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府,大門前。
李瑜方叩了門,片刻,開門走出一個老翁,頭髮雖則花白,脊背筆挺,眼神炯炯。
卻聽開口說話,中氣十足,問道:“這位公子有何貴乾?”
李瑜拱手道:“敢問可是蘇老太傅耿之公府上?”
這耿之乃是蘇介之字,人如其名,耿介忠直。
那老翁眯了眼上下打量了李瑜一番,見其身形不展,卻氣血充盈,呼吸有律,氣勢沉穩,暗暗覺著不凡。
乃開口道:“不錯,正是我家老爺府上。”
李瑜笑道:“既如此,還請老伯入內通稟一聲,便說是神京城中受托而來的,名叫李瑜,特為拜見老太傅。”
李瑜也想在蘇介面前留個好印象,因此不提鹹臨帝,隻說受人之托,也不稱勳爵,隻通了姓名,便顯得不那麽傲慢。
那老丈見李瑜氣度不凡,雖未說清細情,只是神京城內而來的,想來有些名頭。
因此叫李瑜在門外暫候,入府通稟蘇介去了。
彼時蘇介在書房內寫字,聽了仆從通報,大致有了猜想,因此命人將李瑜引至正廳接待。
李瑜在門外等了不多時,那老丈去而複返,道:“公子請進吧。”
說罷,將門敞開一半,領李瑜進來,引著他到正廳坐下,奉了一盞香茶,說道:“公子稍待,老爺片刻即至。”
李瑜拱手示意,道:“煩勞老伯了,便是再多等些,也是應當的。”
老丈點了點頭,退出門去了。
李瑜見廳內無人,茶水稍燙,便抬眼四周環顧。
這蘇老太傅府內裝飾倒是樸質,一無字畫瓷器,二無彩燈畫籠,只有些盆裝的花草隨意擺飾,四根立柱上各掛了一柄紋獸的帶鞘寶劍。
當頭的主位乃一個烏木鏤空虎紋大寬椅,上鋪軟墊。
椅子背後的牆上掛了一面瑞獸騰雲的赤色大旗,金線封邊,四角垂纓,正中一個大黑字,便是“蘇”字。
李瑜暗歎:“想必是老太傅征戰時的牙旗。”
李瑜正看得入神,恍惚可見其禦敵邊塞時奮武揚威,千騎卷平岡的景象。卻聽門口響動,傳來一道蒼老有力的聲音。
“一見此旗,便恍若又回到那個沙場縱橫的光景,身邊獅兒虎子,個個都是年輕奮發,建功立業的好男兒啊。”
李瑜順著聲音回頭看去,見一個須發斑白的老人正邊說邊走進來,眼神懷念迷離,氣勢威嚴不侵,身形高瘦,依稀可見其往日的英武剛健。絨袍裘衣,步履遲緩。
李瑜忙起身,待其話畢,乃恭聲說道:“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可知老太傅忠君事國,拳拳之心。”
蘇介看了李瑜兩眼,也不答話,徑直走至他面前打量。
李瑜見了,恭敬有禮,不急不緩,不卑不亢,道:“小子李瑜,見過蘇公。”
蘇介笑著頷首,道:“你是明正之子吧。”
李瑜仍是躬身道:“先父正是字號明正。”
蘇介扶了李瑜起身,歎道:“倒是很像你父親。”
李瑜見他面有悲色,問道:“蘇公同先父熟識嗎?”
蘇介道:“以往也在我麾下任過職的。你父親倒是忠良之將,可惜時運不濟,否則往後成就定然不凡。”
李瑜悲道:“百戰將軍,難免如此,到底是沙場搏命,誰也不敢說絕無傷亡的。”
蘇介道:“你小小年紀,倒也懂得沙場無情的道理。
吾輩武人便是如此,
幾十年前於我麾下的將士,埋骨他鄉的,屍首不存的,甚至名姓也不記得的……” 說至一半,閉口不言,乃招呼李瑜坐下,自己往主位上去。
李瑜待蘇介在堂上大寬椅上坐定,方屈身坐下。
蘇介問道:“聽說你自神京而來,受人之托,不知可是陛下有諭囑托?”
