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崇禎中興》第四十七章:重建工作邁出堅實第1步
  陝西的事很快便傳入了京中,自然,洪承疇矯詔誅殺劉廣生等人、自領巡撫陝西的事朱由檢也知道了。

  周延儒本以為朱由檢會大怒,卻沒想到後者反而是開懷大笑。

  他要的就是洪承疇這種不顧一切的惡犬爪牙。

  這種人越多,大明朝越能救回來。

  偽造聖旨可是禍連滿門的大罪,如今的洪承疇就和南京的溫體仁一樣,一旦朱由檢放棄他們,那就是死路一條。

  想要活命就得死死依附皇權,還要拚上性命保住皇權萬世永固。

  這種臣子,難道不是一個皇帝最愛的走狗嗎。

  “既然洪承疇想乾一件大事,那朕就成全他,傳旨,以洪承疇代替楊鶴,出任陝甘督師兼領陝西巡撫一職,盡快剿滅流孽。”

  該提拔提拔,該重用重用,朱由檢也暫時放下了對洪承疇的歷史成見,給予了暫時性的信任。

  而他的注意力隨後又被一個新的名字所帶走。

  “張獻忠。”

  這個名字進入到了朱由檢的眼中,初看到的時候還錯愕了一陣,可緊跟著便是舒心的笑。

  蝴蝶效應開始發酵了。

  “這是個狠人,放在陝西剿流寇浪費了,廕他一個錦衣衛百戶,調入京來。”

  雖然把張獻忠留在陝西,有可能會看到張獻忠代表官軍大戰‘李自成’,但朱由檢顯然並沒有如此惡趣味。

  高迎祥會是唯一一任闖王了,不會再出現第二個闖王。

  現在的朱由檢,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一手鼓搗出的大范圍面試官員上。

  這種可以一飛衝天的選官方式讓南北兩京都喧騰起來,無數道毛遂自薦的奏本堆滿了朱由檢的案頭。

  這也讓朱由檢從中發現了好些位曾在明末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才。

  “兵部司務孫元華?”

  “是臣。”

  文淵閣成了這次面試地點,朱由檢高高在上,下面是走馬燈的各級官員,文淵閣外的大廣場,站了排隊等候的浩浩蕩蕩數百人。

  朱由檢俯瞰著,臉上帶著輕松的笑。

  這確實是個名人了。

  明末火炮專家,師從徐光啟。

  大明朝從荷蘭人手裡買了些西洋火炮,而後孫元化帶著兵部火器局的工匠開始仿造,最後在寧遠城築城製炮,痛擊努爾哈赤,為寧遠大捷立下了功勞。

  “你很謙虛啊,隻競選了一個兵器局司丞的官缺。”

  孫元化言道:“回陛下,臣不通軍務,隻鑽心於鑄炮等工備之務,因而不敢好高騖遠,誤國誤民。”

  “你覺得西洋人的火炮如何?”

  “自古凡有兵器者,概無一物可比火炮之利,任他神兵利器、萬夫不當,火炮之下皆作齏粉,臣竊以為,將來沙場之戰,火炮必起絕對之成效。”

  朱由檢大為滿意的點頭:“這倒是實話,如果寧錦袁崇煥手上能有一百門西洋火炮,借皇太極十個膽子,也不敢正視我大明之威。”

  想想一百門滑膛加農炮齊轟,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幾乎等同於降維打擊。

  “當年你的老師徐光啟位列次輔,派兵部給事中盧兆龍至澳門招募西洋兵三百,組建了西洋火炮軍,後來徐光啟離開朝堂,醉心西方傳教之術,這支西洋火炮軍也消聲匿跡了是嗎。”

  孫元化歎氣點頭:“陛下所言甚是,自家師離開朝堂之後,先帝與朝堂諸公皆不喜西夷,遂裁之,逐回澳門。”

  “咱大明朝自詡天朝上國,

得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才是。”朱由檢合上孫元化的履歷,專心談話之事:“這群西洋兵都來自哪裡?”  “他們的國名比較奇怪,有葡萄牙國、西班牙國、荷蘭國和英吉利國,都是些東渡遠洋而來淘金的水手,還有些和日本人糾結在一起淪為海盜,澳門是他們的據點,很多股海盜都盤亙於此。

  當年老師委派盧兆龍赴澳門招募西兵,本以為語言不通難以實現,結果卻是順利異常,其原因便在於這些西夷早已仰我天朝之名多年,故而無不願意竭盡全力,報效國朝。”

  歐洲人的腦回路真難理解。

  當雇傭兵那麽開心?

