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儀,你背叛法王……”
“你不得好死!”
哪怕汪通武藝再是不凡,但入四明山寨之後,他已經被解下了兵刃。此時面對四明山寨數百義軍的圍殺,不消片刻,他就身中數矢,即將力竭而亡。
臨死之前,他對站在庭前,對與徐行結伴而行的公羊儀怒目而視,神色不甘。
難怪在入四明山寨之前,他與公羊儀起了口角,公羊儀連理都沒理他。原來是公羊儀早就存心背叛合陽山,不理他……,是因為在公羊儀眼中,他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
“八臂法王……,不聽良言,遲早一敗。公羊先生,汪將軍亂言,你不要心裡生出了芥蒂……”
徐行安慰公羊儀。
固然他對公羊儀的叛主行徑也多存警惕之心,但明面上的功夫還是要做的。
“刑天王,在下無事。”
公羊儀笑了笑,唾面自乾。
在背叛尚和尚之前,他已經盡了一個做謀臣的本分了。
上中下三策,無一例外都可化解合陽山的危機。
只不過在下策上,他動了一些手腳,好讓自己可以提前逃脫出合陽山這個“死地”。
……
有了徐行的引薦。
悼天王姚當很快就接納了公羊儀。
至於為何公羊儀選擇先見徐行,而不是見他。
公羊儀也給出了答案。
“儀和刑天王皆為謀臣,有過仇隙,倘若儀先見天王,天王礙於兄弟情義,必不會接納於我,故此……儀別無他法,只能先會見刑天王,以求諒解。”
這番話一說。
不管姚當現在心裡如何去想,也只能暫時按捺下了心中的不悅。
兄弟情義……。
他怎麽能違背兄弟情義。
“悼天王……”
公羊儀入四明山後,當即提出了自己的謀略,“如今官兵和義軍們處於對峙階段。地方軍坐視禁軍滅亡,一為先前的齟齬,二為財物,三來……,也是地方軍們看到了朝廷的腐朽,想要留存實力,自己做大,行割據之事!”
有兵在,地方軍的將領們就是天王老子。
哪怕是崇明帝再是不滿,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地方軍的“功勞”。
“故此,天王可接下尚和尚扔來的副盟主之職。”
“將老弱之兵分給各路反王,賺一個名聲。然後精兵走壺口瀑,出江南西道,率眾北上,避開與朝廷大軍的對壘,轉而入關西道。”
“然後將所有的爛攤子丟給尚和尚。”
“讓他成為官兵的靶子。”
“關西道連年災荒,朝廷無力賑濟,民間沸反盈天,各地叛亂不斷。我四明山這一支已成氣候的反王入了關西道,就有若如魚得水……”
“反王為副盟主,又有仁義之名,這些民間叛軍必定納頭便拜。”
公羊儀說出了自己的大略。
“公羊先生和四弟的謀略……”
“頗為相近啊。”
坤天王行事大大咧咧,沒什麽心機,一看這計策,立刻心直嘴快道。
場間。
不只有三大天王、謀臣公羊儀,還有十二行旗的旗主、五虎堂的五虎使。以及如今統轄兩大行旗的將領常吉。
基本上,四明山的中高層都在此間了。
坤天王這番話一出,眾人看向徐行的神色頓時就有些色變了。數月前的局勢,和如今的局勢,
大不相同。 刑天王……竟然能料定到今日之事?
聚義廳的氛圍,冷寂如冰。
“三哥過獎了。”
“小弟的謀略……只是恰好與公羊先生相撞了。”
“算不得什麽。”
徐行謙虛,開始推辭。
事實上。
公羊儀可以提出的大略還有很多,譬如走落日峽,跑到嶺南道,趁官兵兵力空虛,鎖住嶺南要道,行割據之事,或者在走蒸雲山,奪取漕河等等……。
但在徐行與公羊儀的商量之下,二人合計,讓公羊儀在四明山的高層會議上,如此分說,再次確立徐行的威信、權威。
倘若四明山上下事事聽徐行。
他縱使不是四明山的大哥悼天王,亦會成為悼天王身後的立皇帝。
權力取之於下,而非上!
“公羊先生和四弟皆所言有理,有功……”
“就按照這計策去做。”
悼天王姚當打破了眾人的沉寂,出聲道。
……
合陽山,聚義廳。
十七路反王匯聚,單少了四明山一席。
“法王……”
“法王,不好了。”
廳外,傳信兵匆忙入地,落地便拜,“法王,四明山來信,言說汪通意欲行刺悼天王,已被圍殺而死,至於幕後主使公羊先生,則被他們扣押了。”
“不過……”
說到這裡,傳信兵欲言又止。
“快說!”
“還有什麽?”
聽聞愛將身死,謀臣又被扣押,尚和尚虎目怒瞪,一臉怒色,急聲去問。
“還有……”
“悼天王說,他願意接受盟主委任,擔任副盟主一職,聽從盟主的安排,至於給各路反王分配的兵馬,他已經留在了虎魄川,只需各路反王去領即可!”
傳信兵接著說道。
話音落下, 眾反王面面相覷。
尚和尚也覺焦頭爛額。
沒了公羊儀這個謀臣後,他估摸不清楚四明山到底在賣什麽關子。
若說對他不敬,可偏偏“聽了”他的盟主令。
“認了……”
“還是不認?”
尚和尚內心糾結。
一旦認了四明山的安排,他此刻的危機瞬間就會消散無影。畢竟四明山已經言明,是接受了他的安排,給眾反王分配兵馬。
他這個盟主,還能繼續做下去。
可若是認了……,他感覺自己隱隱有被四明山算計……。
“我等謝盟主恩德……”
還沒等尚和尚點頭,失去了兵馬的嘯山王立刻起身,拱手感謝起了尚和尚。
他們不傻,知道這其中可能有四明山的算計。
但他們此時已經失了兵馬,四明山送兵馬,他們求之不得。至於尚和尚這個盟主答應與否,他們才不會去管。
“謝盟主……”
“盟主大量……”
幾個反王亦是附和。
眼見大勢已去,尚和尚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四明山的“安排”,“本王早就聽聞汪通與悼天王有仇隙,派遣他出使,是欲要化解這段恩怨,不料汪通擅自做主,來人,將汪通家屬充入伎寨……”
“公羊先生因汪通之故,被悼天王扣押,是本王之錯。”
……
……
PS:反王稱呼自己為反王,沒什麽奇怪的,反是反抗朝廷,沒什麽貶義的。這和蜀漢將領自稱自己蜀漢……,一點也沒有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