雜稅,而以販經之利興建寺廟,也算取之於佛,用之於佛。

  對比河南、河北、關中等地官府向民眾派捐的做法,並州總管府下轄二十四州之民無不對楊廣讚以賢王之名,其中也少不了崔澈在幕後推波助瀾,這方面,澈哥兒算是老手了。

  楊堅在長安收到《開皇律》的雕版,命人當場製作,看到成效後,很是欣喜,他不止從中看到了商機,更知曉雕版印刷對於推行文教的重要性,誰說只能拿佛經刻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