李瑜敬道:“非是諭書,乃是私信,陛下囑瑜面呈太傅,表目盼之思、敬重之情。”
說罷起身,自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雙手捧至蘇介面前。
蘇介起身接信,李瑜道:“陛下有言,老太傅但坐讀信,不必起身。”
蘇介搖了搖頭,仍自站起身來躬身接信,也不坐下。驗過封蠟火漆,即取信紙出來看。片刻閱畢,方才坐下。
蘇介見李瑜仍站在那裡,叫他先坐下,說道:“陛下關愛下臣,恩德無比,待伯璋返京之時,老夫再去信謝恩,托你帶去。”
鹹臨帝信中所言,先表思念蘇介之情,又述其功績,多次讚譽,又言勿使操勞,保重身體。
其後又將李瑜一事相告,說其資質聰慧,可堪造就,若是蘇介不嫌,可代為教誨雲雲。
李瑜心中忐忑,也摸不清蘇介心思,不知其可有收徒之意。若是無意,略傳授提點幾句也好。
乃答道:“老太傅所托,瑜定然帶到。”
見蘇介應了以後在椅上沉思,心裡猜想其正考慮是否收徒教誨的事,雖則緊張,卻強自鎮定,也在那裡等他說話。
蘇介心中也有頗多考量。一則鹹臨帝雖未直言收徒,只是推薦請他教誨,然其意自是要自己收下這個學生。
聖上的心思他多少也是知道,這李瑜乃天生的勇力超人,更兼聰穎,若能智勇並舉,或可有些超凡的成就。
如今九邊漸起紛爭,依蘇介的嗅覺,自然也知此乃戰爭將臨的預兆。國朝之中如有後起之秀,戍衛家國,他也是十分期待。
如若李瑜果真有這樣的潛力,便是收下,也是無妨的。
二則蘇介頗有些猶豫不決,蓋因其年老體衰,一日不複一日的強健。
雖則為武將出身,氣血筋骨比常人更盛,然多年征戰,也多有暗瘡不愈。
況如今幾近古稀之齡,愈發覺著精力不濟了。若再收下一個學生,日夜教誨,則心思費盡,折損壽元。
畢竟是垂垂老矣,愈是高歲,愈是流連塵世。
三則眼前這個少年,且不說是帝王青睞、忠烈之後,先前短暫地接觸,單是這樣的年紀,便氣度沉穩、有禮有節,他也少見過的。
按鹹臨帝的話,這少年勇武過人、忠誠可信、聰明靈秀,乃是少有的奇才。比之自己以往的學生,天資尤甚。
蘇介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遇見這樣的璞玉渾金,天然美質,自然也是見獵歡喜,想要斧鑿雕琢,留下一個完美傑作來。
幾番思考下來,再想不出不收的理由。因此舒緩眉頭,便又打量李瑜。
容貌自是上佳的,俊秀卻不乏英氣威儀,一眼看去,便叫人讚歎。
又論品行,雖則接觸不多,但方才同他交談片刻,也是頗恭敬的。況聖上亦大加讚賞,想來也是忠正耿介的信臣。
武藝方面,天生神力、拔山舉鼎,也挑不出什麽毛病。
排兵布陣、用武一道,畢竟是個毛頭小子,如不去教他,再在戰場上廝殺過,憑他如何侃侃而談,也不過紙上談兵罷了。
如今正待自己教誨,若是肯聽,必能成才。
蘇介越想越是覺著喜歡,乃開口問道:“伯璋少年英才,不知拜了哪家的老師從學啊?”
李瑜心中暗喜,這便是有意收徒的信號了。
乃恭敬地回道:“瑜自懂事以來,皆是自學。待入東宮陪侍伴讀,也學了些四書五經的典藏。
只是李瑜一心以從軍報國為要,雖自忖武藝不差,只是兩軍對壘,卻不可隻以蠻勇。
排兵布陣,料敵機先、隨機變換、謀勇並行,方為正道。
然兵法一道,隻讀死書,不能活用,終究不過趙括、馬謖之流。
瑜有心尋訪名師教導,終無所獲。蘇公用兵,乃當世魁首,瑜早生敬仰,恨不能一見。
如今陛下隆恩, 值此幸遇,乃能於此當面拜見老大人,自知機不可失。
懇請老大人收下李瑜為徒,早晚侍奉身邊,聆聽教誨,則無憾矣!”
李瑜說罷,躬身不起,待蘇介答覆。
蘇介臉上皺紋漾漾,輕笑道:“伯璋乃璞玉,若不嫌老夫手藝生疏,那便一試琢磨吧。”
李瑜聽罷,心頭大喜,乃跪地叩首,聲音激動,叫道:“學生李瑜拜見老師!”
蘇介輕輕說道:“好孩子,快先起來。”
李瑜站起身來,神色興奮,再難自禁。稍平複了情緒,在一旁垂手恭立。
蘇介喚過先前領李瑜進府的老翁,道:“方勇,去將我書架上的那卷黑封的書取來。另叫人新泡一壺茶水過來。”
那老丈名曰方勇,以往是跟隨蘇介的親兵,南征北戰,護守主將。
及戰後,蘇介升兵部尚書,便在他府上做了管家,乃是蘇介最信重之人。
方勇也知蘇介的意思,心中驚詫,略瞟了李瑜幾眼,道了聲是,便下去準備了。
蘇介吩咐完,乃道:“老夫一生收徒不多,今日收下你,便作關門弟子了。
我等武人,一切禮儀但求簡便即可。也不需旁人見證,另立儀式。待你奉茶一杯,也算行過拜師之禮了。”
李瑜道:“學生尚未備得厚禮……”
蘇介擺手道:“不需那些虛禮,只要你往後報效君國,老夫便滿足了。”
李瑜聽了,默默點了頭應下。
師徒二人又說了些話,卻見門口跑進來一個少年,來勢洶洶,至屋中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