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雲暮謠》隨筆一十五・禮
  這一篇隨筆,以“禮”為題,似乎並不是太合適,因為我自己,對於禮的了解,也不是太深。讀儒家經典時翻開過《禮記》,卻是未曾像《金剛經》《易經》《老子》《莊子》這些一般去逐字研讀,輔以多個譯本、解讀。

  今天是11月22日,16年前的今天,漢服愛好者王樂天身著漢服出現在河南鄭州街頭,被媒體報道,獲得廣泛關注。此後,這一天就被定為漢服出行日。

  前幾日刷微博,卻是突然刷到一條關於漢服袍子的黑料。事件大意就是,某學校漢服社團去拍攝外景,恰好碰到別人在測繪,因不識測繪儀,便以為別人是在盜攝,遂上前去將價值20萬的測繪儀摔在地上砸壞。

  當然,這個事件已經辟謠,被證實是假的,拿出的圖片也是幾年前的,當時還用來黑lo娘。

  謠言貼剛出來時,評論的風向幾乎是一邊倒的——說漢服娘怎麽怎麽樣,素質低下見怪不怪雲雲,而且讚同者無數。卻沒有人去質疑這件事的真假,去發現圖片中的種種問題——或許可能也有,卻不被人重視,最終埋沒在評論堆裡。

  不過,謠言貼上了熱搜,轉發評論不計其數,辟謠帖卻反而上不了熱搜,轉發評論也少的可憐。甚至,在謠言貼下面還出現了不少“現場怪”,信誓旦旦的說,這個事情是真的,我\我朋友\我親戚\我朋友的朋友就在這個學校,親眼看到了。到辟謠時,這些“現場怪”自然是不見了蹤影。

  事件雖是假的,卻也值得警惕。

  畢竟,沒有什麽事情是空穴來風的。而在這一邊倒的評論下面,除了那看客心態,被帶起來的節奏,跟風的人之外,還有一些人卻是情緒激動,抓住機會就吐槽漢服娘的各種問題。看起來,似乎本就對漢服娘沒什麽好感,抱有太多的成見,只是趁這個機會一吐為快。

  只能說,是有一部分漢服女孩素質確實不是太好,然後讓一些人因此對漢服也抱有了成見吧。

  就連漢服娘這個詞,不知什麽時候,也成了一個貶義詞。

  曾經就有過報道,說有女孩穿漢服出行,被路過的女孩說她穿的漢服是山的,然後上前去將那山的漢服強行扒下來的事例。類似於這種事,還不只是個例,各個版本的視頻也有流傳。

  事實上,這種所謂“十級漢服娘”“漢服警察”在袍子中也是不討喜的。

  在這次事件的評論中,我也找到了幾條類似的事件。

  諸如此類等等,其實並不是服飾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因其穿著是漢服,所以被貼上了漢服的便簽。

  華夏複興,衣冠先行。漢服複習,首先是禮的複興。

  這句話,已經不知道被陳述了多少遍。

  那麽,究竟什麽是禮,做到什麽程度才算是不負禮這個字呢?

  如這個評論:

  其實通過此類的評論,也能看出這樣一個現象:一些漢服袍子,在網絡上的言論確實存在不當的地方,言論過激或者乾脆粗口,這就讓一些路人連帶著對漢服也沒有什麽好感了。

  此類言論,在討論漢服山正的評論區是最常見的,具體言論,就不加以舉例了。只能說,爭論一旦開始,能心平氣和的向路人解釋漢服、山正、版型、形製的袍子都不是很多了,吵著吵著,就是一句鍵來,人人化祖安文狀元,雙親鍵在、族譜升天的這種。

  誰先開口不得為之,但在路人眼中,漢服袍子素質不高倒是成了事實。

  其實,人還是那些人,只是因為穿著漢服,而被貼上了漢服的標簽,這個鍋,自然也是漢服來背。

  老實說,“袍子”這個詞,我並不是很想拿來用,而漢服娘、漢服女孩等又都帶有很明確是性別傾向,所以乾脆,選用了袍子這個詞。

  漢服於我,文化的意義要大於服飾的意義。很多袍子,接觸漢服乃至穿漢服,是因為覺得這是一件好看的衣服;而我,最初接觸漢服,卻是因為它本身蘊含的文化意義,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中縫、分裁四片、左右衽等都有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歷史上幾次漢民族政治中心南移都以衣冠南渡來代指,三百多年前,滿清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為了奴役漢人,下令剃發易服,“留發不留頭”,遂漢服斷代。

  ——2019年11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