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鷹揚三國》卷6 群雄逐鹿 第72章 長安驚變
蹄聲如雷,一支約兩千人的渤海軍騎兵正宛如長蛇一般緩緩開出崇山峻嶺間的褒斜道,徑奔西京長安而去。

 自鷹巢掌控漢中以來,便始終沒有停止過對於出川交通的建設。近十年間,不僅將貫穿秦嶺的子午、褒斜、陳倉和儻駱各道進行了修繕,且全力發展漢水水運。至今,從漢中平原取道長安,已再無複當年之艱辛。

 南鷹仍是一身輕甲,黑發散肩,雖於疾馳之中,然而身軀挺立如山,盡顯座下良駒雄健和本人精良騎術。他遙望著面前那遼闊的關中平原,目光平靜如水,看不出一絲波動。

 此次西征不足半月,他卻已經提前籌劃數年。當年,雖然出險招一舉蕩平了董卓,但當時當日的渤海軍不僅無力守住長安這塊飛地,更無可能千裡迢迢將天子劉協一路護送返回渤海。為了大局,唯有寄期盼於呂布身上,但願他能堅守長安,維護天子威儀。

 然而,歷史長河的流向實非南鷹一介凡人所能覬覦窺測。呂布和王允雖然未如史實般敗亡,卻不得已失了長安,令天子仍然落於賊手。致令漢室威望仍如江河日下,江山社稷仍陷危亡之局。

 為此,南鷹不惜隱忍兩年,暗中積蓄力量。今日,無論是渤海,還是鷹巢,均已今非昔比,可說是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南鷹已經不想再等待下去,他只是需要一個時機。

 然而,想要打通大漢東西,實現橫跨半壁江山的宏偉目標,穩定河北局勢是極其重要的條件。在現階段的河北四雄中,南鷹最強,袁紹居次,公孫瓚居其三,劉虞最弱。而南鷹雖強,卻無力應對三人聯手。唯一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三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實行分化,實現打擊袁紹、牽製公孫瓚和拉攏劉虞的目的。在這一目標的執行上,郭嘉和淳於瓊這兩枚早早落下的棋子居功甚偉,而指點公孫瓚修築易京更是神來之筆,不僅解除了劉虞的滅頂之災,更將袁紹大軍死死拖在了易京之下,令兩軍陷入曠日持久的鏖戰之中,無力他顧。

 河北形勢無虞,則徐州陶謙、淮南袁術、荊州劉表之輩皆不足慮,而兗州的曹操、豫州的劉備,更對渤海軍嘗懷感激之情,不可能主動做出敵對行動。

 最具威脅的,其實仍是佔據三輔的李傕、郭汜,長期盤踞涼州的馬騰、韓遂,以及扼守荊州門戶的張濟叔侄,三股勢力均是出自涼州一系,對內時同床異夢,各自為政,然而一旦對外,則隨時可能同仇敵愾,同氣連枝,實在是影響局勢的一個最大變數。

 在西征首戰之中,渤海軍打了張濟一個措手不及,並聯合呂布兩邊夾擊,終於壓服了張濟。然而,南鷹卻毫無輕松之感。因為三環之中,張濟最弱,李傕、郭汜兩人雖然不睦,其各自實力卻均已凌駕於張濟之上,更不用說幾年來一直厲兵秣馬的西涼軍了……南鷹通過各方情報可以斷定,西涼軍已經完全恢復了因為遠征洛陽和扶助董卓叛亂兩場失利而損耗的原氣。

 根據情報顯示,如今的西涼軍可謂是兵強馬壯,至少有兵馬八萬至十萬之間,韓遂、馬騰二人俱是一時梟雄不提,其部下龐德、閻行、成公英、梁興、程銀、侯選、李堪、張橫、成宜、馬玩等人亦皆稱良將,更有馬家少主馬超,雖然年方十八,卻已在涼州一帶打出偌大名頭,聲望直追昔日的馬雲蘿。

 涼州集團擁有如此龐大實力,卻一直盤踞一隅而隱忍不發,南鷹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長安有變,首先發動的必是韓馬二人。

 為此,南鷹不惜遠涉群山,再次折返闊別多日的鷹巢,針對重奪長安、防范西涼與固守漢中的具體方略進行了部署。

 當然,他此次重返鷹巢亦是收獲良多。首先是靈帝的再世為人,令他感到由衷的欣慰。自穿越以來,除了高順等人外,他隻對三個人產生出至親一般的深刻感情,那就是馬倫、盧植和靈帝三人。看到靈帝能夠徹底放下,在寧靜之中追求生命真諦,他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其次,就是在鷹巢之中再遇孔融。因為從靈帝處獲知真相,孔融對南鷹可謂是愧悔無地,二人之間終於盡釋前嫌;最後…….