  估計連雇傭兵都算不上,那時候大明朝窮的叮當響,連京營的餉銀都虧欠著,又能給他們幾個銀子。

  即便如此還能乾的津津有味。

  朱由檢想不明白也懶得再想,問道孫元化:“朕登基之後,曾派人去過宣武門外的天主堂,想請你的老師徐光啟復出,但是被他給拒絕了。”

  “陛下勿怪。”

  “西學這一塊,你的老師可謂我大明之先驅,請他出山的事,還得你替朕多費費心。”

  “是,臣這些日子定去老師那裡多多拜會。”

  朱由檢也不再多說徐光啟之事,繼而言道:“當然,教育的事咱們暫時沒有精力去辦,現在國家戰事緊急,先緊著平賊來吧,你懂火炮,又能替國家招募到西洋人的炮手。

  這樣,朕將火器局拆出來,給你建一個火器兵工局,然後再建一所炮兵作戰的指揮院校,去請那些懂火炮、又有多年炮戰經驗的西洋兵來當老師,盡快為咱大明造出炮、練出兵,拉起一支能打仗的火炮軍來。

  如此卿當身兼兩職,盡快辦差吧。”

  孫元化眼裡便露出喜悅之色:“多謝陛下。”

  “無論是兵工局還是炮兵學院,不再歸屬兵部,直接受朕垂轄,缺錢缺人都可以和朕說,朕為你擺平那些雞毛蒜皮之事。”

  孫元化於是大喜,拜首謝恩離開。

  自孫元化之後,排隊的官員陸續進入文淵閣開始面試。

  朱由檢事無巨細,一一詢問。

  不需要筆試,因為朱由檢的面試遠比筆試更加困難,而且也比程序化的筆試要更加靈活。

  沒有三分能耐,那是真的別想通過。

  最終經過長達七天的面試,朱由檢總算是精挑細選,暫時拔擢了幾十位中央官員。

  從此不再是光杆司令、孤家寡人了。

  嶄新的大明朝官員名單在崇禎元年九月火熱出爐。

  吏部尚書、順天巡撫周延儒。

  兵部尚書拔選吏部郎中孫傳庭。

  戶部尚書起複舊臣畢自嚴。

  工部尚書拔選入京工學舉人宋應星。

  禮部尚書拔選翰林院庶吉士黃景昉。

  刑部尚書拔選貢生楊廷麟。

  都察院左都禦史拔選大名知府盧象升。

  大理寺卿拔選監察禦史毛羽健。

  通政使拔選庶吉士田唯嘉。

  如此九卿齊備,至於其他的諸如太常寺、太仆寺等無關緊要的中央衙門在朱由檢的大手一揮下,全部裁汰!

  如今中央直屬的衙門除了九卿所領導的衙門外,便再無其他衙門。

  不過朱由檢另外又新增設了兩個機構,由自己這個皇帝親領。

  一個是孫元化所領導的兵工局及其下屬炮兵學院。

  另一個則是隻掛牌還沒有人的空衙門:西學學院。

  朱由檢打算將徐光啟請出山,將這個交給他,畢竟包括李之藻、湯若望這些人都還在,東西方的精英齊聚中國,趕在十七世紀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沒有一個融匯東西的衙門,那便是一個固步自封的國家。

  加之遼東督師袁崇煥、西南督師秦良玉、陝甘督師洪承疇、山東督師袁可立(暫定)、南直隸巡撫溫體仁、京營提督曹文詔、司禮監兼領錦衣衛指揮使王承恩、明鏡司提督曹化淳。

  國家的政治、軍事、情報三套系統業已完成重建。

  朱由檢摩拳擦掌,鬥志昂揚。

  皇太極,老子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