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
此刻的元昊率領的大軍經過修整後已經兵臨城下,無論是元昊還是野利旺榮都是久經戰陣的宿將,自然知道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的道理。
不會讓衛幕天喜以逸待勞,此刻的在西夏都城的城牆之上各族的頭領都與衛幕天喜同時看著城下的李元昊。
“元昊,大王已經將王位傳給於我,如今我乃是西平王,那打下的甘州城便是賜給你的領地,此刻你竟然帶著我黨項的男兒攻打他們的至親!”
立於牆頭上的他全身甲胃試圖用言語挑動底下士卒的鬥志,他立於高處同樣也想要佔據著大義的製高點。
就像是元昊在指責著衛慕天喜乃是謀逆篡奪王位,雖然內核就是赤裸裸的權力更迭和爭權奪利的過程,可是若是沒有這樣體面的理由就會失去人心。
這便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野利旺榮在經歷弟弟身死的消息後,沒有因此而被影響情緒。
他並不是一個容易被情緒所左右的人,相反他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當下最重要的乃是扶持太子殿下登上王位。
那麽他的功勞和能力才能夠具化而實現,只有打下了都城,這等功勞才能憑借著從龍之功讓野利氏在朝中的影響力更大。
他們終有一日也會成為如今第二個衛幕氏,所以弟弟的死如那一刻的失去理智留已經是極致了,如今的他著手於眼下方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可如今在城頭之上的衛慕天喜看著城下的李元昊並不憂心,反而是一幅勝券在握的模樣。
他穿著甲胃全然沒有了年輕時的壯碩身材,長年驕奢淫逸的生活讓他的身材早已經嚴重走形,這一身甲胃穿在身上顯得無比的臃腫。
而在城下的李元昊,一幅圓圓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之下是魁梧的身材,穿著甲胃顯得英武極了。
兩人從外觀上來看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自古以來向來都是兵強馬壯者為天子,而不是看人主的姿容和身材。
兩人相立於城下此刻卻是關系十分親密關系的翁婿還是舅侄如今卻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元昊笑著騎著馬來到城下在大軍前列,卻是保持在一個距離城牆十分安全的地方,他並不相信這個好舅舅好嶽父。
可是他的此舉卻是在軍中引得一陣叫好大振士氣,他向著城牆指數上喊話道:“如今我的好舅舅,好嶽父為何將我攔在了城外!”
“我的乘龍快婿,你應該回到那甘州城中去,而不是覬覦西夏的王位!”
兩人好言好語的開頭不過片刻功夫也就撕下了偽裝開始互相辱罵了起來,而就在一番如小孩吵鬧一般鬧劇過後,野利旺榮駕馭著馬匹來到了陣前向城頭之上喊話道:“衛慕天喜,你如此行事這會毀了你這半輩子征戰的英明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
雙方都是在玩攻心戰誰也不想先行出手,仿佛都不想要擔上這個罵名,李元昊這邊許多的將領如哥哥或者舅舅都在城牆之上守城,雖然在剛剛野利旺榮的鼓舞下激勵了士氣,可是試圖讓彎刀指向自己的親人這是一件十分難的事情。
無論是誰先行動手,那麽誰就是黨項分裂自相殘殺的罪人,這樣的罪名誰都不想要去擔,李元昊數次想要吩咐攻城都被野利旺榮所阻止。
“太子殿下,若是我們下令攻城那麽城中的守軍不僅僅讓我們視作叛軍,而我們麾下的士卒也會調轉方向攻向我們,這樣的後果並不是我們能夠接受的!”
李元昊自知的確是這樣的道理,明白野利旺榮所說的乃是對的,身邊的一個將領也說道:“那守城的將領中有我的二舅爺,殿下不能攻城啊!”
可是若是繼續在這裡拖下去,不等衛慕天喜出手那他們的輜重糧食就沒有了,他們就不戰而潰了。
“莫要說是你二舅爺,若是你的親弟弟將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是還手還是不還手,如今我就是面對這種情勢,戰場是殘酷的,只有勝利才是一切!”
