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黃巾波才之且試三國》第1章夢3國波才亂潁川,結鄉黨黃巾初起義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三國演義中各方雄主豪情壯志,威武猛將的氣蓋千軍,令無數男兒神往。

  可那不過是一群走投無路的百姓想要起身反抗而組成的黃巾天軍,卻只能成為各類穿越小說中主角嶄露頭角的大型經驗包。

  長社城下一把火,多少豪傑競出頭。廣宗城下,把城門入了,看張角垂死,收納黃巾財寶,獨攬潑天之功。

  主角便可趁勢書生意氣策馬揚鞭,於帝都洛陽接受封賞,或為帝都新秀,或為一方封疆大吏,從此開啟自己的爭霸之路。

  而我們的主角卻沒有如此好運,他確實陰差陽錯地穿越到了潁川黃巾首領波才的身上。對,就是那個廣宗城下一把火,多少豪傑出頭的怨種反派—波才。

  話說這波才,本是潁川一代的流民,天師張角早年遊歷天下,治病救人,以一碗“符水”挽救了波才母親的性命。並用太平道教義教導波才。

  波才感念其恩德,立誓成為黃天信眾,成為了大賢良師弟子。他又在年少之時結識彭脫等人,於潁川一代廣結鄉黨,散播太平道教義。波才機敏果敢,巧舌如簧。

  多年下來,波彭二人已在潁川一代聚集不少信徒。同時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並沒有縱容教眾快速擴張,而是選擇暗自蟄伏慢慢壯大。

  光和六年,張角派遣黃巾大首領馬元義籌劃起事準備工作。馬元義頗具賢能。他來到荊陽之地,聚集荊州、揚州信徒數萬人約定於甲子年起事,波才作為一方首領,自然也是在馬元義的邀請之列。

  “吾奉大賢良師之命來此見過諸位渠帥。今天子無道,世家蠻橫,視吾等百姓為芻狗。大漢十三州,流民遍布,受盡欺壓。大賢良師得道於南華老仙,已然為在世天人。如今排除萬難,立下宏願,為百姓開得一方太平。構建那太平盛世,護佑天下安平。

  如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望諸位渠帥於次年三月初五率領各方信眾,齊心協力,共創黃天!為我太平道立下汗馬功勞!”馬元義手持張角手書,於帳內緩緩說道。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眾渠帥自然是無不應允。眾人圍坐一處,對著大漢堪輿圖開始高談闊論,好像明天就能攻破洛陽,創建黃天之世一般。

  隨著天色漸晚,波才等渠帥了解了一些起義的細節之後,便各自歸去進行起義的準備了。

  波才早已激動難耐。他自流民出身,也曾親眼見過那易子相食的人間慘劇,也憤慨於世家大族朱門酒肉臭的惡劣行徑。

  若無大賢良師,當年的他說不定早已變成了路邊的孤魂野鬼。如今大賢良師更是為天下蒼生創一方太平盛世。自己努力多年,終於有機會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為太平道的盛世立下功勞了!

  波才少而聰穎,在正史中也是擊敗過大漢名將朱儁的一代人傑。他深知兵將在精不在多的道理,日日操練黃巾士卒,也為後世魂穿而來的波才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八州黃巾的起義大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卻突然風雲突變。

  原來張角擔心馬元義人手不足,派遣心腹弟子唐周前往洛陽策應馬元義,誰料這唐周竟是一個二五仔,反手就將黃巾軍的全盤謀劃告知了漢室。

  可憐為了太平道苦心孤詣的馬元義大帥逃跑失敗,被車裂處死。漢軍一不做二不休,一舉抓獲洛陽城中千余名黃巾教眾,全部梟首示眾。並且嚴令各州清查黃巾。一時間,太平道的形式急轉直下。

  大賢良師張角也不枉為一代人傑。此時起義大業已成騎虎難下之勢,不能按照原定時日坐以待斃。他連忙召集兩位兄弟張梁張寶於巨鹿大本營中商量起義大事。

  “今太平道遭逢大難,漢室已知吾等謀劃,雷霆手段除我洛陽千名弟子,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冀州已得皇令,即刻抓捕吾兄弟三人,倘若坐以待斃,等到三月再行起義之事,必然為時晚矣。二位兄弟可有何見解?”張角捋了捋他的長髯,深深地歎息道。

  “兄長,如今我太平道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地,有三十六方(一方為萬余人)黃巾天兵,兄長振臂一呼,信徒必八方雲集。

  然吾等籌備尚未充分,兵甲不足,糧草未豐,縱然一時之間可以衝破漢室較為薄弱的州縣,形成聲勢浩大的起義。卻根基薄弱,難以持久為戰。

  且那等世家大族,必不容吾軍。世家定會聚攏私兵,構建塢堡阻擋吾軍。皇帝固然昏聵,可世家大族皆為翻雲覆雨之輩。若其在朝堂之上達成一致的利益,漢室必然派遣名將,將一部兵馬東出洛陽,所擊之處必然摧枯拉朽。

  吾太平道未有強兵,無法抵擋。沿途所裹挾之軍隊,皆為普通流民,一但形勢不對,必然作鳥獸散。請兄長三思破敵之法。”張寶乃黃巾軍的智多星,統籌全局之事皆由他經手。他此時所擔憂的事情,日後都成為了黃巾軍的死穴。可以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令人歎息。

  “全憑兩位兄長做主,吾必為先鋒,替二位兄長斬將奪旗。”張梁則是地地道道的武夫,隻可為衝鋒陷陣的猛將,卻不可為執掌千軍的大帥。當下自是放下豪言。

  “賢弟所慮,吾何嘗不知。只是形勢比人強。我們太平道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當前的首要之急,是迅速告知各方渠帥,必須即刻起義方有一線生機。否則朝廷準備充足,以雷霆手段逐個擊破,我們可就成了甕中之鱉了。

  至於如何對抗漢軍主力,只能趁漢室尚未做出反應,抓緊時間訓練黃巾力士,打造出一支能夠和漢軍主力正面交鋒的強悍軍隊,方有一線生機。

  起義的目的,我們就更改為從八州出兵會師冀州。

  冀州千裡沃土,世家富庶。若我們太平道可以佔據此地,清查世家,耕種田地。不出幾年便可得數萬精兵。且吾等廣布教義,必然三軍用命,百姓歸心。

  屆時靜待天下有變,群雄逐鹿。我太平道北可進逼幽州,奪取優質戰馬打造騎兵。南可虎視中原,待群雄爭奪,元氣大傷之際,我黃巾天兵橫渡黃河,百姓莫不簞食壺漿迎接我軍。以千裡沃土為基,精兵悍將為石,坐擁黃河之天險,則可定八荒,平九州。太平道霸業可成!

  吾軍此戰之關鍵,就在於潁川黃巾。此地魁首波才,頗具智謀,有大將之風,深得我心。

  洛陽主力東出,第一戰便是在潁川。若他能為我軍拖得一些時日,我八方將士必能會師冀州,我太平道方能化解此次危機。速速傳信於他,讓他擔任我太平道最堅硬的後盾,給我把漢軍死死地咬在潁川境內!”

  波才收到信後,夜不能寐,深感責任之重大。於是策馬疾行,欲至群山之上遠眺大賢良師之所在—北方的巨鹿城。那裡是太平道的未來,值得波才拚盡全力去守護。

  突然天雷滾滾,狂風大作,大雨傾泄,波才慌忙策馬躲雨。卻見一道天雷從九天落下,波才不幸被擊中,應聲落馬,生死未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