 南鷹不由伸手摸了摸懷中,嘴邊浮出一絲得意的笑容。那些取自神農山藏寶洞的神秘植物,經過丹塵子和張機兩人日以繼夜的研究,證實確是可以大幅改善人體體質的奇藥。他二人以煉丹製藥之法予以精煉,歷時一年之久,終於煉製出一批丹藥,服之則可延年益壽。雖然數量不多,卻足以分配給靈帝、馬倫、盧植和一些最為心腹的部將,令他們得享遐齡。如果再能前往神農山獲取一些藥材,那麽……

 想至此處,南鷹心頭一片火熱,幾乎連此次攻略長安的危險都忘卻了。此番他從鷹巢奇兵突出,直取長安,而西征諸將大多已被充實到漢中和宛城一線,以防禦劉焉、劉表,更派出一支精銳騎兵迂回至三輔與涼州交界的漆縣一帶,以備涼州軍突然進擊。眼下,他身邊隻留黃忠、華雄、馬雲蘿三將,以及荀攸、司馬直兩名文臣,隨行兵馬更只剩兩千最精銳的黑鷹衛。雖說事先已有周密謀劃,然而仍顯勢單力孤,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陷險境。

 南鷹忍不住有一絲憂慮,他不由向著身側望去,卻恰好看到那個英姿颯爽的身影,心中更是平添幾分惆悵……如此絕代佳人,卻已然為了自己拋棄家業,更不惜數次與至親骨肉反目為敵,想要報答這份恩深情重,唯有生死相許,不離不棄!

 目光注視之下,那倩影若有所覺的側過面龐,向南鷹露出一個鮮花盛放般的笑容。

 “全軍加速!”南鷹驀然間心間寧定,久違多日的空靈之感再次回歸,他從唇邊露出一絲信心十足的笑意:“今夜,我軍便要在長安城中駐軍!”

 與此同時,三百裡外的長安城下。

 整座城池八門緊閉,城外戰雲密布,幾支大軍壁壘分明的擺開陣式,大戰一觸即發。

 南北相向的兩支大軍多以騎兵為主,其中一軍樹起“郭”字大旗,另一軍則是“李”字大旗,顯然是李傕、郭汜二人再生裂隙,意欲火並。而兩軍之間,仍有一支萬余人的兵馬背靠著長安城牆列陣,“皇甫”大旗迎風招展。不消說,這是一直在李郭二人之間保持中立的皇甫嵩。

 郭汜渾身包裹在厚重的甲胄之中,只露出一雙銳利的眼睛,狠狠瞪向對面的李傕,雙目之中直欲噴出火來。雖然他和李傕之間矛盾重重,更曾幾番兵戎相見,卻一直是以堂堂正正之勢,從未使用過鬼蜮伎倆。然而就在十數日前,李傕卻暗中買通他的婢女,在他的飯食之中投毒,幾乎令他死於非命。這份深仇大恨,即使是傾盡三江之水也難以洗清,唯有你死我活才能作為了斷。

 郭汜身後,徐榮、李蒙、王方諸將亦是渾身披掛,一臉殺氣騰騰。當日,董旻、徐榮二人引兵三千出城圍殺渤海軍,卻中了南鷹的驅虎吞狼之策,與閻行、成公英的萬余西涼軍廝殺一場慘遭敗績,更兼長安城落入渤海軍之手,大敗之下唯有遠遁。後董旻聞聽董卓已死,遂逃之夭夭不知所蹤,而徐榮先是投向張濟,不久便再次率部回歸長安,並投入郭汜帳下,令郭汜軍實力再漲。

 對面軍前,李傕亦是一臉陰狠的與郭汜對視,目光之中不見分毫退讓。他向以董卓軍頭號大將自居,一直視郭汜為其副手,然而時至今日,兩人形勢倒轉,郭汜不僅隱隱凌駕於他之上,更在朝堂之上公然壓製挑釁,令他在軍中、朝中的聲望日下,實已到了忍無可忍之境。

 在他身後,亦有樊稠、段煨、胡車兒諸將跟隨,聲勢並不弱於郭汜。

 蹄聲響起,皇甫嵩單人獨騎的馳於李郭兩軍之間。時至今日,他已是蒼髯皓首,面容之間盡是老態,然而目光炯炯,神色威嚴,仍顯當日名將風范。

 他顯然仍想做最後的努力,長聲大喝道:“兩位將軍,且聽本將之言!你們二位均是國之重臣,更兼守護帝都重責,豈可因一時義氣而自相傾軋,令親者痛而仇者……”

 “老將軍不必多言!”郭汜不待皇甫嵩話音落下,便已大叫道:“李賊屢次害我,又嘗懷欺君叛逆之心,可謂是董卓之後的最大國賊!我與李賊之間,何來親者之說?”