於是他力排眾議,想要用十分鐵血的手段就要攻城根本不聽從任何的建議。
隨著士卒吹起了號角聲,意味著這場戰役即將就要打響,這場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內戰也要發生了。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很快他就會因為他的一意孤行,差點而丟了性命。
隨著攻城命令的下達,原本令行禁止的西夏軍此刻手中端著長矛竟然互相張望有些局促不前了。
像是有些猶豫不定,此刻若是有人有退很有可能意志不堅定的也會隨往,他們只是普通士卒,家中老小如今都在城中,如何能夠將屠刀伸向自己的親人。
而在城牆之上的衛慕天喜此刻卻祭出了手中的底牌,高高舉起眾人的視線也盯著他的手中:“元昊,看看這是什麽?”
“這是鐵券和禦劄,我才是真正的西平王!”
這鐵券和禦劄正是當初顧千帆在城中命手下的密探從李德明的心腹手中截取而來的,此刻卻是派上了用場。
這無異於宣示了自己的正統性,在城下的嚴中弘這個當初從都城之中逃出來的西夏宮廷畫師此刻卻是如遭雷齏,一時急火攻心下差點從馬背上摔落下來。
這放在中原王朝可就是傳國玉璽的地位,作為宋人出身的他認為如今的李元昊沒有佔據了大義也就失去了地位的合理性,潰敗也就成了遲早的事情。
一想到從興州晝夜更迭,騎馬趕到了甘州差點丟了性命方才換來一份從龍之功,可是如今沒有了榮華富貴的幻想,反倒是自己身上即將被加上反賊的標簽,李元昊一旦潰敗那麽衛慕天喜定然不會放過他。
他向來就是這等自私自利的人,既然沒了希望如何能夠讓他維持著死忠,如今他最大的冀望就是這支王者之師能夠攻進城中。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
可是在李元昊的眼裡,根本不在乎所謂的禦劄和鐵券而是大喊道:“攻城,我要砍下衛慕天喜這個悖逆之人的頭顱!”
就在李元昊集結著兵馬蓄勢攻城的時候,此刻的衛慕天喜既然召集了各大部落的族長,當初他以李德明的名義將各大部族的頭領騙到宮中,就是為了今日的目的。
衛慕天喜囂張的大笑著:“城下的士卒們,你們難道要將你們手中的長矛和弓箭射向自己的族長嗎?凡是膽敢如此之人,你們的族長將會將你們全家人的屍首都掛在這城牆之上!”
這一招釜底抽薪,縱觀歷史也無人有他的這般成效,在黨項人的規矩裡西夏只有在打仗的時候,各部族的軍隊才會聚集在一起,這各大部族每個族長會抽調出一部分人手組成在一起就是一支軍隊。
而全心聽命於李元昊的也只有拓跋氏的這些人,所以當初野利遇乞私自去追楊秉等一眾騎兵之時,即使李元昊鳴金退兵依舊無濟於事。
而隨著城牆之上各大族長出聲召回自己的族裡的士卒,那些人果斷的就丟下了手裡的兵器紛紛散去,這一下子原本手握重兵的元昊差點成了光杆司令。
身邊只有拓跋氏的士卒還有忠於他的野利氏族人,如今的野利旺榮已經與李元昊捆綁在了一起,他這等地位即使這個時候放棄跟隨李元昊,他也懷疑衛慕天喜是否有這樣坦蕩的胸懷接納他。
而此刻上一秒還在野心勃勃的想要攻城的李元昊此刻就成了一個笑話,無奈也只能選擇了回撤停止了攻城的打算。
夜晚在營帳之中的李元昊,在見識到了各大族長僅僅因為他們的命令就隨意抽調了自己手下的兵馬,在心裡堅信了一個理念一定要改革黨項的奴隸製和兵員制度,只有實現徹底的集權才能和宋遼對戰。
而此刻的野利旺榮走進了李元昊的大帳之中,出聲道:“太子殿下,此刻就去往天都山吧!那裡是我們野利氏的營寨之中!”
這興州不過是拓跋氏的王城,而各大部族都有自己的城寨,處於分裂的情況,而天都山就是野利氏的棲身之地了。
只有這樣才能躲避衛慕天喜的追殺,此刻他們的兵力已經產生嚴重的偏差,衛慕天喜有各大部族的族長支持,以野利氏和拓跋氏的這點兵力就是以卵擊石。
李元昊面色難看可這也是最好的結果,他的心裡可以說是經歷了起起伏伏,甘州城拿下僅僅是近在遲尺,而如今他又與衛慕天喜攻守易形,他野心勃勃的而來此刻又是灰頭土臉的離開。
而自恃一定成為天下共主的他,沒有因為這一時的挫折就生出挫敗之心,讀過漢人的兵書同樣也看過漢人的典籍,知道臥薪嘗膽的道理。
李元昊子孫三代使得如今的黨項興盛至今,他自認自己方才是天命的王者,他也會親自的在衛慕天喜的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
...
“大王我們的暗探被對方發現了身份,那宋人已經徹底從城中撤走了!”
衛慕天喜坐在原本李德明的王位之上,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暴跳如雷而著惱,只是露出輕蔑的笑容道:“宋人果然狡猾,有敏銳的鼻子能夠嗅到危險,不過城中的諸多店鋪便都查封了吧!”
他當初正是想到了如今這一層,所以才會在這些年裡大力扶持著宋人密探在城中的行當,因為隻待今日摘桃的打算。
可是大宋僅僅是付出了些許的錢財,這些賺取的大多利益都是從西夏的普通人身上而來,就換來了西夏的一場動亂實在是一件十分劃算的事情。
而那個他與漢人女子所生的兒子,卻是還不如從宋人手裡搶來的這些錢財,作為傳統的黨項貴族衛慕天喜,這個一時歡娛生下來的孩子,並不配擁有衛慕氏的姓氏,所以死亡自然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他揮了揮手示意心腹撤走,這件事情絕對不能讓旁人所知曉,今日將在王宮內設宴款待各大部族的族長。
如今以後黨項之中也將再無拓跋氏了,八大部族也將只有六大部族的存在而衛慕氏將替代拓跋氏成為王族。
他自然沒有李元昊那般野心,想要和宋遼去爭奪天下還是想要延續以前的政策聯宋抗遼維持這種平衡。
至於攝取其他各大族的兵力,他可不會升起如此瘋狂的念頭,他若是此刻一旦提出這種想法其他的族長寧願今日死在這裡也不會讓他如願的。
他只是想要讓其他部族的頭領堅定跟隨衛慕氏的決心,並且給予的好處也定然比李德明生前要更多,這樣才能讓他們堅定共擊李元昊的決心。
......
當初的綏德學宮,使得這小小的綏德縣竟然形成了一種文風蔚然的場面,比起如今大宋大多學院的考試內容空疏無用,隻重文辭、詩賦,而綏德學宮卻是如社會上的萎靡的學術風氣形成鮮明對比。
學術的空氣可謂是十分的濃鬱,甚至因為綏德學宮的知名也吸引了許多的信奉楊學的大儒和年輕人來到了這西北邊陲之地。
就是為了踐行他們知行合一的理念,隨著他們的到來綏德學宮的學子得到教育也愈發的完善,而這些在學宮內的老師儼然將此刻看成了楊學的興盛之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huanyuanapp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要知道如何傳播自己的理念,無疑學院就是最好的地方,而綏德學宮的學子多是窮苦百姓家的孩子,在此之間都少有接觸過書本,不會因此而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
不過這些遠道而來的讀書人們並非是生活在極為苦寒的地方,反而此刻的百姓對於他們的到來不僅僅十分熱情,而且吃穿不愁倒是一處桃源之地。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
有人感歎不愧是文瑜先生的教化之地,而經義齋與治事齋一樣,沒有因為經義齋可以科舉為官,而對治事齋行貶低之舉。
如今許多治事齋的農學學子,在讀了學宮中的書籍就會去往鄉下農田實踐,而此舉也是得到了學宮的老師認同,稱這種行為乃是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