 “好膽!竟然辱罵董公和李將軍!”李傕軍中,不少將領一起變色。雖然董卓已死,然而當年跟隨他的舊將之中,仍有不少人對他忠心耿耿,雖明知董卓惡名滿天下,謂之即招罵名,然而似郭汜這般直言不諱的公然辱罵舊主,卻是首次聽聞。

 “董公?我呸!”郭汜狠狠啐了一口,厲聲道:“西涼軍的兄弟們,好好想一想吧!若非董卓這廝狼子野心意欲謀朝篡位,憑我等一身本事,再擇一良主,早已封侯拜將,何至於一再背負叛軍之名?而今將士枉死,祖宗蒙羞,有家難回……難道這些不是拜董卓所賜嗎?”

 他此言一出,對面喝罵的西涼軍諸將均是一滯,竟然無言以對。而很多尋常將士則是情不自禁的點頭。

 “郭汜,你已官拜後將軍,竟然仍嫌不足?”李傕出人意料的冷靜下來,他大叫道:“你口口聲聲說什麽擇一良主,是否對當今天子不敬?”

 “李傕,你休想含血噴人!若非本將一力阻擋,當今天子早已被你軟禁了!”郭汜亦毫不相讓,他啞然失笑道:“而今你官封車騎將軍,我封後將軍,然世人皆知,你我官位實是挾持天子後自封的!不要忘了,袁紹遠在河北,也號稱行車騎將軍……如此虛名,不要也罷!”

 “西涼軍的將士們!”他再次振臂大呼:“我們西涼男兒,講究的是憑著一腔熱血,拚著手中刀劍,堂堂正正的打出一個功名來!如今,李賊意圖仿效董卓,繼續將我們推向萬劫不複之境,我們該當如何?”

 聽得如此具有煽動性的言論,不僅郭汜軍部下一起鼓噪起來,連李傕軍部下也有不少人高呼附和。

 更有一些人狂叫道:“老子們不當叛軍,要昂首挺胸的衣錦還鄉!”

 “你郭汜何時成了大漢忠臣了?”李傕終於感覺到一絲不妥,他雙目微微眯起,盡是警覺之色:“這些話是誰教你的?憑你一介武夫,還說不出這種話來!”

 “奉詔討賊!”郭汜驀然從懷中掏出一卷黃帛展開,其上一方天子印璽,卻是令兩軍將士看得分外清楚:“遵奉天子旨意,服從大漢輔政皇叔諭令,討伐叛將李傕……凡叛軍陣前反正者,一律既往不咎,討賊有功將士,一律論功行賞!”

 天子詔書一出,全場立時一片山崩海嘯般的嘩然,連李傕都呆在當場。

 “皇甫將軍!”郭汜目光冷然的望向同樣愕然的皇甫嵩:“若還遵奉天子號令,便請立即回歸本陣,助本將斬殺李賊!”

 “皇甫嵩遵旨!”皇甫嵩有如一盆涼水從頭澆下,渾身一個激靈,同時把握到整個事件背後的真相,他毫不猶豫的撥馬回陣。

 “明白了!本將終於明白了!原來一切都是南鷹在背後策劃!”李傕雙目殺機大盛:“郭汜你這個西涼軍的叛徒!我們西涼軍淪落至今,均拜南鷹所賜,你竟然會向他搖尾乞憐?你對得起死在渤海軍手中的萬千兄弟們嗎?”

 “此言大謬!”一個熟悉的聲音長聲大叫道:“鷹揚中郎將身為大漢皇叔,正是當今正統!而我們西涼軍正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才會有此下場!”

 長叫聲中,郭汜身後一人緩緩策騎從人群之中馳出。

 “這不是郎中令嗎?”

 “真的,確是李軍師!”

 “他竟然沒死?”

 “怎麽連他也站在了郭汜一邊?”

 李傕軍中立時驚呼一片,人心再次動搖。因為現身那人不是別人,竟是當年董卓最倚為心腹的重臣李儒。

 “大勢所趨, 大義當前!”李儒面無表情的盯著李傕,冷冷道:“李傕,你我也算相交一場,聽我一言……再若執迷不悟,不僅害了一眾兄弟,連你自己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他此言一出,李傕身後的將士更是面面相覷,很多人已經情不自禁的放低了手中兵器。

 “好!好!好!竟然連你李儒也當了南鷹的鷹犬!”李傕怒極反笑,雖然心頭絕望漸生,然而驕悍狂野的本性仍然佔了上風,他狂叫道:“本將就在這裡,有膽放馬過來!瞧瞧你們誰能殺得了本將!”

 “我能殺你!”他話音方落,身側猛然有兩人異口同聲大喝。

 霎時間,左側樊稠手中長矛,右側胡車兒手中長刀,同時沒入李傕兩肋。

 李傕發出驚天動地的狂叫,他雙目凸出的努力想轉過頭來,卻終於口中鮮血狂噴,眼神轉暗。

 在數萬將士難以置信的目光之中,西涼軍一代猛將李傕身軀一晃,重重從馬上墜下,跌落塵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